實木?仿木? 30年老師傅難辨

記者林彩瑜/專題報導

「你曾見過從業30年的木工老師傅,第一眼無法分辨實木或仿木的木頭嗎?這是我們在介紹微晶木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場景」,業者沈詔斌協理表示。

「老實講,態度上,我們真的是在做木頭,不是做塑膠」。沈詔斌強調,研發生產微晶木的業者是一家本土的老廠商,該公司於民國54年在臺北萬華區創辦,早期以生產PVC 粉、PVC 膠粒、PVC 硬質膠管、 PVC 膠布、發泡乳膠皮,以及PU合成皮革等產品為主,並致力研發新產品,50餘年來,成功在臺灣塑膠業界,建立高品質及專業口碑。

沈詔斌表示,塑膠業市場非常競爭,微晶木的研發,除以關懷人類生活為出發點,也是希望能在競爭的紅海中找到藍海,以因應多元快速變化的市場趨勢,微晶木的開發非常前衛,引進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投入新產品,新製程研發,並逐步調整經營策略,將綠色環保產品列為未來長期發展重點之一。

延展性與韌度強度 日工匠愛不釋手

沈詔斌表示,微晶木受到日本的關注,有許多日本傳統建築師傅前來一探究竟,很多人第一眼無法分出來是真木頭還是「假的」,當他們觸摸到微晶木後,都非常激動地表示,這的確是他們理想的替代性木料,既能便利加工又止滑,延展性與韌度強度,都能夠符合日式傳統建築的材質,高止滑性更讓工匠們愛不釋手,可大幅降低高齡者滑倒風險。此外,日本的工匠對於微晶木的「溫度」,以及「木屑」相當有好感。

捲成柱狀強化韌性 有望打造樑柱

陳董事長指出,目前持續研發微晶木更多的可行性,例如透過加工能夠捲曲的特性,嘗試成為柱狀的材質,沈詔斌表示,如果將多層的微晶木捲成柱狀,並且強化其韌性,就有可能成為傳統建築上的「樑柱」;如此一來,本土與中式建築的廟宇、宮殿的棟樑,就能不再使用原木,而改用不易腐朽又環保的微晶木,抽換容易又環保,如果日式傳統建築可以,中式建築也應該能夠取代。

陳董事長要求開發大型柱狀商品,且希望能夠雕刻,這樣才能夠用在寺廟建築的樑柱上,目前已將微晶木送給木雕師傅試用,師傅認為材質上比真實的木料更容易雕刻,是具有潛力的新材質,他們甚至建議嘗試「模組化」,將整根「雕樑畫棟」先製成模具、做出基本的雕塑初樣,再交給師傅做細部雕工,這樣又快又便利,更節省成本,剩下的材料還能夠回收再使用。

微晶木具備延展性與可塑性是具有潛力的戶外建材。(業者提供)

國人自行研發的微晶木具備可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性質。 (業者提供)

微晶木具備延展性與可塑性是具有潛力的戶外建材。(業者提供)

微晶木是由特殊塑粒聚合而成「仿真木料」。(業者提供)

由微晶木板材製成戶外仿木製地板,抗黴菌與止滑效果佳。(業者提供)

微晶木除了具備塑木的止滑防水,還能做表面處理,做出木屑與木紋,並且還保有木材的「溫感」。(業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