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氣候目標 中國計劃2027年推碳足跡管理系統

(中央社北京9日綜合外電報導)為更好計算產品碳含量,中國近日宣布「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這是實現中國自身氣候目標,以及達到海外更嚴格碳標準的關鍵一步。

路透社報導,根據政策文件「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中國生態環境部將於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跡管理系統」,為中國經濟中約100種關鍵商品制定碳足跡計算標準。

中國將優先發布煤炭和天然氣等高碳排產品,以及鋼、鋁、鋰電池和電動車等出口產品的計算標準。生態環境部表示,希望能在2030年底前將範圍擴大到200種產品。

生態環境部指出,新標準有助於推動低碳消費,並鼓勵地方政府制定試行計畫和政策,使用碳排放較低的產品。

分析人士表示,這些計算標準也可能成為中國減少產品製造過程碳排的一環,同時避免歐洲聯盟新碳邊境稅制下的貿易緊張和高額進口關稅。

總部設於北京的「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指出,此舉顯示中國正在努力追趕「已為產品碳足跡的測量和公開制定明確規則」的歐盟立法。

馬軍說:「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因此還有一些差距要彌補。」他提到,制定計算標準還能為中國創造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於2026年正式上路徵收碳關稅,歐盟以外的國家對其製造業可能受到衝擊感到焦慮。

南非等一些國家考慮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批評人士表示,歐盟規則不公平地懲罰出口國,且並未考慮出口國家的整體減排努力。

但分析人士說,像中國這樣讓企業準備計算其碳排的舉措,也可能是要推出自身低碳規則的前兆,此舉將有效將高碳排的稅收留在國內。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是否考慮建立自身碳稅制度,不過中國曾表示,希望將碳減量額度交易擴大到鋼鐵和水泥等產業。(譯者:王嘉語/核稿:嚴思祺)11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