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臉部平權」 你有「以貌取人」嗎?

陽光基金會多年來推動「臉部平權」,實踐的第一步便是自我檢視是否有以貌取人,並打破這些固有觀感,從心真正地認識一個人。(圖:陽光基金會)
陽光基金會多年來推動「臉部平權」,實踐的第一步便是自我檢視是否有以貌取人,並打破這些固有觀感,從心真正地認識一個人。(圖:陽光基金會)


許多人對於外表常存有偏見或刻板印象,陽光基金會多年來推動「臉部平權」,實踐的第一步便是自我檢視是否有以貌取人,並打破這些固有觀感,透過實際相處,從心真正地認識一個人。

每7人就有1人曾因外貌被不友善對待

根據陽光基金會的調查,在台灣,14%民眾曾因外貌而遭受他人取笑,15.3%因外貌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3%曾因外貌被批評,相當於每7個人就有1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在國高中時期最常因為外貌被取綽號,有一半的人因此自信心受損。

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社會大眾對顏損者有較偏向負面的刻板印象,例如自卑、醜陋、孤僻、墮落、不適合服務業等,許多顏損、燒燙傷病友在歷經受傷、疾病,回歸正常生活之際,經常面臨社會以貌取人的困境,手腳布滿燒傷疤痕的小雯便曾親身經歷過。小雯說:『(原音)因為那時候穿壓力衣,還有臉上有疤痕,走在路上都會被人家看,就是心裡會不舒服,好險有陽光的社工跟心理師,我會跟他們講心裡的話,就是疤痕只是記錄自己的勇敢,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應該有的尊重。』

從小熱愛跳舞的陽光傷友小雯,19歲時因為一場意外導致全身74%面積三度灼傷,歷經清創、植皮手術,長達2年時間在陽光基金會忍痛復健,經過陽光社工、心理師輔導陪伴,現在已能大方露出傷疤,且疤痕並未影響她的舞蹈實力,她自豪地說自己在跳舞這條道路上靠著實力打拼,絕不被外表打敗。

實踐臉部平權 第一步要自我覺察

隨著近年來臉部平權意識進步,民眾的觀念與行為也慢慢在改變中,根據2022年的最新調查,雖然仍有近6成的民眾會因他人有明顯的身體特徵而多看一眼,但因對方有明顯特徵外觀而替對方取外號或批評的情形則比2019年下降約3%。

對於民眾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臉部平權,陽光基金會倡導組經理莊麗真表示,第一步便是自我覺察,避免以貌取人。莊麗真說:『(原音)那這些不一定是惡意的,可能是一些固有的觀感,所以我們很希望大家可以先從覺察這些可能都是跟外表相關的,進一步的部分,希望可以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或是偏見,就是說我們希望可以多去了解一個人,而不是從看到一個人的外表就去評價這個人他是一個怎麼樣的,所以實踐臉部平權的第一步,我們會建議可以先從覺察我們對外表會有的一些偏見或是好惡。』

履歷不貼照 盼從政府推至民間

莊麗真表示,陽光近年來致力倡導臉部平權,從就業平等著手,比照英、美等國先進做法,推動「履歷不貼照片」,成功遊說中央政府修法,去年7月已完成修法公告,移除公務人員履歷表照片欄位,陽光也將持續追蹤地方政府落實情況,希望以公帶私、上行下效,進一步推廣到民間企業。

此外,陽光自2020年起也與「YES123求職網」合作,推動履歷不貼照,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約6成雇主承認會因求職者的外貌而決定是否錄用,不只雇主想看照片,甚至不少求職者也希望能附上照片。莊麗真說,履歷貼照的習慣目前仍難以改變,須進一步教育、推廣,慢慢說服大眾。

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刻板印象,許多人因為穿著打扮、生理性別等因素被貼上標籤,外貌的差異常為每個人帶來不一樣的人生際遇,「從心看見、才能真正認識」。莊麗真說:『(原音)希望社會在看待一個人價值的時候,是真的可以看到他能夠做出的貢獻,而不是看到外表,就來決定他的價值是什麼,所以我們推動臉部平權是希望讓每一個不一樣的長相,不管每個人的長相是怎麼樣,我們都可以有自我實踐的機會。』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2023臉部平權台北馬拉松 Selina號召國道見
四期癌父獨力養3孩 陽光募款支持顏損弱勢家庭
不畏異樣眼光與惡言 逾500名陽光學子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