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萬花筒】紀念「一戰」結束 歐美向陣亡將士致敬

文:編譯王光磊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首場影響全球,並造成所有參戰國巨大損失的戰爭。歐美國家將一戰結束的11月11日設立為節日紀念,用以緬懷戰役與所有陣亡的軍人與平民,不過,節日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稱呼。大英國協國家稱為「國殤日」(Remembrance Day),並會佩帶象徵一戰壕溝中鮮血的「虞美人花」(poppy),以資紀念;南非與馬爾他等地則直接稱為「虞美人花日」(Poppy Day);法國、比利時與紐西蘭稱為「停戰日」(Armistice Day);美國則稱當天為「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藉此向參戰老兵致上最高敬意,並與5月的「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區別。

澳洲地標雪梨歌劇院投影出巨大「虞美人花」,紀念歷來澳軍陣亡將士。(達志影像/路透社)

加國軍醫麥克雷寫下英詩《在法蘭德斯戰場》,以「虞美人花」比喻眾多陣亡將士流下的鮮血後,「虞美人花」即成為大英國協國家在「國殤日」紀念陣亡將士象徵。(達志影像/美聯社)

胸前佩戴「虞美人花」的加軍官兵,參與在安大略省的「國殤日」紀念活動。(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加拿大渥太華無名將士墓前,女童為陣亡將士獻上一朵「虞美人花」。(達志影像/路透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親自前往凱旋門前,為無名將士墓獻花,並調整墓碑火燄。(達志影像/美聯社)

參與法國「停戰日」儀式的聖西爾軍校學生,行軍刀禮向陣亡將士致敬。(達志影像/路透社)

美國紐約照例舉辦「退伍軍人節」大遊行,美海軍官兵手持巨幅國旗上街向前輩致敬。(達志影像/美聯社)

越戰老兵在「退伍軍人節」當天,於華府越戰紀念碑前悼念戰友。(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