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晶片規格亂 農委會:官方認定10、15位碼

記者康仁俊/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江惠貞今(27)日質疑,現行寵物晶片規格混亂,導致部分寵物走失被送到收容所後,可能因為掃描失敗無枉送死,對此,農委會畜牧處處長許桂森表示,10位碼跟15位碼的寵物才是官方認定的規格,他坦承晶片規格宣導還有改進空間,也呼籲飼主應該到與政府簽約、合法、合格的獸醫院(師)替寵物植入晶片。

依據現行寵物管理登記辦法規定,飼主應於寵物出生日起四個月之內,檢具飼主身分文件、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預防注射證明文件、寵物晶片、頸牌之成本與植入手續費及登記費之繳費收據,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其委託之民間機構、團體辦理寵物登記,至於營利性寵物繁殖或買賣業者所飼養之寵物,出生日起6個月內,未經販售者,得暫免辦理寵物登記。

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全國目前共有1629個合法寵物晶片登記站,寵物的登記數共有107萬20隻,每年約有10萬隻寵物新增登記,每年約有600多到800多隻植入晶片的狗,可以透過協尋系統找回。

江惠貞說,國內從88年9月1日開始實施寵物登記管理辦法,但是當時使用10碼晶片,97年因應國際村的趨勢,許多國內飼主帶寵物出國旅遊,發現走失後無法被掃描,才知道國外用的是15碼的,「國際之間統一了,國內卻沒有統一?!」

江惠貞說,國內目前寵物晶片不但有8位碼、10位碼、12位碼甚至還有全頻,但是協尋系統卻只有一套,晶片市場跟系統混亂,「原來的立法要旨只是希望狗不要走失棄養,但是如果無法協尋,會讓民眾無法信任晶片」。

對此,農委會畜牧處處長許桂森則說,國內在88年9月1日推動晶片登記時,是全世界第一個強制要求狗隻必須強迫植入的國家,不過當時是用10位碼的晶片,97年已經要求地方政府用10位碼跟15位碼,「現在我們不用10位碼」。

許桂森說,真正合法的登記站有標籤,而且晶片植入後要飼主也要上網回傳到農委會網站,但是有些民眾不清楚,希望一般的獸醫也可以幫忙植入晶片,「這部份宣導可能不夠,這需要努力」。

許桂森說,所有收容所要對走失動物進行安樂死之前,「會至少進行兩次的掃描」,不過由於部分飼主之前已經為寵物植入10位碼的晶片,因此不能要求民眾再植入心晶片,農委會98年輸入800多支全頻掃瞄器後,類似無法掃描的情況已經大幅減少,至於部分飼主從國外帶回來的寵物,晶片可能跟現行的規格不合,「10位碼跟15位碼才是官方認定,國內只認這兩碼」。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則說,10年來政府對相關晶片的規格並未統一,而且現在只有狗隻依法規定必須植入晶片,但是農委會對其他動物的登記管理因為容量不夠,因此無法納入管理,農委會應該鼓勵負責任的飼主植入晶片,他呼籲公立收容所應該要具備全頻掃瞄器,同時修改寵物登記管理辦法,針對晶片碼進行統一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