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第一名》王義郎追求卓越的奮鬥故事之六:金融業跨界管理航空業,締造七年無飛安事故傳奇

 

生於日治時代末期,貧窮的台灣農家子弟王義郎,從車行工友到銀行行員、跳槽亞洲信託當到經理後轉戰永興航空擔任總經理,創下七年任內沒有空安意外事件的紀錄。
之後,證券業的行銷口碑傲視同行,他又在眾人驚訝聲中,投入自己熱愛的食品行業,從46歲創立《香菇王》到64歲打造《第一名店》,王義郎多元斜槓的職涯行旅,克服貧困的到成為成功的企業家,並參與多種慈善活動,他的波濤精彩的?鬥故事,足為年輕人的表率;他85歲了還在職場上活力滿滿、追求前進,更是年長者熱愛生命的指標。
本專題系列,每周推出一篇專文,介紹王義郎第一名的人生。

 

在亞洲信託跟著鄭周敏工作的七年,王義郎從信託到觀光,又從募資到活動,累積了許多實務經驗。他看著鄭周敏開辦亞洲集團的大起大落,從而意識到正派經營的重要性。他相信,正派經營才能夠讓企業走得長久,建立真正的第一品牌。

 

在亞洲信託的幾年,讓王義郎深深惋惜的是,鄭周敏帶著兩億元的資本,努力開拓據點,曾經風光一時的大集團,就在近親繁殖與用人不當下,漸漸潰敗,最終成為臺灣企業發展史上的遺憾。提起鄭周敏的用人標準,他說:「我常常想到諸葛孔明的一句話,我們要親賢臣,遠小人。但是他倒過來,他親小人,遠賢臣,這就是他失敗的地方。當今我們臺灣社會其實也一樣,企業如果用人不唯才、近親繁殖,就只能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

 

 

不惑之年的跑道轉換:金融觀光業到航空業

 

後來,恰好王義郎有幾個朋友正在招兵買馬,他以一張白紙的心態擁抱新的嘗試,加入永興航空擔任總經理。他不無感傷地說:「其實我從銀行到亞信觀光就是新的嘗試,那時候亞洲樂園還是一片荒土,一年只有兩百多萬元的資金。當時因為謝東閔的關係,亞洲樂園才能夠圓滿、成功。但現在說起來只有遺憾,鄭周敏的經營不善,導致許多優秀人才紛紛出走,曾經的美好都已成過去。」

 

 

王義郎進入永興航空時大約四十歲左右,當時永興航空只有七位員工,其中兩個是飛行員,航線都是飛國內的島嶼,像是蘭嶼、綠島、七美、望安。由於當時警總審查嚴格,封山封海,幾乎沒有人知道七美、望安在哪裡,王義郎自己也笑說:「那是一個邊疆地帶啊!我也是因為坐飛機的時候,兩個飛行員載我一起飛,從高雄港搭過去,到七美落地,我才認識這個地方!」而當時的永興航空規模非常小,只籌備到兩千五百萬元。加上永興航空是接辦的,所以還需繳納權利金,那時候光繳納權利金就需要用掉一千七百五十萬元,他只剩下七百五十萬元的可用資金。

 

簽約當天,王義郎因感冒到醫院急診,當永興航空的創辦人魏先生要找他簽名時,只得暫緩。到了隔天,魏先生突然告訴他,由於他們的飛機在執行農藥噴灑作業時出意外,不小心在水湳機場撞死一個阿兵哥,所以暫時不能簽名了。也因此,對方提的條件也不如從前好,王義郎順勢找了人湊齊五百萬元的款項,投資一輛小飛機。但一輛小飛機去掉兩個飛行員駕駛的位置,只剩下八個座位,一個座位賣七百塊錢,一趟飛行只能賺取五千多塊錢,來回也只有一萬多塊錢,久而久之就會入不敷出。於是,王義郎決定要開拓航班與航線。

 

他想買第二架飛機,增加載客量,但手上的資金有限,只能靠抵押第一架飛機的錢去購買第二架飛機。這時,他借助以前在銀行的人脈,找到了當年一同考進彰化銀行,時任花旗銀行副總的朋友。在當年,許多銀行因為沒有接觸過飛機抵押,不敢讓王義郎以飛機抵押貸款,但這位副總卻成功讓王義郎抵押飛機,取得資金。

 

大刀闊斧樹新風:快速(fast)、第一(first)、飛翔(fly)、自由(free)

 

有了資金以後,王義郎開始大刀闊斧埋首開拓新事業,他聽取周圍朋友的建議,將永興航空的英文名改為Formosa,並找王永慶設計師設計Logo,以白色的F表示快速(fast)、第一(first)、飛翔(fly)、自由(free),在民國68年時榮獲第一屆經濟日報商標設計金牌獎。每當王義郎講起永興航空的Logo,他都會露出驕傲的笑容,日後他創立第一名店,也沿用了這個拿過金牌獎的Logo。

 

 

 

民國69年的美麗島事件帶給永興航空另一個意外的插曲。由於姚嘉文是大王義郎兩屆的彰商學長,在金龍獅子會共事時,他曾擔任過王義郎的秘書。當美麗島事件爆發時,獅子會的許多成員都被抓走,警總甚至把Formosa當成「美麗島航空」。後來民航局要求永興航空停用Formosa的字樣,導致永興航空的飛機沒有標示英文名稱,許多美國人要搭飛機時都找不到永興航空的飛機。

 

永興航空海選經驗:用人唯才

 

 

從金融業到航空業,王義郎時常被質疑,他如何以金融業的經營者的角色切換到航空公司的總經理,徵找飛行員。王義郎笑說:「一開始我要徵飛行員,很多人都說我是銀行出來的,我怎麼懂找飛行員。我心想,在亞洲信託的時候,美女都我找的,找人就是用人唯才,有什麼不可以?那時候的飛行員從空軍退下來,抽籤抽得中就去華航,抽不中就飛遠航,再不行就飛小飛機,小飛機不行就開計程車。」

 

在海選飛行員時,王義郎要求飛行員帶著妻子一同來面試。談起選飛行員,他說自己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我觀察華航出事的飛機,大部分是人為因素。飛機這麼好怎麼會出事?都是酗酒、緋聞等造成的。所以老師當太太的飛行員優先,因為太太會帶小孩,家庭比較容易是美滿的。」

 

 

由於當時永興航空只有一架飛機,且民航局規定西部線要有兩個駕駛員,只需要兩個飛行員分別擔任正駕駛與副駕駛。後來,王義郎立志要超越臺灣航空五架飛機的規模,於是他派了三個飛行員、三個機務到德國受訓,用一億元的貸款買了一架二十人座的飛機。講起這段歷史,王義郎語帶感激說:「德國冬天很冷、天黑得很早,他們很厲害,在很短的時間內拿到了執照,甚至住在民宿替我省旅館的費用。我很感謝遠東航空的張福特先生,他本來已經五十幾歲、退休了,我『八顧茅廬』把他挖角挖過來,因為要有懂得維護飛機的人才,企業才能經營得長久。」

 

當這些飛行員要從德國飛回臺灣時,對方卻要求另外增加五萬五千美元的飛渡費,因為德國人較嚴謹,要派機師跟著永興的飛行員一同飛回臺灣。王義郎很納悶,對他們說:「哪有人這樣?我買一架飛機,還要對方幫我飛回來,如果我們的飛行員經過訓練、拿到證照後飛不回來,我還開什麼航空公司?」於是三個永興飛行員在一個德國飛行員的陪同下一同飛回臺灣,耗時大約49.5小時。剛好民航局規定飛行員若要成為教官,就必須飛滿50小時,於是這三位飛行員就順勢成為教官,回來指導其他人。此舉不但省了錢,也讓三位永興航空的飛行員學到了寶貴的飛行經驗,為永興航空的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後來,這架飛機平均一年飛363天,持續了三年。德國人很驚訝,臺灣人居然可以把飛機養護得這麼好,還特地派人前來採訪,登在德國的雜誌上。王義郎最後分享了一個維護飛機的小秘密:「我所有的飛行員跟機務都是從南部來的,我供他們吃住,並要求他們每個人都要取得駕照。為什麼?因為旅客下機場需要很多人接送,這樣一來我不需要再找司機,他們也能利用時間增加收入,不但員工樂意,且管理比較容易。晚上修飛機,我還提供點心給大家吃,所以我的飛機每一日都有人幫我維護得好好的!」

 

 

永興航空在王義郎的帶領下從一架飛機成長到十架飛機,全盛時期擁有二十架飛機。儘管每天都要膽戰心驚地數飛機,等到所有飛機都落地後他才敢睡覺,但在永興航空中大展身手、擴張航天版圖的經驗,是他這輩子講不膩的有趣故事。

原文網址:《寶島第一名》王義郎追求卓越的奮鬥故事之六:金融業跨界管理航空業,締造七年無飛安事故傳奇

掌握時事,鎖定放言

更多放言報導
《寶島第一名》王義郎追求卓越的奮鬥故事之五:從亞洲信託經驗及鄭周敏大起大落看企業經營
《寶島第一名》王義郎追求卓越的奮鬥故事之四:追求第一的精神,從細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