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釀「3 人裝葉克膜、1 人死亡」共同點是炒粿條!細菌培養要花 2 周才有答案

「寶林茶室」疑似食品中毒案件最新調查曝光!近期台灣有多位民眾到信義 A13 用餐後出現身體不適等症狀,造成至少8位民眾通報,其中有 7 位就醫,3位正在加護病房,1例死亡案例,全案由檢調介入調查。

有關台北市「寶林茶室」疑似食品中毒事件,食品藥物管理署晚間啟動聯合調查,會同疾病管制署、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毒理專家赴現場了解食材原料與製程等可能導致中毒的相關環節。

全面停業抽查炒粿條食材、香蘭葉

其中包含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食材進行相關檢驗,食藥署將持續與地方政府衛生單位、疾管署共同調查及諮詢專家建議,並於完成檢驗調查後迅速向民眾說明。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指出,目前有民眾因多重器官衰竭送醫,其中北醫、新光、馬偕通報的患者都有葉裝設克膜,目前已經宣布寶林茶室旗下所有分店都必須關閉營業,並由檢調介入調查。

共同點是寶林茶室炒粿條?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也指出,目前已知醫院通報7例、病危3例、死亡1例,造成這個事件的原因仍還在調查中,對於外界揣測可能是仙人掌桿菌的炒飯症候群或「米酵菌酸」,目前仍在調查中。

吳秀梅表示,民眾出現死亡或器官衰竭等不適症狀,可能受食物中毒及原本身體代謝問題都有可能。不過醫師指出,若為「米酵菌酸」為毒素,並非細菌,透過分泌物、糞便培養等檢驗,恐怕無法測出結果。

細菌培養要 2 周給出說明

食藥署表示,檢調已經介入,目前針對糞便或其他身體狀況的調查、毒物學家或食材和餐具的檢查一個也不會少,而細菌的培養至少需要 2 周的時間,最快 2 周後給出說明。

食藥署提醒,倘近日有於前述店家食用類似餐點產生疑似中毒症狀者,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圖、文/謝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