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2死者體內皆檢出 米酵菌酸怎麼產生?如何預防?

米酵菌酸從哪來?

穀物、椰子、食用菇類等植物、真菌若存放不當,遭「唐菖蒲伯克氏菌(又稱椰毒假單胞菌)」感染,就會分泌產生米酵菌酸。

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是部份環境中常見的植物共生細菌,容易在22到33°C、PH中性、富含脂肪酸的環境下大量增殖。

  • 疑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元凶 米酵菌酸是什麼?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已經請疾管署到寶林茶室、粄條供應商「大粄城」進行環境採樣,釐清唐菖蒲伯克氏菌的來源,「環境的取樣後我們會做培養,看看是不是可以培養出這樣子的細菌來做進一步的佐證,一般來講培養要2個禮拜以上。」

米酵菌酸如何影響人體?

米酵菌酸沒有安全劑量,即使少量也會癱瘓細胞內負責供給能量的粒線體,導致細胞喪失能量,一些能量需求大的器官,例如肝臟就會受損。

感染米酵菌酸的患者,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說明,輕者會出現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重者會影響肝腎、危及生命。

姜至剛說明,「所有的身體細胞沒辦法運作下,所以每個病患,我們看到嚴重的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因為沒有辦法代謝,所以全身腦部、心臟、肌肉全部都癱瘓掉。」

  • 死者遺體驗出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找到元凶

原因在於,米酵菌酸的半衰期長,要102小時才會衰退到原有濃度的一半,因此本次事件中的患者發病進程都相當快速。

吳秀梅提及,「有的其實2個小時、7個小時,很多都是在12個小時之內,大概病情都是急轉直下。」

如何治療?

根據美國NGO團體「國家首都毒物中心(National Capital Poison Center)」資料指出,米酵菌酸中毒沒有解毒劑。

一旦人體遭到米酵菌酸侵入,只能透過醫院進行支持療法,或是用血漿置換術來稀釋毒性。

  • 台灣首見米酵菌酸 北市擬提列入檢驗項目

如何去除米酵菌酸?

花蓮縣衛生局說明,雖然適當的加熱過程可以殺死細菌、除去某些細菌產生的毒素,但是許多細菌產生的毒素可以耐熱,而米酵菌酸正屬於此類。

吳秀梅指出,米酵菌酸不僅無色無臭無味,無法從食品外觀辨識,也無法透過洗滌或烹飪破壞,只能從源頭避免。

尤其台灣的氣候環境濕熱,適合細菌繁殖,北市聯合中興醫院一般內科醫師姜冠宇也提醒,「以後水分高的澱粉類保存,一定要趕快放到冰箱裡面,4°C以下趕快冷藏。」

吳秀梅呼籲,消費者應注意食品的存放環境、不要使用長期不當存放的澱粉與發酵食品、也不要使用過期的食品。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寶林茶室食材驗無米酵菌酸 王必勝:分人和物追查
寶林重症病患出現腦部病變 北檢傳喚休假廚師比對供詞
北市府開罰寶林250萬 將助受害者團體訴訟爭取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