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光節展「天選之人」 12藝術家串聯「英雄旅程」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即日起至5月14日展出,以經久不敗的編劇公式「英雄旅程」12階段,串聯12位各有專擅的當代藝術家,在寶藏巖12個展演空間呈現作品,以接龍邏輯,共同發展與聯想一個動人的故事,並帶給觀者「起、承、轉、合」的線性觀賞體驗。

15日等4天導覽 探索歷史聚落

寶藏巖光節主題為「天選之人」,15、22、29日及5月6日將舉辦導覽,帶民眾透過光影探索歷史悠久的寶藏巖聚落。

「英雄旅程」第一站,為鄭烜勛「聽說雲上好像有一個世界」,靈感來自於佛經故事《蜘蛛之絲》。觀眾可爬上階梯一窺雲上的另一個世界「夢想之地」,同時雲上的世界中會有一台小攝影機也正在觀看前來觀展的民眾,讓觀眾也成為展品一部份。

吳家昀作品「曇花」,發想來自於思考電影主要由音、畫組成,她嘗試以低限的音和畫點亮電影之初,透過光影呈現極簡的敘事,並利用聽覺與視覺的錯位,引導觀者以聽覺突破視覺,產生一道可聆聽的光,引導英雄旅程方向。

影像重建虛擬世界 意識模糊界限

黃偉軒作品「邊界」,以影像重建虛擬世界,預示虛擬和真實交融後的路徑軌跡,並探討之間的模糊界限。應可潔作品「相信」,則延續自身持續關注的動物福利議題,使用隨手可得的廢棄物或淘汰品作為素材,創造出帶有透明感與繽紛色彩的作品,並讓回收物重生。

陳姿尹「日後」系列作品,共有「當太陽不再燃燒」、「來自日後的訊息」及「月面」等3件,從不同面向傳遞人們在面對超乎想像的「未知」。

聲音裝置雕塑 音場交疊情境氛圍

陳庭榕「潛望之時」,設置於地下防空洞,由聲音作品〈我只在乎你(獨白)〉及雕塑物件「百步」所組成的空間裝置,以特殊的音場聲響與情境氛圍等待觀者到來。在展間邊境11中,可見到顏妤庭以陶瓷物件搭建的「圍籬」。圍籬是由一個個彎腰面地的人俑堆疊而成,其僵直和麻木的姿態互相踩踏著,卻又保持著微妙的平衡,意識某種社會狀態的縮影。

張徐展「狼與虎與其他」影像作品,以狼、虎、兔子、老鼠、狐狸、鼠鹿等動物影子不斷周旋變化,組成一個無法定義的形象,並引用童話故事《布來梅樂隊》,以層層疊疊的蒼蠅在大風中搖擺,試圖尋求平衡的可能。「宇宙物產計畫─虛空」,則以過往荷蘭時期引入臺灣的物產,製做為錄像,播放象徵死亡、衰老與空虛無常符號的影像段落,誘發內心恐懼的總和。

光線重構空間 回歸日常生生不息

吳峽寧「虛構場景」,以自身每日往返工作與生活間移動的影像,發展出一個想像的、平行的虛構場景,空間回歸日常,再從日常去展開,從英雄之路中的高潮復甦,回到個人每日的重生。

張方禹「環」,將雷射光束投射於環形壓克力裝置,經過反射作用後的光譜,灑落在草地流動著;生生不息的動態,也回應策展主題第12個舞臺「帶著萬靈丹歸返」。

坐落於公館水岸旁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為臺灣特殊聚落代表之一。(記者范瑜攝)

吳峽寧「虛構場景」,用記錄性質的照片,發展出想像的、平行的虛構場景。(記者范瑜攝)

「宇宙物產計畫─虛空」,以象徵藝術的虛空靜物繪畫出發的錄像裝置創作。(記者范瑜攝)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以聚落共生為概念,引入多項計畫,作為國內外駐村藝術家工作及生活的空間。(記者范瑜攝)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中,有許多牆面彩繪和裝置藝術。(記者范瑜攝)

「閣樓」店內展售選物,皆來自臺灣各地、多元類型的藝術及文創商品。(記者范瑜攝)

陳姿尹「來自日後的訊息」,以動力裝置將紙捲緩緩垂落地面,隨著時間累積捲曲交疊。(記者范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