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劉曉波」 社群網站禁「海葬」用詞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因癌症病逝後被迅速火化海葬。中國當局至今持續在社群網站封鎖「劉曉波」相關討論,去世當天曾封鎖具悼念意義的蠟燭符號與辭彙,目前「海葬」一辭則在微博遭到禁用。

劉曉波13日過世後,遺體15日便遭火化、海葬。與此同時,中國社群網站上任何關於劉曉波的關鍵字、討論都被封鎖。

除具悼念意義的蠟燭符號、辭彙一度被封鎖外,目前連在微博搜尋「海葬」一辭,都會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海葬』搜索結果未予顯示」字樣。

香港媒體引述多倫多大學蒙克全球事務學院(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分析,中國社群軟體微信針對19幅涉及劉曉波的圖片,在「微信圈」、「群組聊天」及「一對一」聊天「三重刪帖」,徹底杜絕消息在境內傳播。

由海外異議人士組成的自由劉曉波工作組今天則在官網發起活動,邀請各地人士在北京時間7月19日晚間8時,到海邊或江邊,擺設一張空椅子,椅面上可擺放祭奠物,豎舉三指代表「抗爭、自由、希望」並合照,加上標籤「#withliuxiaobo」,上傳到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

不僅封鎖劉曉波相關報導,在剛過的周末,中國網管部門在社交媒體上還封殺西方童話卡通漫畫人物「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有報導指出,「小熊維尼」因為貌似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維尼熊」因此成為中國網路的禁用語。中央社報導,一則「文化局通知:小熊維尼系列全面下架」的微博15日熱傳,文中並表示原因是主人公形象酷似中國國家領導人,內容有詆毀國家領導人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