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苗僑偉的故鄉情結/苗忠表

“射雕英雄”苗僑偉的故鄉情結/苗忠表
“射雕英雄”苗僑偉的故鄉情結/苗忠表

苗忠表

他生於浙江舟山新城的荷花池頭,童年成長於舟山、鄞縣、香港三地之家,而作為香港著名的影視歌三棲明星,他將青春獻給了香港影壇,但念念不忘的卻是祖籍舟山,舟山才是他永遠的故鄉,是鐫刻在他心中痕跡最深的一副山水畫……

再見三哥苗僑偉和三嫂戚美珍,已是2020年5月中旬梅訊季節來臨的前夕了!

在浙江省舟山市新城荷花池頭有一座普通的東海農村式民居,本來是普通得可以掉一地的渣,但因為出了一位相當有名的香港影視明星苗僑偉。於是,荷花池外九房三號便開始逐漸為世人知曉和關注了!

荷花池頭其實是一個既偏僻又不偏僻的地方。為啥這麼說呢?如果說偏僻,那是它只有一條屁大的村道,兩輛小車相會時還得打暗號,我停在水泥路邊沿讓你先過,或者你停車讓我先過,如果遇到兩位同樣火急火燎的司機要同時會車,那麼對不起,只能卡死了!如果說不偏僻,那是因為荷花池頭往裡的村道居然也是作為一條馬路在使用,從兩高線與原荷花菜場交接的荷張路一直往東而行,出張家嶺下就可到329國道線旁的袁家了,而苗僑偉故居荷花池外九房三號就在荷張路中段裡。

臨城的荷花池頭,在早年的舟山已經有“東鄉名野”之譽了。

大家都知道定海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文風興盛,文人雅士都尤喜荷花。荷花又稱蓮花、芙蓉、水芙蓉,是睡蓮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荷花自古深受國人喜愛,《愛蓮說》中有如此形容荷花之優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定海官民愛蓮之情頗深,學宮、州府、寺院等多有荷池,使得定海至今還因此保留了許多與荷花相關的地名。當時在定海,不僅官邸、學宮有芙蓉洲、荷花池,民間鄉野也廣種荷花,臨城荷花村便是如此。據《舟山市定海區地名誌》載,“傳說約三四百年前,該處有一池專植荷花,村遂以池得名”,另據史料記載,臨城境內與荷花村相約不過一里地的荷花浦等地名,亦與荷花池有關。

目前的荷花社區境內有柴家井、郭家塘、荷花池頭、孔家、裡九房、兩眼碶、樓下、魯家、宓家、山下、瓦廠、外九房、王家墩、小池頭、張家、張家塘、鄭家墩、莊家墩等十餘個自然村,但名氣最大的還要算荷花池頭了。而三哥苗僑偉的祖屋就在荷花池頭與外九房之間。

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洪武帝朱元璋命征南將軍湯和處理東南防務,湯和部下的兩個指揮官在秀山島干預當地居民的民事糾紛被人打死,湯和遷怒舟山百姓,奏請朝廷說:“昌國居民外結倭寇,內多盜賊。”是“不可教化之頑民”,乃“邊防之大患”,執意要撤廢縣治,驅遷島民。朱元璋聽信了湯和的奏報,下詔撤廢昌國縣,所有島民悉數驅遷到內地。詔書下達後,昌國州紫微嶴人王國祚以為大謬,奔赴南京向朱元璋說理,力陳舟山島民不可內遷的理由。為此,朱元璋作出調整,同意留下部分居民,即城區四里內的547戶,8085人可以留下,其餘46島居民全部趕往內地。這就是舟山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海禁。

遷徙的命令雖然頒佈實施了,縣治也頹廢了,但實際上不少居民陸續返島,逐漸打破了限制,沿海漁民也不可避免地到舟山靠泊,或為避風,或為淡水食品的補給。”《明史食貨志一》:“洪武二十年,命國子生武淳等,分行州縣,隨糧定區。區設糧長四人,量度田畝方圓,次以字型大小,悉書主名及田之丈尺,編類為冊,狀如魚鱗,號曰魚鱗圖冊。”。至明嘉靖年間(1522-1566)舟山群島又有居民6005戶。

據明天啟《舟山志》載,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于義烏餘姚等地搬遷至臨城的居民已增至五百餘人,大多居住在東蕩田以東地區,外來姓氏尤為苗、王、張居多,主要以農耕為主。

清朝朱緒曾在《昌國典詠》中引證明代文學家貝瓊記述定海芙蓉洲的荷花盛況:“距昌國縣東三百里,有洲曰芙蓉,其水縈紆南流,以入於海。洲之上皆蓮芙蓉,其異名也。當三伏時,紅披翠掩,雖鏡湖三百里亦無過”。而《康熙定海縣誌》記載:“芙蓉洲,在城中。為宋學宮地。明時猶種芙蓉,隱士脫翔有詩。今見營署,而遺跡不可尋矣。”《康熙定海縣誌》還記有脫翔的題為《吟芙蓉洲芙蓉》的詩:“海上年年發舊叢,數枝瀟灑傲西風,黃花有分陪幽操,綠水無情映淺紅,清淚暗拋秋雨裡,香腮冷笑文陰中;品題非是無人愛,自恨開時景不同。”

《明天啟舟山志卷三》記載:“趙濬恭,字德行。幼穎敏篤學,出自世家。領永樂元年(1403)鄉試,登魯棨榜進士,授江西饒州德興令。政務畢舉,興學校以振士風。在任六載,將有超擢之命,竟以疾,終於官,民為祠祀之。”《康熙定海縣誌》也記述趙濬恭“政務畢舉,有廉明聲”。趙濬恭應屬古代好官,在德興任職興辦學校,頗得民心。在定海趙濬恭也修鑿荷池,以灌良田,也屬為民造福。而臨城的荷花池正是延續了上述之精髓,當地村民照葫蘆畫瓢在村落中心地段鑿建數座荷池。另據相關史料載:又東鄉多灘塗,圍墾成田,低窪積水,俗稱東蕩田、西蕩田,大名荷花,因其大片種植荷花緣故。三哥苗僑偉曾經多次說:想當年亭亭田田,綠蓮漾波,紅荷映日,採蓮姑娘嬉戲其間,船歌互答,確實尤為令人心曠神怡。

推開兩扇鏽跡斑駁的鐵門,只見簡單的院落裡種著幾株南方最常見的老樟樹和炮頭樹(文旦樹)。苗僑偉故居坐北朝南,三間平房一字排開,中間為堂屋,兩邊是廂房。穿過堂屋,後面還造了四間小平房,與前面的三間平房連著一道狹長的天井。最為獨特的是最後一間小灶間,建有一個年代比較久遠的老大灶和一把手拉風箱。據三哥苗僑偉介紹說,這個大土灶跟他的年齡差不多,要不是當年爺爺和爸爸以及叔伯們經常返修的話,老早倒塌了。說完,三哥竟然坐到灶膛前呼啦啦地拉起風箱來。他說當年他就是這樣幫母親拉著風箱,塞著茅草煮紅毛番薯(土豆)的!但這樣溫馨的場景永遠不復返了!說完這話,貴為萬千星輝頒獎典禮視帝的三哥苗僑偉竟然熱淚盈眶,三嫂戚美珍趕緊遞過紙巾,三哥一邊擦拭著眼眶,一邊朝我擺擺手說”阿弟,三哥想你三伯母了!”。

苗僑偉是我的堂兄,在家排行老三。記得奶奶在世時曾回憶說,1958年6月18日,苗僑偉在母腹中呆了不到10個月就早早出生了。那時候舟山解放10年還不到,條件非常艱苦,不像現在的早產兒一出生就被醫生送進了保溫箱,成活率也高。用我們舟山話來說,苗僑偉這是屬於命大做人,他出生的時候6斤還不到,現在能擁有強壯的體魄主要還是靠後天營養的結果。據堂兄苗邦龍回憶說,那時候他剛好8歲,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堂弟出生是由當地一位接生婆接的生,他的母親也就是苗僑偉的嬤嬤也在一旁端水伺候妯娌,苗邦龍則屁顛屁顛跟在母親屁股後面忙前忙後著。剛出生時的苗僑偉像一隻去了殼的小蝸牛,渾身軟綿綿的,躲在繈褓裡緊閉雙眼,一聲不哼,偶爾還會用小舌頭擼擼嘴唇,很安靜也很乖巧。苗僑偉的父親是一位船員,常年在上海和香港之間跑運輸,根本沒有機會待在家裡照應母子,而當時苗媽媽的奶水也不多,所以,苗僑偉母子基本上都是他的爺爺奶奶還有苗氏家族的親人們一起照料的。

苗僑偉出生一個禮拜後,收到電報的父親所在的貨船剛好在上海十六鋪碼頭攏洋,然後趕緊包了一隻小船趕回舟山。據說那次我的伯伯用的是銀元,本想日後在香港置業用的,可撐小船的老闆非要銀元,否則死活不跑舟山。也不知道究竟花了多少銀元,經過幾天的漂泊,伯父終於風塵僕僕地趕回了舟山臨城的荷花池。這位長期在大海上漂泊的老海員包含了所有出海人的共性,疼老婆,愛孩子,燒飯洗衣服……所有能夠包攬的一切都統統包攬了。

5歲那年,苗僑偉跟著我的伯父伯母離開大陸去了香港,伯父托人將他送進香島學校讀書,直到初中畢業。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有朝一天像他爸爸一樣也能成為一名遠洋海員,這樣就可以帶著父母周遊整個世界了。不過,在苗僑偉20歲那年,他突然意識到海員不但要遭受與親人長時間分開的痛苦,更要冒著隨時失去生命的危險。為了年邁的父母,他只得將這個與生俱來的夢想深深藏在了心底。

1978年夏天,苗僑偉在一個中學同學的介紹下,進入九龍荃灣附近的一家古董傢俱店做了三年的學徒,但學成後卻不滿師傅的刻薄,斷然辭工。而當時,香港的電視業蓬勃興起,無線電視臺開辦了藝員訓練班,面向社會招生。抱著試一試心理的苗僑偉竟然考中了。在後來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淘汰中,他憑著自己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奮力地闖了過去。他所參加的第九期訓練班從最初的一千多人報名,到最後只有13人被無線台留用,苗僑偉就是其中的幸運兒。1980年,苗僑偉正式簽約無線,最初他也曾和黃日華在著名的《上海灘》跑過龍套,但不久,就與黃日華雙雙被挑中,擔當無線重頭戲《過客》的男主角而嶄露頭角,從此開始了艱難而又風光無限的演藝之路,這一走就是幾十年。

在他從影的幾十年中,苗僑偉被稱作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多面演員”,無論何種角色都能勝任,古裝、時裝,正派、反派,肝膽壯士、憂鬱文人,沒有一種能夠難倒他。當然,能縱橫影壇自然少不了出色的外在形象,苗僑偉在年輕時不僅健康活潑、大方開朗,還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氣息,熱力四射宛如五月的陽光一般,照得人既輕鬆又溫暖。不僅如此,苗僑偉還給人一種穩定、踏實的安全感,因此他所扮演角色與自身氣質仿佛渾然天成,專門為其打造一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射雕英雄傳》中那個經典的“楊康”形象,更是讓影迷久久不能忘懷,那份天潢貴胄的氣度,那種俊逸飄灑的氣質,還有淋漓盡致的刻畫,直到今天仍沒有一個古裝劇集的人物堪與他相提並論。

每次拍攝影視劇,苗僑偉總是不遺餘力傾力演出,帶給觀眾視覺享受的同時,更為自己的下一個角色華麗轉身而總結著經驗。不過,苗僑偉最讓影迷們傾慕的並不是他的力爭上游,強者姿態,而是他飛黃騰達之後尚能保持舊時本色。而在感情方面,他專一又忠誠,十年如一日地扮演著另一種角色,一個好丈夫,更是一個好父親。能在擁有財富與地位的同時,保持生性淡泊,不事張揚,苗僑偉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男人中的極品,我們心中永遠的“射雕英雄”!

從1980年與周潤發、趙雅芝、呂良偉等合拍《上海灘》到1986年與黃日華、毛舜筠、曾慶瑜合作拍攝的《碧血劍》,苗僑偉連續參演了33部電影電視劇,並由此與黃日華、湯鎮業、梁朝偉、劉德華同被合稱為“無線五虎將”。也從此更加堅定了他心中的那一條無限風光的“射雕”之路。

“她來報考第十期無線藝人培訓班時是我接待的,當時我就被她漂亮的外表迷住了,不光是我,當時很多人都被她電倒了。後來我真心誠意的付出才讓我抱得美人歸。”苗僑偉笑著說。而戚美珍眼裡的苗僑偉則是一個可愛、有孝心、有耐心、容易接近的大孩子,是個脾氣好得不得了的男人。“剛開始,我覺得這樣的男人不能做男朋友,做朋友不錯。戀愛後才發現,可能除了他,沒人能受得了我這樣的脾氣,那就是他了吧。”身處演藝圈的男女明星最怕緋聞纏身,所以就算是做朋友也要非常小心,更不用說談戀愛了。但在媒體的施壓下,堅持了兩年地下情後,苗僑偉和戚美珍正式公開戀愛關係,在眾人的注目中默默地相互支援,談了8年戀愛。雖然苗僑偉扮演過很多風流倜儻的角色,可是在愛人戚美珍眼裡,他只是一個不浪漫的老實人。

苗僑偉解釋道說:“我們雖然都是演員,但同時也都是普通人,生活在一起後,倒不如實在點比較好。”戚美珍則笑著表示,“其實以前的戀愛生活也不錯。每次工作完後回家,有個人在身旁陪著。我真沒想過要結婚,我們之所以結婚是因為喜歡孩子,想要孩子了那就一定要結婚,所以我們結了。”苗僑偉回憶道,當年共辦了80桌的酒席來招待香港的娛樂圈朋友,結果在結婚儀式上,緊張的他把新娘的名字給錯念成了戚美美,真的好不尷尬。

戚美珍清楚地記得生下女兒苗彤的那天,有很多朋友前來道賀,房間裡到處都堆滿了鮮花,朋友中最有意思的要數曾志偉了。“他可厲害了,你知道他是幾點來看我們母女的嗎?凌晨兩點。他提著個小包包,把給我和寶寶的禮物慢慢悠悠地拿出來給我……”戚美珍笑著回憶起當年的情形。

如今,苗僑偉的女兒苗彤已經28歲了,港島一家私立中學畢業後也走上了演藝之路。而26歲的兒子苗俊則迷上了打擊樂,夫妻倆一看兒子有音樂天賦,就全心全意扶持他朝那方面發展。現在的苗僑偉一切以家人為中心,其樂融融。

大家認識苗僑偉都是從83版的《射雕英雄傳》開始的,當年有一張劇照,片中人分別是苗僑偉、李司棋、黃造時、楊盼盼和翁美玲,世間就是這樣的巧合,劇中飾演楊康的苗僑偉與《射雕英雄傳》中的四位女主角都曾飾演過情侶。

苗僑偉進入演藝圈後,最先與他合作飾演情侶的是李司棋,先在1981年的《無雙譜》中分別飾演表兄妹情侶,後在83版的《射雕英雄傳》中飾演楊康的母親包惜弱。。

苗僑偉與黃造時《射雕英雄傳》中的二人一個是金國王子,一個是蒙古公主,雖然彼此身份都尊貴,可是他們二人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對手戲也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同時期香港無線TVB投拍的古裝電視劇《賴布衣妙算玄機》中卻飾演了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

苗僑偉和楊盼盼在《射雕英雄傳》中飾演的是一對虐心的戀人,最後還生離死別了,愛情故事比較淒慘。楊盼盼曾經由衷地說,苗僑偉是標準的大帥哥,我站在他身邊剛好形成最萌身高差,和他走在一起真的很搭!遺憾的是我和他扮演的是楊康和穆念慈這對苦命的愛人。也許是為了彌補遺憾,楊盼盼也曾經表示:我有一個心願,未來再和苗僑偉演一次中年夫妻,希望會有個完美的結局。1984年,由苗僑偉、楊盼盼、湯鎮業主演的另一部大戲《五虎將》中,其戀情最終的結局還算是圓滿的,但是過程也是十分的曲折坎坷。

四位女主角裡,苗僑偉和翁美玲合作飾演情侶的次數是最多的,在《射雕英雄傳》中倆人雖然演的是死對頭,但在《決戰玄武門》、《天師執位》、《生銹橋王》、《楚留香之蝙蝠傳奇》中二人都是以情侶的身份出現的,兩位主角的愛情結局有喜亦有悲,高大英俊的苗僑偉與嬌小玲瓏的翁美玲在當時就是一對被世人非常看好和追捧的螢幕情侶,所以也殷切地期盼二人在現實中能走到一起,但可惜,一切都定格在了1985年5月14日。

1987年冬,苗僑偉在香港創辦了“藝視眼鏡”,並逐漸退出娛樂圈,全心打理“藝視眼鏡”的生意。2002年,由於種種原因,苗僑偉把“藝視眼鏡”盤賣,售予財團LuxotticaGroupSA,正式併入“高登眼鏡”。2004年初,苗僑偉重新投入演藝工作,並拍攝《學警雄心》一劇,剛開播,收視率就直線上升。三哥(1989年拍攝電影《江湖接班人》時飾演黑社會退休大佬“三哥”一角後傳下的美譽)再次一發不可收拾,從2005年的《上海傳奇》、《學警出更》、《疑情別戀》到2009年的《學警狙擊》、《黑白戰警》,2015年的電視劇《南拳北腿戰淞滬》和《新猛龍過江》,再到2016年《使徒行者2》,以及電影《GoodTake》和《紐約紐約》。苗僑偉一鼓作氣拍攝了30餘部影視劇,再次在香港和內地掀起了狂熱的收視風潮。

現在由他扛鼎主演的青春偶像劇《奮囧》已經殺青,即將在全國各大娛樂台公映。屆時廣大的now迷們又可在螢屏前一睹三哥風流倜儻、瀟灑不凡的風采了!

去年5月8日,三哥和三嫂又一次趁《奮囧》殺青間隙回了一趟老家,一則是探親,二則主要還是過問故居拆遷事宜。雖然時間比較緊迫,因為要當天趕回香港,但三哥還是打電話給我趁隙聚聚,我趕緊開車去財富大酒店,看著眼前的三哥,我不禁產生了一種酸楚的感覺,三哥微微有點顯老了!

三哥拉著我的手說,家鄉最近幾年發展很快,三年間回來兩次,一年一次大變化,真的很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家鄉的建設盡點力!如果家鄉需要拍攝城市形象片,我一定二話不說積極參與!我覺得三哥說的這話太給力了,足可把時下一些網友的反面之聲一拳擊碎!

有的網友說三哥苗僑偉並沒有為家鄉作過任何貢獻!這句話是站不住腳。首先,三哥為家鄉的苗氏祖堂建設出過一定的資金。其他比如修橋鋪路需要出資的事情,左鄰右舍也並沒有主動和他說過,再加上大陸的所有事項都是由大哥在打理,所以遠在香港且拍戲繁忙的苗僑偉根本得不到任何資訊。

另外,舟山的任何相關部門並沒有主動找過三哥商量拍攝城市形象片或者影視劇。如果今後需要,三哥絕對會推掉任何片約,參加舟山城市形象片或者影視劇拍攝,而且做到零片酬!這就是三哥苗僑偉的大氣之處!畢竟他的根還在舟山!他的魂還在臨城這個名叫荷花池頭的小地方!

苗僑偉和我的老家都在荷花池頭,認的都是同一個祖宗。作為我的本家大哥呢,我們的身上流淌的是一樣的血液。回到香港後,他在電話裡告訴我說,這次時間太短了,根本沒有機會品嘗舟山蔥油大白蟹的味道,下次有機會一定帶老婆和孩子們再回臨城老家,再想嚐一嚐小嬸做的那蔥油大白蟹的味道。我說你回舟山時在酒店裡沒有吃過?他笑呵呵地說肯定吃過,但都不如小嬸做的地道!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對很多人來說,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可謂耳熟能詳。三哥苗僑偉在繁華的香港都市生活了近六十年,每天都在它心裡穿行,卻無法讓它在心裡烙印。縱然是車水馬龍,繁華宣洩;縱然是金碧輝煌,人來人往;縱然是花紅酒綠,人間美景;縱然是高樓大廈,愛意深長。一直以來,還是最思念著他初來的地方-舟山。

三哥曾經無數次對我說,月是故鄉明。每當夜深人靜,故鄉就是他心中的思念。想起它,又不知道說什麼好,只是有一種別樣的溫暖。看看兒時故鄉的照片,只是微笑,更會傻傻呆上好長一段時間。

舟山最美在黃楊!三哥說他便是那黃楊的男兒。生長在黃楊山麓,吃著黃楊的五穀長大。黃楊的山水培育了他寬厚和純樸,賦予他真誠和仁愛。至今,他都摸得清黃楊尖山的每一條脈絡,這就是三哥心中永遠綻放的故鄉情結。

最近幾年,三哥回故鄉的次數明顯多了許多,所見所聞令他感慨萬千。“勇立潮頭、海納百川、同舟共濟、求真務實”的舟山精神讓他鼓舞;啟動新一輪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使他激動;群情振奮,努力建設和諧舟山的熱情令他浮想聯翩……“如果真的能讓我零片酬拍一部舟山形象代理片那該有多好啊!”這是三哥苗僑偉多年的心願。每當撲入故鄉的懷抱,朋友們團團圍坐,三哥置身中間,他便激動了,詩情畫意,笑聲連連。故鄉是親切溫馨的,他只有在此才深切地感悟著生活的神韻和幸福的內涵!每當暫別這片故土,舟山那起伏的山巒,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雄壯巍峨的連島大橋、潺潺的黃楊流水,親朋好友的笑臉,都會令他眷戀不已,久久牽絆。故鄉如夢似歌,深情悠遠,他說他已經獲得了心靈的快慰和依託。每一次的離別,三哥在內心總要這樣深情地與故鄉作別:再見了,我的搖籃!再見了,我的舟山!再見了,我的荷花池頭!我會再來的!因為故鄉永遠是我心頭最柔軟最溫暖的地方!

三哥珍重!因為你也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員,更是我們每一位舟山人心目中永遠的“射雕英雄”!我想總有一天,三哥也會在舟山這一塊熱氣沸騰的沃土上掄起一杆鑲花大弓彎腰射大雕的!

最後,我想為三哥苗僑偉作一首藏頭詩:

射飛誇侍獵,

雕鶚生難敵。

英威肅如在,

雄圖安在哉。

苗深全覆隴,

僑居念歸緣。

偉哉曠達士,

將軍旋馬邑。

“射雕英雄”苗僑偉的故鄉情結/苗忠表
“射雕英雄”苗僑偉的故鄉情結/苗忠表
“射雕英雄”苗僑偉的故鄉情結/苗忠表
“射雕英雄”苗僑偉的故鄉情結/苗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