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如何看塞爾維亞武器庫中的「中國制造」?

(德國之聲中文網)塞爾維亞副總理兼防長武切維奇(Milos Vucevic)在不久前接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來自中國的武器裝備使塞爾維亞獲得了許多國家所沒有的軍事能力”。他在采訪中特別提到中國向塞爾維亞交付的FK-3中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和CH-95、CH-92A無人機,不過未談及具體數量。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武器交付項目的研究員卡塔琳娜·喬基奇(Katarina Djokic)對DW表示,實際上塞爾維亞從中國購買的武器規模並不大。

喬基奇說,目前FK-3中程防空系統的一個炮兵連以及四個導彈發射車已經交付,另外還有兩個炮兵連尚未交付。此外,中國向塞爾維亞交付了六架 CH-92A 型無人機以及至少一架CH-95。她表示,中國可能交付了更多CH-95,但只有一架已經公開展示。“這些是塞爾維亞迄今為止從中國獲得的所有主要武器裝備。”

普遍認為,CH-92A無人機主要用於觀察和作戰;CH95是作戰無人機。

塞爾維亞知名軍事專家弗拉迪·拉杜洛維奇(Vlade Radulović)對DW表示,塞爾維亞方面的想法是“總共購置四個FK-3炮兵連”,不過目前據說只擁有一個。

來自中國的軍事裝備有多重要?

中國2022年4月向塞爾維亞交付FK-3中程防空系統系統時,西方媒體對此進行了大量報道。當時美聯社的報道指出,這是中國該導彈系統首次在歐洲國家得到應用。

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塞爾維亞防長武切維奇也表示, “從中國引進現代化的FK-3系統會為我國的領空以及整個國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塞爾維亞軍事專家拉杜洛維奇告訴DW,此前,塞爾維亞防空系統一直依賴前蘇聯的“涅瓦”(Neva),“FK3意義重大,因為塞爾維亞軍隊還沒有這樣的武器。該系統的射程約為100公裡,與前蘇聯舊式的‘涅瓦’系統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與此同時,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喬基奇指出,塞爾維亞是歐洲唯一一個武器庫中擁有來自中國的主要武器裝備的國家,但由於塞爾維亞進口的中國武器裝備數量較少,“其象征意義大於戰略意義”。

她對DW 說,“武裝無人機確實是塞爾維亞武器庫中的一個新事物,在該國購買時也是西巴爾干地區的一個新事物,但它們數量太少,很難發揮多大作用”。

不過,塞爾維亞的一些軍事專家稱,中國的無人機技術在塞爾維亞自己的無人機“Pegasus”的研發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據報道,這種無人機目前正在批量生產。

“塞爾維亞軍事上不依賴中國”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喬基奇表示,中國武器裝備的成本相對較低,而且與德國等國相比,中國在武器出口授權方面表現出靈活性,因此塞爾維亞會對中國裝備感興趣。“但塞爾維亞在軍事上並不依賴中國,因為其軍事裝備來源多種多樣。”

她告訴DW,“直到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前),俄羅斯一直是塞爾維亞軍事裝備的主要來源,包括二手戰鬥機、運輸和作戰直升機以及反坦克發射器。同時,塞爾維亞還向法國訂購了短程防空系統和雷達,向德國訂購了輕型通用直升機,向西班牙訂購了運輸機”。

“此外,塞爾維亞已表示有興趣購買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並與西班牙一起參與無人機開發項目。今年,阿聯酋計劃向交付塞爾維亞交付一批閒置彈藥。在過去十年中,塞爾維亞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以色列、西班牙、阿塞拜疆和意大利簽署了軍備或國防工業合作協議或諒解備忘錄”,喬基奇說。

這位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學者指出,所有這些都表明,塞爾維亞在國防采購方面采取的是非常務實的做法,而不是針對單一國家的戰略導向。“事實上,塞爾維亞政府以宣布軍事中立為理由,在世界不同地區尋求最好的交易。”

如何整合不同系統的武器裝備是個問題

塞爾維亞確實曾公開展示包括FK-3在內的一系列東西方武器。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該國防長武切維奇也強調,塞爾維亞作為一個持有中立立場的國家,“與東西方伙伴都有合作”。

“所有軍事采購都有其政治淵源”,塞爾維亞軍事專家拉杜洛維奇對DW說。“對塞爾維亞來說,中國是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案,因為自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以來,貝爾格萊德因(購買)俄羅斯武器而受到批評”。

不過,拉杜洛維奇也指出了塞爾維亞在面對中國武器裝備時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一個是缺乏使用中國武器的歷史經驗。“在南斯拉夫時期,武器大多是蘇聯制造的,那時也有西方的系統,但沒有中國的。”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整合這些來自各方的武器裝備。有批評人士稱,塞爾維亞政客——特別是總統武契奇,像在跳蚤市場一樣從各方購買武器。

軍事專家拉杜洛維奇以空中力量為例解釋了這一點:“如何整合所有這些?我們有俄羅斯的米格戰鬥機,我們自己的‘阿德勒’(Adler')和‘莫維’(Möwe)飛機,想買法國的陣風戰鬥機,直升機是空客的,然後我們有中國的無人機。在防空方面,我們有 FK3、法國‘西北風’(Mistral)防空系統、俄羅斯‘盔甲’(Pantsir)系統、前蘇聯的‘涅瓦’系統。要把所有這些都與雷達系統結合起來,這……非常復雜。”

“中國武器不會改變地區力量平衡”

塞爾維亞從中國購買防空導彈一度引起了鄰國的不滿。據一些媒體當時報道,黑山總統和科索沃總理隨即表示,他們擔心這些武器系統會危及他們的國家。

塞爾維亞不承認科索沃獨立。該地區局勢一直沒有真正平緩。科索沃在游擊隊起義和1999年北約干預後於2008年宣布從塞爾維亞獨立,並隨即獲得許多國家承認。不過,像俄羅斯一樣,中國也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國家地位。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采訪塞爾維亞防長武切維奇時批評西方媒體“借機炒作、稱中國提供的武器裝備改變了地區軍力的均衡”。對此,武切維奇回應稱,“那些聲稱中國武器裝備的交付改變了地區軍力平衡的人,在我們的鄰國裝備戰機、火炮和導彈系統、裝甲車輛、反坦克武器系統或無人機等與防御目的完全相反的武器裝備時,通常裝聾作啞”。

武切維奇對於鄰國獲得武器裝備的說法並非沒有依據。武器交付領域的專家喬基奇指出,北約領導的駐科索沃國際維和特派團(KFOR)仍然是那裡的主要安全提供者。“該安全部隊於2018年開始向正式武裝部隊轉型。他們從土耳其獲得了一些裝甲車和5架Bayraktar TB-2無人機。”

喬基奇也表示,塞爾維亞武裝部隊一直在與人員短缺作鬥爭。此外,雖然塞爾維亞近年來用於軍備采購的國防預算比例相當高,但軍事運營資金卻相對較低,“例如,2023年的運營資金不到國防預算的 15%。”

塞爾維亞軍事專家拉杜洛維奇認為,巴爾干地區不存在軍備競賽的問題。他說,要實現軍備競賽,“經濟、軍火部門和軍隊必須強大,而前南斯拉夫各個共和國的情況並非如此。”他也指出,塞爾維亞軍隊中的中國武器或者其他武器都不會改變該地區的力量平衡。

拉杜洛維奇說:“塞爾維亞周邊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北約成員國。北約軍隊駐扎在波斯尼亞和科索沃。我們沒有能力在可能的沖突中對抗北約。中國武器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DW塞爾維亞語組記者Nemanja Rujevic對本文有貢獻。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