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憂SRF來源雜 燃燒產生戴奧辛

SRF電廠進駐桃園科技工業園區風波再起,觀音區大潭里民誓死抗議SRF廠進駐,認為屆時空氣汙染恐超標,殘害在地居民。(本報資料照片)
SRF電廠進駐桃園科技工業園區風波再起,觀音區大潭里民誓死抗議SRF廠進駐,認為屆時空氣汙染恐超標,殘害在地居民。(本報資料照片)

固體再生燃料(SRF)成為去化大量事業廢棄物方法之一,但燃燒SRF容易產生戴奧辛、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引起外界擔憂。專家表示,部分SRF來源混雜,環境部應建立更詳盡的規範,使SRF料源單一化,並規範廠房設置相對應汙染防治設備,搭配充足人力稽查,才能排除危害人體的汙染物排出。

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廠商分類不完全,使SRF常常摻雜廢紙、廢塑膠、廢橡膠等各類廢棄物,放入鍋爐燃燒後,產生戴奧辛、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危害人體健康,講白話SRF只是把垃圾壓成棒狀拿去燃燒。

她強調,國際針對SRF制定嚴格規範,單一料源像是純紙類製成SRF發電,才被歸類為綠能,政府為了發展再生能源,竟將成分複雜的SRF美化成綠能,根本是詐騙、謊言,SRF燒出的電竟能以每度近4元賣給台電,相當荒謬,環境部應暫緩推廣SRF。

前環保署副署長、環境律師詹順貴表示,若SRF含有塑膠類、橡膠類,燃燒時較容易產生戴奧辛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人們長期吸入,對人體有不良影響。

他表示,為排除SRF燃燒產生有害物質,廠房燃燒設備必須依燃燒設備不同,設相對應的汙染防治設備,但每一種鍋爐或窯承受溫度不同,燃燒溫度過高,將使汙染防治設備失靈。

環境部指出,3月修正「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加強製造廠料源管制、加嚴SRF品質標準及建立產品分級制度、規定新設廠採3階段實質審查。去年則預告修正資源循環燃料等級成分標準、使用規範及管末排放增訂重金屬及戴奧辛排放標準,預計6月底前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