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投資術-善用保險理財 打敗定性不足

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在投入保險工作之前,中國人壽信誠通訊處總監汪東森原本是自己開建材公司當老闆,當時投資理財都很衝,深信雖然高風險,但可以帶來高報酬,只是最後發現還是一場空,所以開始改變觀念,認為想要累積資產,「穩健」才會是最後贏家。 汪東森表示,2008年之前,自己也會經常聽一些消息,就把積蓄投入股市,雖然也有賺的時候,可是一旦嚐到好處,因為人性使然,所以就會再更積極投入,最後碰到金融海嘯時,真的是跌了一大跤。 他說,自己以前並不瞭解利用保險儲蓄的好處,是有一次小孩長大,需要教育經費時,突然發現早期幫他們買的儲蓄險,居然不知不覺已經存這麼多,才深刻體會到,「賺多少不是自己的,存多少才是自己的」。 尤其汪東森過去是做生意,公司獲利後,經常馬上就把資金再投入擴大規模,很少停下來思考,或預作未來準備,因此也碰到幾次景氣反轉,努力化成泡影的階段。 汪東森認為,很多人養出第一桶金是靠存款,但這樣的方式不適合他,只要看到存摺數字累計越來越高,他就會興起「不安於室」的念頭,想要尋找更高報酬率的投資工具,可是往往也面臨高風險。 瞭解自己的個性後,他後來都選擇利用保險來存錢,不管已經累積多少,就抱持一直繳、一直繳的信念,一段時間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成果。 汪東森提到,他投保的險種當中,就屬儲蓄險最多,除了買了新台幣,還有外幣,現在反而很少把錢放在銀行,都只留少許應急之用。 另外,這樣的理財方法,汪東森也體會到一大好處,就是不用再傷腦筋,可以把心思全力放在工作上。 他回憶,過去為了尋找好的投資機會,或是哪一檔股票,總是得下功夫去研究,多少影響本業,現在完全靠保險理財後,什麼都不必多想,只要努力工作即可,單純很多。 汪東森說,每個人狀況並不同,有些對投資標的的挑選,很快就能得心應手,不用花太多摸索時間,但多數人應該都不是如此,把本業做好,穩健踏好每一步,相形之下會比較實在。 正因為如此,汪東森現在購買的一些投資型保單,全部都是採全委方式,由專家協助處理,比起以前還要自己選擇標的,更不需要傷腦筋。 汪東森說,自己現在除了在屏東有一棟透天房子,還特別買了一塊農地,希望子女陸續長大後,未來退休生活就是享受田園之樂,雖然這些不動產都屬於自用,而非投資目的,但都能夠讓他人生逐漸圓滿。 面對現在外面花費的誘惑,汪東森建議年輕人每個月還是要固定撥出一定比例儲蓄,且要認識自己,如果定性較差,可以多利用保險,避免放在銀行,很容易三天兩頭又把它領出來,功虧一簣。 投資心法: 策略1: 賺多少不是自己的,存多少才是自己的,穩健累積資產最好。 策略2: 全力心思放在工作上,投資化繁為簡。 策略3: 定性不足,多利用保險儲蓄,因為銀行存款容易又領取出來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