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校園霸凌:宜及早防止仇恨犯罪

在種族關係緊張的當下,校園霸凌也應當被視為一種仇恨犯罪,並得到更多的重視和討論。10月27日,少數族裔媒體(Ethnic Media Service,EMS)舉辦線上研討會,探討美國校園霸凌的現狀,主要的受害者和施害者是誰,以及霸凌在更廣泛社會中是否滋養了仇恨文化。

加州民權廳(California Civil Rights Department)戰略與對外事務副主任蒙羅(Becky Monroe)表示,讓所有人都能表達自己是至關重要的,有些霸凌行為是出於仇恨,而有些仇恨則構成犯罪。當下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仇恨犯罪的受害者,加州政府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安全和包容的環境,並為學生的權益發聲,以防止他們受到身體和情感的傷害。

紐約時報記者斯萊特(Dashka Slater)撰寫過校園霸凌相關的書籍,她首先分享了一起真實案例,一名年輕的韓裔美國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針對非裔女孩的歧視言論,然後引起了一些風波,導致有學生受傷,甚至家長的車被圍攻。斯萊特指出,有數據顯示,許多學生遭遇校園霸凌的原因都和身分問題相關,包括性別認知和族裔。有許多施害者認為這只是玩笑,而不是霸凌,這也需要引起重視。

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辦公室主任博艾蒂(Connie Alexander-Boaitey)表示,加州司法廳的年度報告數據顯示,非裔和拉美裔群體仍然受到最嚴重的校園霸凌。這些受害者雖然年紀還小,但傷害是真實存在的。

公益組織AAPI Youth Rising的創辦人費多爾(Mina Fedor)表示,她在兩年前創立了這個組織,旨在為亞太裔青年爭取權益,創造安全的環境,團結起來應對不平等和歧視問題。費多爾指出,在疫情期間,仇亞情緒不斷上漲,亞裔群體受到了許多攻擊。

One Community Action的工作人員桑托斯(Anahí Santos)表示,雖然有研究表明膚色越淺越不易被攻擊,但拉美裔儘管膚色接近白人,仍然受到很多歧視。該組織的一些活動旨在幫助原住民,並鼓勵社區採取更多行動,減少校園霸凌現象。該組織希望能重新塑造拉美裔和原住民的生活,解決他們面臨的歧視和暴力問題。

專家們共同認為,許多校園霸凌開始於幼兒園和小學時期,因此不能等到中學再應對這些問題,需要儘早展開反對校園霸凌的教育和宣傳。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長島男童糖果放錯門口 遭華男拔槍指頭
熱食噴傷17人 百思買召回近100萬個壓力鍋
身分可疑?佛州礁島罕見17中國偷渡客 議員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