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與飼主呼籲:與其提出花俏寵物政見 不如正視寵物食安政策

養寵物會蔚為風潮,除了減少孤獨感,對身心靈也有正面影響,且獲得醫學證實。(翻攝自123圖庫)
養寵物會蔚為風潮,除了減少孤獨感,對身心靈也有正面影響,且獲得醫學證實。(翻攝自123圖庫)

總統大選在即。貓派也好,狗派也罷,寵物,成了今年大選的熱點!全台有近3成選民飼養寵物,寵物政策勢必是毛孩爸媽投下關鍵一票的重要考量。根據內政部2022年統計,台灣新生兒數量已低於同年度寵物登記的數量;農業部指出,全台灣有3成戶數飼養寵物,相關產業的產值高達500億。無怪乎今年各政黨競選政見都涵蓋吸引毛孩爸媽眼球的政策,但當中有一環應該是飼主們最關心的議題:寵物食品安全,卻沒有被深入探討,這是重要的遺珠!本系列專題希望提醒所有候選人,審慎考量,設定正確的政策,避免不該發生的憾事。

在寵物就是孩子的今日,正確的寵物食安政策是政府的必答題。(翻攝自123圖庫)
在寵物就是孩子的今日,正確的寵物食安政策是政府的必答題。(翻攝自123圖庫)

養毛孩好處多多 牠健康你健康

飼養寵物在全世界都形成一股風潮,前幾年疫情肆虐的封城期間,毛孩們帶給主人們無盡的陪伴與慰藉,成為心裡重要的支柱。長久以來,寵物都是人類的好朋友,除了減少孤獨感,與毛孩相處的過程之中,還能帶給人類許多心理與生理上的益處。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就指出,研究發現養寵物可增強飼主的免疫力、降低心臟病機率,更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發生。牠們就像孩子一樣,需要悉心照料,而牠們的健康也關乎飼主的健康。

歐美嚴格把關寵物食品 台灣是否跟上腳步?

根據今年首屆國際寵物論壇指出,飼主全年每隻寵物的平均花費超過2萬8千元,其中占最大宗的支出就是食品(41%),而寵物食品又以進口乾糧為大宗。過往,乾糧進口需要經過嚴謹的申請流程,經檢疫甚至在必要時進行驗廠等程序,但行政院農業部(前農委會)於2023年6月23日預告修正「輸入應施檢疫物檢疫準則」,其中的「犬貓食品輸入檢疫條件」打算放寬檢疫規定,開放含有偶蹄目、禽鳥類及其乳蛋成分的乾糧、膠囊或錠狀食品,未來無須登錄檢疫即可進口來台,所幸後來因為受到專家學者的多方質疑而暫緩,但這議題相當值得探討,因為如果真的門戶大開,未來進口的寵物食品品質勢必會良莠不齊,危害飼主的權益,更為寵物健康帶來高風險。得知農業部考量放寬的原因是國際開始有逐步放寬的趨勢後,中華民國寵物食品及用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安庭表示,歐美國家對進口寵物食品有完整的規範與相關配套,情況與國內不盡相同。

中華民國寵物食品及用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安庭表示,購買值得信賴的進口商或國內廠商的產品,不論是製造過程的安全性或後續的客服處理,才會有保障。(吳安庭理事長提供)
中華民國寵物食品及用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安庭表示,購買值得信賴的進口商或國內廠商的產品,不論是製造過程的安全性或後續的客服處理,才會有保障。(吳安庭理事長提供)
獸醫師關心羚說,挑選寵物食品應以設有研究中心的大品牌為主,自主檢驗的量能才足夠。(關心羚醫師提供)
獸醫師關心羚說,挑選寵物食品應以設有研究中心的大品牌為主,自主檢驗的量能才足夠。(關心羚醫師提供)

台灣的動保法自去年起積極修法,值得鼓勵,但是否完善則需要時間的檢驗。假如各方面沒有妥善的配套,先行開放,這意味著飼主只能自保。

長期關心動保的獸醫師關心羚認為,政策需要多方資訊與研究,究竟是好是壞,現階段尚不能斷章取義,但是在政策明確前,她提醒飼主:「千萬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寵物食品,吃了不好的食品,不見得會有立即的反應,卻可能因長期累積最終一次大爆發。挑選時,還是要以設有研究中心的大品牌為主,這些設立已久的寵物食品大品牌,有的甚至附設完整的實驗室來進行品質管理及分析,自我要求相對嚴格,也同時受到歐美當地法規的規範。」關心羚獸醫說,臨床上,她看到很多寵物因為吃了品質不良或是來路不明的零食,造成健康安全上的問題,有些甚至需要手術處理,顯見食品安全至關重要。

吳安庭理事長則補充,購買值得信賴的進口商或國內廠商的產品,不論是製造過程的衛生或後續的客服處理,都比較有保障。她也提醒,務必避免從網路上購買來路不明、甚至是非法輸入的貓犬食品、加工食品或潔牙骨等。

購買值得信賴的進口商或國內廠商的產品,不論是製造過程的衛生或後續的客服處理,都比較有保障。(翻攝自123圖庫)
購買值得信賴的進口商或國內廠商的產品,不論是製造過程的衛生或後續的客服處理,都比較有保障。(翻攝自123圖庫)
長期關心寵物福利並將寵物健康納入政見的許淑華市議員表示,政府必須跟各國的檢驗單位合作。(翻攝自許淑華臉書)
長期關心寵物福利並將寵物健康納入政見的許淑華市議員表示,政府必須跟各國的檢驗單位合作。(翻攝自許淑華臉書)

動物傳染病全球化 寵物食品從源頭把關

長期關心寵物福利並將寵物健康納入政見的台北市立委參選人許淑華表示:「政府必須跟各國的檢驗單位合作,從源頭做起,成分裡有什麼東西要標示清楚,並附上證明。」她認為,政府要先跟產地端做好溝通,需要哪些文件要讓業者知道,萬一有什麼問題的話,可要求對方改善,或選擇其他產地國家。

這些年,寵物法規的積極修訂,讓我們看到政府的確有心重視動保議題,但這當中仍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寵物是不會說話的毛小孩,我們更有責任與義務去花更多心力來關注牠們吃進去的食物,食品的來源、製作過程、工廠的環境,有沒有國際認證等,都只能仰賴政府以更謹慎的態度訂定相關法規來規範,嚴格把關,確保每隻毛孩的健康與飼主的權利。

更多鏡週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