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武漢肺炎引爆新經濟,聚焦這4大類科技服務就對了!

新冠狀病毒(2019-nCoV)肆虐以來,全球產業與供應備受衝擊,根據疫情的發展態勢推估,目前還無法確切看到盡頭。面對「後新冠疫情時代」,有哪些科技應用與服務可以加速產業轉型思考。

自2019年底新冠狀病毒(2019-nCoV)擴散,受影響地區超過90個國家,最早發現疫情傳染的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於2020年1月23日宣布採取疫區封鎖隔離措施,接著疫情陸續蔓延至日本、南韓、美國等地,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月29日也針對疫情的全球風險級別從「高」上調至「非常高」,至今疫情仍持續蔓延,同時衝擊到全球受疫情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對中國大陸直接造成經濟衝擊,影響產業包括旅遊業、貿易與生產活動,使得中國大陸的消費與投資量大幅下滑。在最糟的情況下,全球經濟將蒙受3,470億美元損失,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4%,臺灣今年的GDP則可能減少0.89%。

依傳染病的傳播理論模型,受感染者是藉由接觸感染者而增加了被感染的風險,高風險的接觸者被感染的原因取決於接觸及感染率,感染率則依據接觸者的防護程度、病毒的強弱或接觸者的免疫系統健康狀況。

這一次新冠狀病毒疫情之所以迅速發展,一方面原因是新冠狀病毒的感染力比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及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來得更強,其次是交通運輸業發達成為病毒快速傳播的媒介,包括航空、郵輪、客運等大眾運輸工具,再加上農曆新年的假期讓遊客在世界各地流竄,讓疫情迅速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有效防堵疫情擴散,各國政府紛紛投入疫情防護工作,例如:針對入出境旅客進行管制,當人口移動減少時,首當其衝的產業就是運輸業,接著是觀光業。畢竟,民眾一方面得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另一方面也擔心跨境移動的接觸感染風險較高,從而紛紛取消原訂出國行程,受影響的產業已擴及運輸業、旅行業、旅館業、遊樂業、百貨業、婚宴會館、大型餐館、娛樂業(如電影院、KTV)等。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各國產業

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組織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簡稱UNCTAD)發布的《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的報告中提到,受新冠病毒的影響,中國大陸製造業尚未全面復工,產出減少2%使得整體全球價值鏈出口少500億美元,受影響最大的經濟分別為歐盟(少156億美元)、美國(少58億美元)、日本(少52億美元)、南韓(少38億美元)、臺灣(少28億美元)。

此外,部分關鍵零組件因停工而短缺,如歐洲的汽車零組件、日本的相機零組件、韓國的通信設備、臺灣的通信及辦公機器等,進而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連鎖反應。

除了受衝擊產業之外,也有因新冠肺炎影響而間接爆紅,例如:利用遠距醫療來照顧居家隔離者、使用餐飲外帶與外送服務來解決民眾的三餐問題、從生鮮電商平臺訂購新鮮食材在家烹飪、改用視訊軟硬體設備取代面對面的會議、與防疫或健康防護有關的商品(如口罩、額溫槍、消毒用品等)、滿足生活購物的本土電商平臺、居家生活打發時間的遊戲、娛樂及影音App。

加速四大服務科技應用發展

面對未來,後新冠疫情時代哪些服務科技將會重新思考與應用?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大類,列舉如下:

1.降低接觸類

為了要減少病毒擴散,政府會祭出居家隔離等政策來因應,民眾為了降低接觸類與被感染機會,進一步衍生的商機如:

  1. 大力推廣行動支付來減少病毒藉由鈔票或零錢的接觸機會;

  2. 利用機器人來執行3D任務,包括: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枯燥(Dull),例如消毒、送餐、送貨等;

  3. 利用視訊服務讓人與人的互動與溝通保持距離、擴大遠距醫療照顧服務幫助;

  4. 透過自助服務系統來減少面對面的風險,包括自助報到、自助點餐。

2. 宅經濟類

為防止人員因居家隔離政策無法到班工作,宅經濟會擴大思考的範圍,包括在宅工作、在宅會議、在宅娛樂、在宅學習、在宅餐飲。帶動的商品與服務如網路、視訊、線上會議、線上學習,生鮮電商、冷凍食品、外送外帶、預約叫車等 (如計程車將會擴大線上叫車的服務,減少因路招叫車所隱含未知的接觸風險)。

3.安全防護類

針對辦公場域的安全防護,未來將會走向以電子化系統來管理人員進出記錄與安全,尤其是動態偵測人員建康的設備,除了基本的監視系統,還包括紅外線體溫量測、消毒防護、進出紀錄等工作。

4.補充人力類

以往派遣公司的功能或許只是在應付景氣不好的情況下提供臨時人力或派遣工,但在疫情爆發的時候,派遣公司將可以扮演部分儲備人員支援的工作,如製造業的作業員、物流業的司機員、連鎖店的門市人員等。

整體來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無可避免,各產業無不卯足全力減緩衝擊與影響幅度。對產業而言或許也是個轉機,政府可以從中協助業者導入相關服務科技,發展轉型策略與應變措施,以因應下一個危機的發生。例如:加速推廣行動支付使用、提升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應用的認識、對餐飲與食品安全的重視及對防疫制度的重視與改善等。

更多FC未來商務文章
當人工智慧無所不在,哪些產業最有AI相?
智慧政府的最後一哩路!口罩實名制2.0上線,全民口罩團46.97萬人同步搶單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