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人工智慧恐帶來危險!《外交政策》: 全球競相祭出監管,東西方分歧巨大

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去年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被視為是人工智慧的重大突破,人工智慧驅動的聊天機器人、圖像生成器、搜尋引擎正迅速激增。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許多開發人工智慧科技的專家都提出警告,指出人工智慧發展不受拘束的危險,最近數週,各國呼籲政策干預的聲浪越來越高,監管機構正試圖加強監管人工智慧。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數百名科技專家與研究人員在多封公開信中警告人工智慧的危險,其中一封於3月下旬發表,主張「暫停」人工智慧新模型的開發6個月。最近,被稱為「人工智慧教父」的英國知名電腦科學家辛頓(Geoffrey Hinton)辭去全球搜尋引擎龍頭谷歌公司(Google)的職務,並提出可怕的預測。

辛頓向《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表示:「我認為人們不應該擴大規模,直到他們了解是否可以控制它。」他呼籲全球監管與合作,控制可能摧毀全球就業市場、扭曲線上現實的(人工智慧)科技,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隨著人工智慧系統變得更先進,超越人類智慧。

現年75歲的「AI教父」辛頓宣布離開谷歌(Google)人工智慧(AI)研究部門。(AP)
現年75歲的「AI教父」辛頓宣布離開谷歌(Google)人工智慧(AI)研究部門。(AP)

英國知名電腦科學家、「人工智慧教父」辛頓。(AP)

為科技制定通用的監管框架一向很棘手,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變得更具挑戰。從社群媒體到5G科技的規則談判一直充滿地緣政治的混亂及關於最佳方法的分歧。人工智慧具有改變經濟及社會的巨大潛力,不一定變得更好,而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歐洲經常處於新科技監管的前沿,歐盟議員11日將針對「人工智慧法案」(AI Act)投票,該法案於2年前首次提出,並可能在2年後生效。該法律標出人工智慧的「高風險」應用,例如執法、關鍵基礎建設、教育、就業,對於製造及利用這些應用的公司來說,這些應用將受到更嚴格的法遵及測試要求的約束。

歐盟駐美國數位資深特使德格拉夫(Gerard de Graaf)表示:「歐盟構思人工智慧法案時,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或大型語言模型還沒出現。」現在歐盟議員正仔細研究擬議的立法。

美國對人工智慧的監管尚未規劃完成,去年白宮發布了《人工智慧權利法案藍圖》(Blueprint for an AI Bill of Rights),列出防止歧視與保護用戶隱私與安全的5項原則,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1 月發布人工智慧風險管理(AI Risk Management)框架,國會也開始動員,聯邦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上個月發起全面的人工智慧立法。然而,目前為止,美國政府採取的是自願法遵的方式,專家表示必須對人工智慧監管採取更具約束力的方式。

平板電腦、人工智慧。(美聯社)
平板電腦、人工智慧。(美聯社)

最近數週,各國呼籲政策干預的聲浪越來越高,監管機構正試圖加強監管人工智慧。(美聯社)

美國與歐盟正試圖透過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EU-US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為人工智慧的全球治理奠定基礎。七國集團(G7)數位部長也在4月底的會議上將許多時間用於討論「負責任的人工智慧及全球人工智慧治理」,支持類似歐盟立法的風險基礎法。美國也大力支持發展全球框架,4日宣布「關鍵與新興科技國家標準戰略」(National Standards Strategy for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y),其中包括人工智慧主題,一位政府高階官員表示:「我們正引入更多國際夥伴及盟友來支持共享的標準框架。」

中國人工智慧的監管

中國一直雄心勃勃,想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科技業的管理與開放的全球網路形成鮮明對比,西方沒有「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而中國制定了法規,對人工智慧公司收集數據、訓練演算法、產生符合當局審查及政府控制的輸出實施更嚴格的要求。

今年初,ChatGPT開始風靡全球時,中國僅用了幾天就加以限制,中國採取比歐盟廣泛基礎方法更零散的手段,連續實施針對影片、圖像、文本等特定人工智慧應用的政策。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主要研究中國科技業的研究人員希恩(Matt Sheehan)認為,這是持續迭代及因應科技變化的方式,同時能保持更強大的監督。

OpenAI公司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AlphaGo之後,最受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美聯社)
OpenAI公司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AlphaGo之後,最受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美聯社)

OpenAI公司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AlphaGo之後,最受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美聯社)

希恩表示:「如果人們透過中國的政策文件及中國媒體回顧,就目前為止的所有規定而言,顯然這些規定的根源在於害怕失去對資訊流動的控制。就中國政府與人工智慧的關係而言,中國政府提供極廣泛的支持,但希望涵蓋對資訊控制的基礎。」

東西方的人工智慧監管分歧大

然而,《外交政策》指出,這並不意味美國官員希望中國被排除在對話之外。美國政府一名高階官員表示:「我們討論推出這項標準戰略時,不打算排除任何國家,我們希望每個國家都參與討論,這樣一來,全球最好的科技解決方案能取得成果。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一個非常糟糕的結果是全球不同地區制定的標準出現分歧,這對美國經濟沒有助益。」

然而,這個情況已經發生。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4月底發布的報告分析30多個國家的人工智慧治理計畫,包括美國、新加坡、中國、俄羅斯、墨西哥、印度。該報告指出,儘管人工智慧技術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各國出現不同法規,優先事項也不同,東方與西方分歧很大:「東方幾乎只專注於建立研發能力,主要忽視了科技管理的傳統『護欄』,相比之下,西方幾乎完全專注於確保這些護欄就緒。」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美國學術機構紛紛探討AI道德議題(資料照,AP)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美國學術機構紛紛探討AI道德議題(資料照,AP)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AP)

《外交政策》指出,其中一個其他風險是將人工智慧發展納入更廣泛的美中競爭及潛在的經濟脫鉤與科技脫鉤。中國正大力發展人工智慧,一些人建議美國不應因為擔心科技可能被濫用而阻礙了人工智慧的進步,美國研究機構「人工智慧現代研究院」(AI Now Institute)總經理韋斯特(Sarah Myers West)指出那將是錯誤。

韋斯特表示:「越來越多的軍備競賽言論圍繞著人工智慧發展展開,這是把『與中國的軍備競賽』當成不繼續加強或執行現有法規的理由,所以我認為有真正的理由對這種言論保持謹慎,並思索它對誰有利。」

不利的一面是,鑑於人工智慧發展十分迅速,而且它在未來數年可能對知識產業相當重要,實際問題的是善意但負擔過重的監管可能會阻礙人工智慧。歐盟駐美國數位資深特使德格拉夫表示:「監管機構總是落後於市場發展,問題在於當你遠遠落後於市場,監管將成為進步及創新的障礙。」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