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中國抗議:升級的政治訴求與女性力量

(德國之聲中文網)

政治訴求:審查高壓下的自由表達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家楊大利教授(Dali Yang)認為最近這一波涉及多個城市的抗議活動“規模非常可觀,令人印象深刻”,“大多數的抗議都是非常和平的,有合理的訴求的。”

他表示,在過去三年裡,因為嚴格的清零政策,也有一些地方性的小規模的抗議活動,比如卡車司機的抗議活動。“你對類似事件的發生是有准備的,當然沒有想到這次的規模如此大”。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2022年十月,四通橋上的標語,被一些海外學生張貼在海外的校園裡,現在這些標語又回到了中國,被作為口號在抗議場合喊出。他認為烏魯木齊火災是這些抗議活動的催化劑,遭受火災的樓宇處於封控之中,許多同樣被防疫措施封在家裡的人對這樣的災難感同身受。但線下活動的形成,一方面是過去三年裡,許多人都處在相似的處境中,他們能體會彼此的感受,也都累計了許多不滿;另一方面是人們對於病毒的恐懼越來越小,也願意走出家門,而社交軟件的發達也讓這樣的抗議變得更容易。許多人在社交網絡上看到消息之後就出門加入,優點是這樣讓警察更加難以掌握游行動向,但缺點則是缺乏領導者和組織者。“但很多時候,人們不想被視為組織者或者領導者,因為這樣的政治風險更大,而沒有組織者的話,風險更加分散,”楊大利補充道。

研究中國政治的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史宗瀚教授(Victor Shih)認為這次抗議與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其他抗議有很大不同。過去幾年裡,比如2020年李文亮醫生去世的當晚,憤怒主要是在網絡上表達,但現在,甚至在北京這樣的城市,也出現了多起抗議活動,這是當局自 1989 年以來一直努力阻止的情況。在這一輪抗議中,對高層政治家和體制的憤怒情緒似乎也更加強烈。他說:“近年來,抗議者試圖通過不直接攻擊習近平來保持在一條看不見的線的右側。這兩天,這條看不見的防線很快就被‘打倒習近平’的口號打破了。”他認為在中國大陸,許多人已經默認了自己讓渡一些自由,來獲得發展的機會和有能力的政府。今天抗議的部分動機可能是人們認為政府違背了這一默認的協議,給人民帶來了如此多的困難。

延伸閱讀——歐美媒體看中國反“清零”抗議 :罕見政治訴求

《背叛老大哥:女權覺醒在中國》(Betraying Big Brother: The Feminist Awakening in China)一書的作者洪理達博士(Dr. Leta Hong Fincher)則認為這樣的憤怒情緒一直存在於年輕人中間,“但是我們平時看不見,因為審查制度,也因為沒有自由的媒體。但如果你和年輕人談話,你會意識到他們想要更多的自由,他們之前只是沒有出來發聲。”她認為從目前的抗議活動來看,這樣的抗議已經是政治化的了。許多在中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他們接受了來自國外的思想和意識形態的熏陶,他們想要更多的自由,現在他們願意把這些想法說出來。她說,“從1989年以來,我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好多年來,我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橫跨這麼多城市,同時走上街頭,並且做出政治訴求,針對中央政府而不僅僅是當地政府的訴求。”

明鏡集團創辦人何頻在采訪中也提到了中國過去幾年裡的言論審查帶來的問題。他說:“中國宣傳系統已經具有反社會人格,不但掩蓋事實,而且扭曲信息、人們的認知,也可能讓決策者失去判斷力。民眾抗議是合理的,這種對抗在新聞控制的情況下,有利於警醒中南海、地方政府。”他對抗議活動保持著積極的態度,認為:“抗議給了政府糾正錯誤的機會,順從民意,調整政策,可以避免大亂。”但他認為抗議變成向六四事件這樣的政治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低,因為這些年世界局勢的演變讓“人們對通過街頭運動更迭政權的希望在降低”。

女性力量:在絕望中站出來

專注研究中國女權運動的洪理達注意到一個現象:在許多線下的抗爭與游行中,都是女性第一個站出來。“你知道,第一個站出來的人面對的危險是最大的,“她對記者說道,並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在清華大學的抗議,第一位舉著白紙站在校園中的是一名女生,接下來又有幾名女生加她進行聲援,之後才有許多人加入。另一個例子則是在烏鎮,一位進行抗議的女生手舉白紙,用黑色膠布封住嘴巴,並用鐵鏈纏住手臂。

洪理達認為,即使在中國,許多人的權利和自由都受到打壓,但女性仍然處於一個不利的地位。從2015年五名女權主義者被拘留開始,中國的女權運動受到了持續很多年的打壓,在過去的一兩年裡,這種打壓變得更嚴重了。她對記者說:”許多女權主義者的社交媒體賬號都被封,或者受到辱罵”,“中國的性別不平等愈發加劇,在過去的十年裡,女性的權利並沒有得到更多的保障,許多受到教育的女性被稱為‘剩女‘,和男性相比,女性更難獲得工作機會。”她認為,經歷過這些打壓,包括徐州鐵連女,唐山打人等事件之後,越來越多的年輕的中國女性意識到了社會對女性的系統性歧視。這些女性不光忍受不了嚴格的”清零“政策,她們也受夠了這種厭女的風氣。

“許多在抗疫活動中站出來成為領導者的女性,她們非常非常絕望,並且認為此時此刻是一個正確的時刻,應該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聲音,”洪理達總結道,“過去幾年的經歷累積下來,讓這些女生覺得不得不站出來,這對她們來說是一種情感宣洩,盡管她們知道可能會承認後果。”

未來走向:形勢難料

從中國時間周一開始,各地傳來的視頻裡能看到警力相較於周末增加了很多。《紐約時報》核查的視頻顯示,在北京,上海一些網絡預告有集會的地點,周一出現了很多警察把守。因此,許多人都關心這次抗議活動能否持續下去,能否取得當局在疫情管控措施和言論審查等方面的讓步。

楊大利認為,到目前為止,除了上海有較多抗議人士被帶上警車之外,絕大多數的抗議者和警方都比較克制,抗議者也很小心,舉著白紙。但事態有可能進一步升級。他認為,和2019年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不同,因為嚴格的審查與監控制度,在中國大陸的抗議更難進行有效的組織,選出領導者,所以為未來的走向帶來了不確定性。隨著事態的進展,對於抗議的網絡審查也會越來越嚴格。

延伸閱讀——烏魯木齊火災引發中國網絡和線下抗議浪潮

史宗瀚認為,政府會部署大量的力量鎮壓和防止進一步的動亂。但是在1989年之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而這一次,創造就業機會的快速經濟復蘇遙遙無期,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鎮壓水平必須處於較高水平。至於疫情防控措施,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二十條優化措施本身就是在清零政策上的調整,可惜政策制定方沒有考慮到地方層面的資源緊張。但是當局可能進一步調整政策,但應該是小幅調整。

“從來沒有跡象表明,習近平會支持改革”,洪理達說,她認為習近平是一個非常大男子主義的人,這一點從他在二十大中的人事任命就能看出來,而且新一屆政治局委員中並無一名女性。她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習近平甚至可能會讓防疫措施變得更加嚴格,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群眾,也是一種很方便的防止繼續游行的辦法。“但是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針對那些受過教育的特權階級,可能會有一些措施上的放松。”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