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不需擔心人工智能取代人類

在過去一年中,ChatGPT等人工智能(AI)系統迅速走入大眾視野,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起不少擔憂,與會專家指出,不需要擔心人工智能取代人類,這種憂心是多餘的。

少數族裔媒體服務(Ethnic Media Services,EMS)5日舉辦線上會議,邀請AI領域的專家交流分享。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高級研究員、國家人工智能研究所教育研究副主任Chris Dede指出,人工智能與人類是夥伴關係,而非威脅。例如,現在很多腫瘤專家都有得力的AI助手,每天為專家們匯報新發表的論文和病例,提出最新的建議。

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已經成立了25個人工智能研究所,涉及教育、網絡安全、農業、醫學等不同領域,這些研究所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在這些領域中發揮作用。

對於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可能性的擔憂,Dede表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人工智能無法代替人類做決定。比如腫瘤專家懂得疼痛、死亡和患者生命的質量,但人工智能沒有軀體,無法理解痛苦和死亡。人工智能始終受限於現有的數據,而人類能夠創造出高於現有知識基礎的智慧。雖然人工智能擁有龐大的數據庫,比個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但是它永遠無法超越既有的界限。

不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風險,例如個人隱私、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影響等等。 Responsible AI Collaborative的創始人Sean McGregor表示,人工智能是由人類創造出來的,人類需要知道它的邊界。

人工智能數據的獲取方式、使用權、應用方式等都有可能引發安全性以及偏見問題。只有更細緻地了解地域、語言、文化特徵,才能降低可能產生的危害,確保其發展能夠為人類帶來最大的利益。

近年來,人工智能所產生的偏見問題也引起很多人關注。由於人工智能系統的算法和訓練數據中存在一些的偏差和局限性,可能會導致系統在處理特定問題時,對某些群體或個體做出不公平或歧視性的決策。 Dede說,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去除偏見的來源,人工智能更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本身的偏見,要解決的不是AI的偏見,而是人類本身的偏見。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英王查理三世加冕大典 長媳凱特王妃打破「這個傳統」
感性時刻 查理三世在加冕儀式 向兒子輕聲說這三個字
正式戴上「聖愛德華王冠」 英王查理三世加冕 現場高喊「天佑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