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台歐半導體創新合作IC設計 看好車輛工業應用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5日電)歐洲積極推動半導體產業,在歐盟晶片法和台積電設廠等效應加持下,專家認為除帶動供應鏈商機,台灣與歐洲聚焦IC設計等創新應用合作,加強對研發技術掌握,台灣廠商也可進一步尋求歐洲車輛、工業應用機會。

「歐盟晶片法」(European Chips Act)去年正式生效,將投資430億歐元,希望提高歐洲半導體製造市占率,從目前的11%提高至2030年達20%。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歐洲產業研究組組長周瑞貞表示,歐洲除了提升製造量能,也聚焦強化研發創新,尤其是在研發端掌握技術,台灣廠商從中國既有的消費市場轉移到歐洲市場時,可尋求車輛、工業的半導體應用商機。

國科會今年啟動晶創方案,力拚將台灣打造為世界的IC設計重鎮,為吸納國際人才、助布局海外的台廠練兵,國科會也宣布將在捷克布拉格建立台灣第1座IC設計海外訓練基地,預計9月正式營運。

周瑞貞表示,為了鞏固經濟和國家安全,世界各國致力提升半導體製造能力,但要建造一座晶圓廠並非易事。目前台灣與捷克半導體創新合作聚焦IC設計,未來在歐盟晶片法刺激下,除了提高歐洲半導體製造量能,也能帶動供應鏈商機,台灣業者可把握相關機會。

台積電宣布將於德國設晶圓廠,周瑞貞指出,全球各地理工人才需求若渴,歐洲近期公布的失業率創新低,同樣面臨人才荒,因此現實面是台積電須在台灣培養許多人才,以協助推動歐洲設廠。

周瑞貞表示,台積電赴德國設廠也反映出歐洲各國半導體發展各有特色,像是德國「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聚焦AI、能源和感測領域,周圍的奧地利則有「阿爾卑斯矽谷」(Silicon Alps),產業群聚發展功率電子、智慧感測等。

周瑞貞指出,台灣已與荷蘭討論合作矽光技術,與英國則聚焦化合物半導體,此外也有法國、義大利等國展現積極合作意願。歐洲於半導體產業的應用和台灣廠商熟悉的領域不同,因此透過和指標單位合作,可了解歐洲生態系,進一步掌握市場。(編輯:郭無患)1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