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疫苗第三劑間隔久已失效 現「突破性死亡」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資料照/吳琍君 攝)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資料照/吳琍君 攝)


國內COVID-19疫情仍處高原期,65歲以上長者大多是在今年1、2月接種第三劑疫苗,但對第四劑施打意願低。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今天(19日)表示,隨著時間拉長,第三劑疫苗對於重症、死亡的保護力持續下降,因此國內這3週「突破性死亡」增加,他呼籲危險族群盡快接種次世代疫苗,否則疫苗保護力將慢慢歸零。

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19日上午透過線上直播指出,台灣整體第三劑追加劑接種率已達70%,原以為面對這波BA.5疫情,雖然感染數會增加,但可避免產生中重症與死亡,但死亡率在近3週以來呈上升趨勢,即使是小於50歲的年輕族群死亡率較低,但仍微幅上升,50至64歲、65歲以上族群則呈明顯上升趨勢;此外,中重症比例也與死亡率相同,這3週均呈上升趨勢。

陳秀熙表示,過去認為施打COVID-19疫苗雖仍可能產生突破性感染,但可保護中重症及死亡發生,且不隨時間影響,這個理論目前已受到嚴重挑戰。國內第三劑接種率在今年5月以前已達70%,死亡率在5、6月達到高峰,隨著7月底疫情開始下降,死亡率在8月也隨之下降,但面對這波BA.5疫情卻開始上升,主要是因為追加劑對中重症的保護力起初還能維持在50%以上,至8月中時降到40%,到9月底則只剩30%,加上台灣是危險族群最先施打疫苗,因此疫苗保護力也較早失效,這些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接種次世代疫苗,否則疫苗保護力就會慢慢歸零。他說:『(原音)到9月以後,面對BA.5流行,除了產生突破性感染所產生的輕症、無症狀,它對於中重症時沒有辦法完全保護的,因為隨著時間來到9月,距離第三劑追打疫苗的時間已經幾乎要超過5個月、甚至6個月以上,所以這時候就會產生突破性的中重症,所謂的突破性死亡。』

此外,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吳張瑀指出,國際文獻回顧多篇研究,顯示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長新冠的風險。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接種疫苗較未接種者發生長新冠的風險顯著較低,降低34%;瑞士研究則顯示,有施打疫苗的族群感染Omicron變異株後,比起未接種疫苗者,降低58%長新冠發生風險。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次世代疫苗開放滿18歲施打 打氣翻倍
蘇揆第四劑打高端確診 莊人祥:疫苗著重降重症死亡
打高端赴日仍須PCR 莊人祥:研議開放加打它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