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增肌就能放心吃?醫師點出兩大錯誤迷思

【烏烏醫師】這幾年運動科學越來越普及,社會大眾逐漸了解到肌肉不僅只是練「好看」的,強壯的肌肉還可抗老化、促進免疫力、讓我們行動自如維持生活品質。社群網路間也掀起一股「增肌」的風潮。尤其最近天氣變冷、再加上年底聚會特別多,很多人覺得飲食控制相對困難,倒不如將訓練量提高、放心吃,專攻「增肌」,等到夏天再來減脂,就能有漂亮的線條。

這個說法乍聽之下合理,但仔細想卻有許多陷阱。

短時間吃多,增加的是脂肪不是肌肉

首先,肌肉生長速度遠比想像中慢,而且練得越久的人,增長速度還會越來越慢。一般來說,在理想的課表安排和恢復下,新手在剛開始重訓的第一年,男生一個月頂多增加1公斤肌肉,女生大約0.5公斤。到了第二年,成長速度還會砍半,第三年只剩下25%。

因此,要在短短兩、三個月,增肌到「很有感」幾乎不可能。也就是說如果你短期吃多、練多後,發現褲子變得很緊、線條變得模糊,鏡子裡看起來比較大隻,體重暴增好幾公斤,你就要注意了!這不是在增肌,而是增脂。而這些脂肪並不會因你有重訓就自動變成肌肉,結果到了夏天還是得靠拼命有氧、飲食控制來減掉,等於在增脂、減脂中來來回回,實在有點鬼打牆。

當然也有人秀出短短幾個月增肌前後大幅改變的照片,撇開修圖光影的因素,我認為這常是剛訓練完充血,肌漿肥大的暫時現象,並非真的增了多少肌肉。

有些人可能認為,增肌的重點不就在於吃進去的熱量要比消耗的多?但就算你很注意飲食內容,攝取的熱量都是以乾淨的蛋白質(雞胸肉、乳清)居多,熱量吃過頭,還是一樣會變成脂肪,並不是多吃肉就一定會長肌肉。

然而有些人宣稱為了讓增肌更快,每日多吃到一千大卡的熱量。這樣實在不合邏輯,因為一般人每日僅需多吃兩百卡就足以增肌,肌肉成長的速度大多也是取決於基因、性別和年齡(年輕男性速度最快),並非增加越多熱量就會讓增肌速度變快。

還有人以為只要自己在「增肌」,就可以不在意飲食內容、無意識地大吃大喝。雖然總熱量相同,但這些高糖、高鹽的加工食品或酒精都容易造成身體發炎反應、水腫、進而影響到運動表現。這也不是在增肌,而是在暴食。

吃多、練多,肌肉就長得多?下一頁醫師破解迷思告訴您真正增肌方法

多練也要練對

更何況多餘的熱量到底有多少比例會能變成肌肉,還得看你練得夠不夠,恢復得好不好。就我觀察,有些人訓練的強度永遠不變,比如深蹲練了兩年仍維持相同的重量,也沒有超過自身體重,或永遠都在做單關節、小肌群的動作,如二頭彎舉、捲腹,並未給肌肉越來越強的刺激,即使練得多,也很難讓肌肉向上適應變大。

相反的,也有人訓練量和強度都拉得極高,比如一週練五、六次,每次都壓大重量,每週都想挑戰最佳成績,完全忽略肌肉需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會長大。這不是在增肌而是在增加疲勞,甚至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讓自己無法繼續訓練。

再加上現在大家增肌的標準通常是以inbody上的數據為準,但不管是肌肉量、體脂率,數值都會受到身體含水量影響,有高達10%的誤差,我們根本無法判斷短時間測出的差異,是真的肌肉量增加了,還是測量誤差。或許以自拍照、鏡子中的變化當作增肌參考是較為準確的方式,但是我發現有些人參考的對象並非是過去的自己,而是IG上不認識的網紅網帥或是精英運動員,因而永遠不會對自己滿意。

姑且不論這些網路上的陌生人到底練了幾年,背後有幾位專業教練、營養師、醫師在調配各式菜單和訓練數據。每個人的肢端比例、肌肉的長度和骨頭粗細、性別、年齡和基因都不同。所以同樣的訓練和飲食條件下,能練出的樣子和長出的肌肉也大不相同。若是一昧地想要達到那些人的身材,也不是在增肌,而是在自我貶低,徒增煩惱罷了!

綜合以上,我想說的是,多吃多練未必就能增肌,還需要合理的熱量安排,剛好的訓練量,足夠的恢復,更重要的是,長時間的堅持,不是一兩個月不是一個冬天,而是好幾年的歲月。

講這麼多,當然不是要大家放棄了,不要努力,也並非要警告大家節慶聚餐不可以大吃大喝。而是要強調,與其執著短期 inbody上的數字,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長期整體肌力的提升。因為肌力訓練本來就是對抗衰老、肌少的一項永續投資,絕非炒短線。均衡健康的飲食既然要吃一輩子,當然也得保持彈性不痛苦,何須要強迫分週期,在減脂期給自己立下過多的限制,再靠著「增肌」期暴飲暴食彌補呢?

總而言之,不管你追求的是純粹的肌力或是肌肉量的增加,長期穩定的訓練和均衡不痛苦的飲食才是增肌的王道啊!

作者介紹:烏烏醫師,禾馨醫療婦產科醫師。長得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陶醉於新生兒爽朗哭聲、被胎兒3D臉龐療癒,熱愛重訓、跑步,偶爾手作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 烏烏醫師 臉書粉絲專頁


原文引自:脂肪不會因為重訓變成肌肉!肌力訓練滿足4個條件才有用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意識混亂情緒起伏 竟是「黴菌」作祟
想衝上山賞雪?醫師:這2點沒做好風險劇增
吃高麗菜可抗癌?醫曝:2族群要注意
幼兒成長配方奶粉非必要 小心隱藏的精緻糖
超商12款甜點熱量排行 這布丁含糖量直逼4顆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