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亞太花卉交易中心花落誰家?

2023國際蘭展在台南隆重登場,希望能吸引參觀人潮與國外訂單,帶動國內花卉市場成長,由於COVID-19疫情影響,近3年來,台灣花卉出口年平均20680公噸、2.14億美元,去(2022)年蝴蝶蘭及文心蘭出口的量、價都低於2021年,尚未恢復到2019年25,859公噸、2.19億美元水準。

花卉具有淨化空氣、醫療、食療、美容美妝、觀賞等多種功能,已成為最重要且具活力的經濟產業之一,當前全球花卉市場總價值逾500億美元,2025年可望超過650億美元。

花卉主要行銷類型有切花、盆栽植物及花壇植物等,其中以切花市場佔比最高,2021年約為83%,歐盟和美國是最大買家,而荷蘭、厄瓜多爾、哥倫比亞、肯亞和衣索比亞等國則為切花最主要的種植者和出口商,去年全球切花貿易總額約 288.9 億美元,預估2030年可達 479.7億美元,最受歡迎的切花為玫瑰、康乃馨、菊花、百合和鬱金香,佔所有切花銷量的2/3以上。

荷蘭阿斯米爾(Aalsmeer)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花卉買賣集散中心。圖/台中市政府官網
荷蘭阿斯米爾(Aalsmeer)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花卉買賣集散中心。圖/台中市政府官網

儘管全球切花市場已具有工業化性質,但它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如肯亞有超過 10萬人直接從事花卉工作,間接工作者達 200 萬人。

花卉是非常嬌嫩的高價值經濟作物,鮮花一收成必須馬上包裝、運輸送到拍賣市場,稍一延遲,整批的產品就可能報銷,通常鮮花必須在收穫後的3到5天內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在運輸途中每多一天,鮮花就會損失 15% 的價值。

荷蘭阿斯米爾(Aalsmeer)為世界最大的花卉買賣集散中心,近年來隨著生產及運輸技術的發展,非洲及南美洲的國家正在挑戰荷蘭的霸主地位,亞洲是僅次於歐洲的第二大花卉消費市場。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中國對花卉的需求猛增,已成為全球重要的花卉生產及外銷國家,根據中國官方統計,2022年花卉出口額近4.77億美元,主要出口種類為鮮切花和盆栽植物,占總出口額6成以上,出口至112個國家和地區,日本居首位,出口額為1.03億美元,越南位列第二,出口額為6014.3萬美元。

雲南昆明市的斗南花卉市場已成為亞洲最大鮮切花交易市場,每日營業額達 550萬元人民幣(約85 萬美元)。圖/斗南產業集團官網
雲南昆明市的斗南花卉市場已成為亞洲最大鮮切花交易市場,每日營業額達 550萬元人民幣(約85 萬美元)。圖/斗南產業集團官網

由於氣候適宜與有效經營,雲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已成為亞洲最大鮮切花交易市場,有300多個品種,400 至 600 萬朵鮮花在此交易,每日營業額達 550 萬元人民幣(85 萬美元),其中在線零售佔一半以上,不斷發展的電子商務產業與互聯網更有助於花卉市場成長,尤其透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使得年輕消費群體不斷擴大。

而台灣花卉以小農生產為主,分為切花、盆花、苗圃以及種籽四大類,總種植面積14466.4公頃,總產值189.8億元台幣,台灣花卉生產以供應內需市場為主外銷為輔,內銷就占了7成。

根據統計,2022年台灣花卉出口總量為19742公噸、2.24億美元,出口種類集中在蝴蝶蘭(13014公噸,總額為1.66億美元)及文心蘭(1278公噸,總額0.135億美元),兩者即佔總出口量的72.4%,總出口額的77.5%。

蝴蝶蘭與文心蘭是台灣花卉出口的兩大王牌,兩者合計占比超過7成。圖:文心蘭切花裁培園/台中農改場提供
蝴蝶蘭與文心蘭是台灣花卉出口的兩大王牌,兩者合計占比超過7成。圖:文心蘭切花裁培園/台中農改場提供

台灣花卉出口國集中在美國(6013公噸,0.744億美元),主要出口種類為蝴蝶蘭(5307公噸,0.71億美元),其次為日本(5574公噸,0.65億美元),出口主要花卉有蝴蝶蘭(3074公噸,0.42億美元)、文心蘭(1205公噸、0.13億美元,洋桔梗(4168公噸,0.013億美元),排名第三為越南(2528公噸,總出口額為1.94億美元)主要出口蝴蝶蘭(1,724公噸,0.17億美元),外銷市場與種類過於集中的困局,一直未見突破。

中國打造斗南花市成為「亞太花卉交易中心」,而台灣,卻因為主管機關缺乏評估規劃與政策執行力,原本標榜的「亞太花卉交易中心」如今也跟「亞太營運中心」、「亞太水產種苗供應中心」一樣都淪為政策口號了。

尤有甚者,台灣還陷入缺蛋危機,傳統雞舍設施落後、養殖技術亟須現代化等問題一一浮上檯面,農政主管機關必須奮起直追,強化我國的農業競爭力、因為這一場兩岸農業的博弈,台灣不能輸也輸不起。

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