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傳承經驗 、投身公益 、奉獻社會

教育是百年樹人之神聖志業,有了優質的教育才能培育一流的人才以蔚為國用。筆者自1967年(民國56年)8月1日自屏東師範學校畢業18歲起,就在恒春大平國民小學當老師,再進入大學深造,當中有一段很長的歲月從事政治文宣媒體工作,但無論工作有多麽忙碌,至今2020年(民國109年)8月3日,歷經53年之歲月,從沒有離開過我最為喜愛的教學研究及寫作的生涯,且也很喜歡結交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向他們請益,真正實踐了「終身運動、終身學習」的師範生信念與全人教育之指標。

尤其在這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全球化時代,經營群组與諸位群友分享最新寶貴之信息,無形中也成了我生活中最為投入的重要學習功課,而群友們也就成為心靈大家庭的家人一樣那麽重要無比了。我從幾十年的工作學習中也曾很仔細的觀察思考過,古今中外世界各國歷史的記述人們當退休之後做何種事較有意義,我有一個重要發現,就是他們都會將其一生從事工作經驗傳給親朋好友們,尤其最近幾年我也得知國內外從政或企業經營者在其退休後成立基金會或是應有關大學院校之禮遇聘任或頒授為講座教授、名譽教授、名譽博士學位等學術殿堂之榮譽身份,以其終身工作之寶貴經驗傳承給學生或公益事業之成員們及社會大眾,以回饋國家社會,這是有意義之志業。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退休後全心投入公益事業有成而榮獲諾貝爾獎,季辛吉退休後轉入智庫從事研究工作,我國東吳大學聘請了一位曾任總统、五位曾任中央政府院長級及十五位部長級的人士擔任講座教授或名譽教授,國立屏東大學頒授在教育、法政企業界有傑出貢獻的張平沼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等。從這個我深入探討的小小心得,我也更加印證當初我選擇從事教育工作當作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志業,應是一個正確努力打拚的理想方向與歸屬。因為像他們對國家社會有那麼大的貢獻之先進先賢,在他們退休之後都能盡其所能繼續奉獻國家社會,個人身為一個終身從事教育的工作者,豈可不去效法他們的風範?

(本文作者黃炎東博士,現任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央警一察大學兼任教授、燿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暨台湾商業聯合總會顧問)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