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優質漫畫創作者的漫畫美學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
前中華民國漫畫學會理事長李闡在其著作《漫畫美學》,論述漫畫的藝術品味,文中提到「探討漫畫美學的必要」:漫畫在世界各國普遍快速的發展,在今日世界中已形成一種廣泛的文化現象,很多國家和地區,漫畫成了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無論你對它的態度如何?你都將成為漫畫文化的逐波者,沉浮在各式各樣的漫畫生活情景中。

李闡見證美國漫畫教學的專業與系統化。

李闡在漫畫學會理事長任內,曾應美國協會之邀,帶領3位台灣漫畫家訪問美國一個月,行程安排拜訪各洲的漫畫團體、漫畫學校等,體驗該區域的漫畫教育系統,探索高校運營漫畫知識與無限的可能性,見證作為卡漫教育的材料、學校網站,從搞笑的課堂滑稽動作到相關的創作壓力,課綱教案都能滿足與培植幽默的需求,讓學習的一天充滿了歡樂。

政治漫畫家L.C.C曾對台灣漫畫產業發展有很大的期許。

曾參訪美國漫畫學校的政治漫畫家羅慶忠(L.C.C)表示,美式的漫畫教學,提供組織、分析、評估、總結和重新定向想法的能力,多年動漫科系的教程發現,使用連環漫畫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所有社會科學學生的思考能力,尤其是高等歷史專業的學生;漫畫是任何年齡層閱讀和文學分析教學的強大工具,也是另一種瀏覽資源,能增加讀者對自己能力的信心,甚至進一步激發朗讀的興趣。
羅慶忠指出,他所勾勒的政治漫畫技法,不外乎採用象徵主義,將簡單的物體或符號代表著更大的概念或想法,持誇大的人或事物之物理特徵來夸誕,以表達個人觀點,作品往往會被不同立場人士貼上標籤,反對所評論的意義。實際上,漫畫對所有讀者都具有教育意旨,對於新聞事件、有政治傾向以及仰賴傳媒來了解官方施政表現的民眾尤其有幫助。

漫畫家對社會教育的責任和意義格外重要。

藝評家羅二松說,在近代美術史中,漫畫藝術已經跨越界限進入其他媒介,藝術史學家卻沒有給予更多關注,美國學者威爾艾斯納的《漫畫與連續藝術》和史考特麥克勞德的《理解漫畫》是拒絕這種二分法的兩部重要著作,書中從藝術史的角度研究漫畫藝術面臨獨特的挑戰,質疑使用漫畫作為教育的主要來源,抨擊高雅藝術與低俗藝術的鴻溝,以及「漫畫頁面的架構」。
羅二松分析,其實,漫畫家都有自己的敘事核心價值,透過圖像和文字的結合來排列事件順序、創造對話並傳達情感,豐富社會中的其他現象和參與交叉事件,漫畫並提供了探索角色發展、情節結構和視覺敘事技巧的獨特機會,以五花八門的故事讓觀眾們神遊故事中的情境,因此漫畫家對社會教育的責任和意義格外重要,行事態度不能自矜自是、以訛傳訛,欺瞞芸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