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口罩:傷害海洋的新污染源

自從武漢肺炎病毒爆發後,彷彿我們周遭都漂浮著冠狀病毒,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必須戴口罩,人人戴口罩,但是鮮少人會去思考一個問題:口罩對地球的生態環境將造成多大的傷害?

世界原有的秩序被口罩顛覆了,各國鎖國封城,導致大量失業,中小企業倒閉,口罩讓人失去行動自由,人們鬱卒,情緒無處發洩,歐洲各大城市接連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活動,3月20日,倫敦人上街抗議,高呼救救我們的孩子,燒掉你的口罩(Save Our Kids, Burn Your Masks)。燒了口罩,人們才能夠重拾自由,社會才能夠恢復正常,同時也讓我們體認到,新鮮的空氣、乾淨的水對我們多麼重要!

說實在的,我是一個不喜歡戴口罩的人,在大自然人若不能讓自己的感官舒展,怎能健康?為何我要戴口罩隔絕原野吹來的泥土氣息、公園裡花草綻放的芬芳?我總不能時時刻刻都被口罩綁架吧!有一次我去圖書館借書,在書架找書,旁邊都沒有人,於是把口罩拉到鼻子以下,有位圖書館員走過來訓我,「先生麻煩你把口罩戴好!」我憤怒的回應「請你證明這裡的書都沾有病毒,這裡的空氣都含有病毒」。

每當走在路上,我常會見到被丟棄的口罩,我總是把它撿回家洗一洗曬乾,過了一段時間,把那些口罩拿來用,被太太笑,你不怕感染病毒?我說,我不是不怕死,是不忍心已被垃圾淹沒的地球又受到口罩傷害!

2020年初,美國官員估計需要3億個口罩來應付大流行。3M今年計劃生產20億個口罩,而蓄意散播病毒的中國,如今成了全球最大的口罩製造國,867家工廠日產量可高達1.1億個。中共一方面放毒,另一方面又製造天文數字的口罩,緊接著又在國際大力推銷具有中國特色的疫苗,「厲害了,藍色藝人的祖國!」

據最新的研究估計,全球人類每月使用了1290億個口罩,平均每分鐘約300萬個。台灣的用量也相當驚人,據「綠色和平」估計,單單去年2至5月,就消耗了大約13億個口罩,產生了5500噸垃圾。

此外,海洋亞洲(OceanAsia)也提出一份報告,為滿足冠狀病毒大流行的需求, 2020年全球大約消耗了520億個口罩,估計有15.6億個已流入海洋,產生了4,680至6,240公噸的垃圾,對海洋生態造成負面的影響。


人們隨意丟棄的口罩,散落在荒郊野外可能纏住鳥類的爪,對野生動物構成威脅。圖/擷自網路,作者提供

一般口罩分為三層:外層的非吸收性纖維材料具有阻擋液體飛濺的功能。中層是利用熔噴加工製成,類似聚丙烯(PP)與聚苯乙烯(PS)的不紡布,經由靜電作用,可防止飛沫和氣熔膠(aerosol)。內層則是由類似棉的吸收性材料製成,可吸收蒸氣。

由塑膠微纖維(plastic microfibers)製成的單次用外科口罩,含有許多無法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的聚合物,其中包括廣為用於紡織品的聚丙烯,這種塑料,不易分解,經太陽照射和輻射的風化作用,會使得聚丙烯產生大量的微米級和奈米的塑膠顆粒,進而污染我們的湖泊與海洋,對野生動物和海洋生態系統構成潛在的威脅,造成另一個微塑料污染(microplastic pollution)的危機。


漂流在湖泊、海裡的塑膠物會逐漸碎裂,再化為小於五厘米的顆粒,有的小到肉眼看不見。科學家對微塑膠污染海洋,深感憂慮。圖/擷自OceanAsia網路,作者提供

根據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提出的研究報告,使用超細塑膠纖維製成的口罩,比一般塑膠袋更容易、更快釋放塑料顆粒。而被稱之為奈米口罩的新一代口罩,由於釋放的顆粒更小,因而產生了新的污染源-奈米塑料污染(nanoplastic pollution)。

南丹麥大學的環境毒物學家許根柏(Genbo Xu 譯音)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的環境工程教授任智勇(Zhiyong Ren)均指出,與其他塑料碎片一樣,單次用口罩可能積聚並釋放諸如雙酚A、重金屬以及病原微生物這類有害的化學物質。

儘管口罩的用量,比起目前全球每月使用了430億個塑膠罐,算是小巫見大巫,塑膠罐有25%可回收,但是口罩除了燒毀外,並無較好的處理辦法。因此,城市街道、荒郊野外處處可見到人們用完即隨意丟棄的口罩,這些口罩,經由地下水道、河流,日曬雨淋,最後都流入大海,法國的一個環保團體派人潛水,發現無數的口罩在地中海的海床裡漂浮,觸目驚心。

口罩無所不在,不僅會傷害環境,也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長期戴則可能傷害肺功能,使得肺病症狀更嚴重,適時摘下口罩放鬆自己是有必要的。然而,擔任白宮醫療首席顧問的弗契(A. Fauci)非但沒有提醒美國人,游泳時別忘了摘下口罩,甚至建議民眾戴2到3副口罩,他說這樣比較有效。美國人調侃他,「弗博士,你make love時,有沒有戴2副保險套?這樣對避孕比較有效?」

口罩是否真能夠有效的防止病毒的傳染?有不少專家提出質疑。即使N95這類醫療人戴的等級極高的口罩,能防衛最微小的病毒直徑是0.3μm (μm = 10−6 米, 相當於0.0001 公分),而Covid-19的直徑為0.06-1.4 μm,換句話說,N95奈米口罩的孔隙是病毒直徑的五倍大,那麼一般的口罩怎有防護性?說也奇怪,科技巨頭封鎖質疑者的聲音,大老闆像是五毒不侵的超人類,從不戴口罩,力推接種護照(Vaccine Passport),他們發大財,我們卻成了小白鼠。你在網路上有見過比爾蓋茲、貝佐斯、扎克柏戴口罩?

許多國家的政府強制人民戴口罩,否則將受到處罰。然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去年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異議,認為人們在公共空間戴口罩對防止病毒的傳染效果相當有限,統計上並沒有充分顯示戴口罩具有明顯的優勢。口罩只不過是反映人們居於恐懼而佩帶的「護身符」,心理作用大於實際的效用,而且也無科學根據。

英國公共衛生部長拉姆歇(Mary Ramsay)不久前接受BBC時表示,人們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還須持續好幾年。試想疫情一波未了,另一波又起,人類要耗掉幾兆個口罩?有多少口罩會在海裡漂浮?有多少魚類會將口罩的微纖維吃進肚裡?


科學家從休倫湖與安大略湖沿岸採集的抽樣魚類,發現魚肚裡的微塑膠有近97%是纖維。圖/擷自網路,作者提供

當我閱讀《國家地理雜誌》2018/6那期的專題報導「要塑膠還是要地球?」,讓我對微塑膠污染海洋,有進一步的認識,嚴重的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從北極到南極,幾乎所有海洋均受到塑膠污染,大如鯨魚,小如浮游生物均把微塑膠吞進肚裡。生態觀察(EcoWatch)前年在北大西洋對233種深海魚類作抽樣研究,發現有73%吞食微塑膠。根據非營利機構塑膠海洋(Plastic Ocean)2020年的報告:

🔴全球一年製造了3.8億噸的塑膠品,單次用途的佔了一半,只有9%可回收。
🔴人類一年傾倒在海洋的塑膠垃圾多達1000萬噸。
🔴100%的貝類生物含有微塑膠顆粒。
🔴大約有100萬海洋生物死於微塑膠污染。


東太平洋熱帶海域充斥著塑膠垃圾,每立方米(CBM)含有的微塑膠粒,2050年將由2008年的41.28增至264.1,本世紀末又增加了1倍,達520.1。圖/擷自國際原子能源署IAEA,作者提供

據海洋科學家估計,目前介於亞太與北美之間,涵蓋160萬平方公里,被稱之為「大太平洋垃圾帶」存有塑膠碎片1.6兆。2050年散佈在海洋的微塑膠碎片將多達51兆,超過魚類的總量,屆時人類吃的魚大部份體內均有微塑膠,吃魚等於在吃塑膠!這是全球化、大量生產、大量消費、人們貪圖便利造成的後果!

作為海洋生態的新污染源,如何處理廢棄的口罩?是一大問題!如果武漢肺炎不是自然產生的病毒,而是來自實驗室,由於疫苗開發跟不上病毒突變(mutation)的速度,使得疫情難以控制,口罩的使用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基本上,口罩並不符合環保3R(Reduce, Reuse, Recycle)原則,若要重複使用,採用棉質口罩,可以達成減量的目標。但是,棉質口罩過濾性較差,有多少人會去使用?口罩是可以全自動化生產的廉價品,口罩可以回收嗎?有哪家廠商會使用回收口罩的不織布再生產?資本家在乎的是生產效率和利潤,環境惡化,留給滿嘴拼經濟的政客去煩惱,以及社會大眾去承擔,而你我的後代子孫則去吃塑膠海產大餐。

環保不是產業,不是政爭工具,而是每個人的責任。天天喊「環保救地球」,去市場買十樣東西,卻用了十個塑膠袋,請你告訴我,怎麼救地球?要救就從個人做起,塑膠袋能不用就不用,或盡可能少用、重複使用。誠然,要全面禁用塑膠品是不可能的,政客別光只會戴著口罩充當疫苗的推銷員,對口罩所造成的污染,視若無睹,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吧!當你戴著口罩保護自己,你也該想想如何保護地球的環境,別亂丟口罩!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