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國籍與血緣不是國族認同的必要條件─從蓮舫參選東京都知事談起


文/林省吾(台湾独立建国聯盟日本本部中央委員)
前立憲民主黨參議院議員蓮舫,在六月初宣布投入東京都知事選舉,挑戰現任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三連霸。筆者在爬梳蓮舫的經歷時,有幾個有趣的發現,跟各位分享。
中華民國承認台灣人在日治時期是日本籍
蓮舫的祖母陳杏村出生於新竹,是日治時期的服裝設計師兼商人,在台北與上海都有其事業。陳杏村因為戰時曾捐贈日本陸軍資金,戰後被指控為「漢奸」,1945年於上海以「叛國罪」被逮捕。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被告籍隸臺灣,本屬日本國民身分,縱令獻機、貸款屬實,亦係國民對於國家應盡之義務」為由判其無罪。可知中華民國認為台灣人在日治時期為日本籍。
陳杏村戰後經營香蕉外銷日本有成,她主導的青果輸出業同業公會捐建高雄左營的果貿眷村,還因此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表揚。之後,陳杏村將事業交給次子謝哲信,也就是蓮舫的爸爸。蓮舫的名字也是祖母陳杏村所取得,是否與陳杏村早逝的丈夫謝達林醫師的老家是以蓮花聞名的台南白河有關,這就不得而知。
蓮舫年輕時的國族認同是中國
謝哲信為了接掌母親的事業,於1959年移居日本。蓮舫在1967年出生於日本,母親雖為日本人,因為父親的關係自小領有中華民國國籍。1984年日本的國籍法修正為「父母兩系血統主義」,蓮舫於1985年17歲時自動取得日本國籍。這其實與她一直自認是在成年時歸化為日本籍的說法並不相符。

圖/擷自X畫面

蓮舫在青山學院大學在學時,就已經踏入藝能界發展,畢業後也成為電視主播。在日本長大的蓮舫,不知是否因為受到日本「一個中國政策」教育的影響,她曾在1993年出任新聞節目「Station EYE」主播時曾期許自己:「以在日本的中國國籍的身份為出發點,來注目亞洲」。與日籍丈夫村田幸之結婚後,蓮舫於1995年留學北京大學學習中文兩年。且幫自己1997年出生的異卵雙胞胎兒女取名為中國味濃厚的「琳」與「翠蘭」。
蓮舫其實一直到2016年都是中華民國人
2004年蓮舫以民主黨籍參與參議院選舉,她在選舉公報上記載「1985年由台灣籍歸化」,且順利當選,正式跨足政界。她隨即以清新且敢說的形象獲得許多選民支持。而民主黨也不像如此自民黨講求「年功序列」(長幼有序),蓮舫也很快在民主黨政權時入閣,成為民主黨不可或缺的戰力。民主黨下野後,蓮舫繼續擔任黨幹部。2016年民主黨改組為「民進黨」,蓮舫在半年後的代表(黨魁)選舉中勝出,成為在野第一大黨的黨魁。在內閣制的日本,也意味著她離日本首相大位只有一步之遙。但在代表選舉中,蓮舫也被爆出「雙重國籍問題」。
一開始蓮舫也開始反駁,宣稱自己在17歲時已經放棄台灣籍(註:實為中華民國國籍)。為了以防萬一,蓮舫向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再次提出放棄中華民國國籍的申請。經確認後,證實蓮舫的確仍然保有中華民國國籍,因此蓮舫也召開記者會道歉,隨後完成放棄中華民國國籍的手續。
中華民國國籍不是國籍
至於蓮舫的是否有雙重國籍違法的問題,在當時引發了朝野攻防。也凸顯了中華民國籍在日本很「微妙」的現實。當時維護蓮舫的一派說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國籍法規定:取得外國籍的中國人隨即失去中國籍,因為日本不承認中華民國,所以中華民國籍人應該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故得證蓮舫在取得日本籍時已失去中國籍,沒有雙重國籍問題。
當然這個說法馬上被日本法務省以「台灣出身者不適用中國法律」的見解打臉。其實法務省早在2006年的國會質詢中層答辯:「國際法上,保有台灣籍者適用台灣的法律」。但以結論來說,蓮舫並沒有所謂的雙重國籍問題,理由是:日本的國籍法第14條所規定的「外國的國籍」,指的是日本承認的國家之國籍。所以不被日本承認的中華民國國籍,在日本並不是「國籍」。蓮舫也因此解套。
國籍與國族認同並不一定一致
蓮舫一直以來清楚瞭解自己擁有不單是只有日本的血緣。但在日本長大的她,年輕時明顯不了解台灣與兩個中國(ROC/PROC)之間的關係,而將自己的另一個國族認同投射在中國身上。但成為政治家之後,蓮舫的國族認同是必須忠於日本,這也使她在發現沒有脫離中華民國籍時的對應,出現了手忙腳亂的情形。
反觀中華民國立法院,所有的立法委員都是中華民國國籍,但明顯有過半數的立委在行為上表現出的國家認同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要是如執政黨民進黨所說的「中華民國台灣」是台灣的主流民意,換句話說我們的國會有半數的立委是不忠於主流民意。台灣人要求在國族認同上不忠於台灣的立委不能代表台灣,是再合理也不過的事情。
國籍與血緣從來不是國族認同的必要條件
以有台灣的血緣與曾經有中華民國國籍的蓮舫為例,她的國族認同以前可能是中國,現在必定是日本,但從來不是台灣。這也證明了國籍與血緣從來不是國族認同的必要條件。不論出身在那裡、現在領有什麼國籍、祖先從哪裡來,這些都不是重點。唯有認同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才是擁有台灣國族認同的,正港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