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展現在地本色的菜市仔─行腳九芎城(4)

「去菜市仔」在臺灣人生活中是交談的重心、陪伴著許多民眾一路走來的共同成長記憶,到市場購物更是大多數人的兒時回憶。

市場在地文化同時也是值得玩味的特色之一,透過深入市場,觀察市場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可能是買賣間的討價還價,是攤販彼此的互看不順眼,甚至是攤販們隨口吐出不甚優雅的字眼與露骨的黃色話語,都著實呈現了在地的真實本色。市場就像是社會的縮影,反映著生活中未經修飾的原形,而這正是它最迷人之處。

小時候聽媽媽說「市場如戰場」總沒特別感覺,早晨踏進市場的瞬間卻著實讓我體會到這句話的含意:市場,作為都市裡最寫實的場域,攤攤儘管標明銀貨兩訖、童叟無欺,暗地裡卻是刀光劍影、你來我往。老闆以流利的語言講得天花亂墜,先聲奪人,比購物台更具煽動力;老練的阿姨則抓準時機見縫插針,憑著歲月積累的好眼光,千方百計的索求勝利。憶起大學時期當伙食委員,清晨跟隨伙夫領班上台北中央市場採購小黃瓜時,他先帶你去A攤,開價每斤四元;然後帶到B攤,是三元五角;再到C攤,是三元。貨比三家,C攤最便宜,決定採購。後來聽到有人只賣2.5元(當天行價)。伙夫領班跟攤販,早就套好,虛晃一招。

早晨市場裡叫賣聲此起彼落,雖然不如戶外市場嘹亮驚人,卻多了一分親切與誠懇。攤商與客人鮮少因買賣的折衝撕破臉,反倒藉由如此的互動熟識。觀察裡頭的人久了,便會不自主揣想每個人背後的人生故事,不時也會投射個人的生命經驗於其中。有一次在水果攤買香蕉,是70.1元,我拿80元讓老闆娘找錢,她睜大眼睛笑著跟我說,你真有天良,許多有錢的退休老師,丟下70元就拿走香蕉,我只賺這個尾數。我跟她說,賣香蕉只賺頭(蒂頭)賺尾(蠅頭之利),我小時候幫媽媽賣過香蕉,知道其中艱辛。嗣後她待我非常親切,區區0.1元,竟建立人緣。

早晨市場

早晨市場是一天的開始,是朝氣蓬勃、充滿生命力的象徵。我熱愛逛市場,享受觀察市場文化,以及與市場人和食材真實交流的樂趣。隨著專屬不同時節的食材在市場中紛紛出現,透露了大地的作息,市場彷彿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年曆,提醒著我們季節的轉換與來臨。雖然這樣的食材季節性隨著農產的改良、種植方式的突破,已經逐漸模糊了,但市場的豐富與多樣性依然是它的魅力所在,其中「人」更是為市場增添色彩的重要元素,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集結成市場最美的光景。

宜蘭市的傳統市場,每日提供最新鮮的食材及生活百貨,物美價廉,經更新整修改善各市場的環境,煥然一新,綠九市場甚至於2001年獲得經濟部評鑑為「優良市集」二顆星,再造傳統市集美麗的風貌。

傳統市場的食材相當本土、符合當地時令季節。只要到傳統市場走一遭,就知道這個季節盛產的是什麼。而傳統市場的人情味,有時候也比大賣場有更多的「服務」。

宜蘭市目前有:
1.南北館市場:在光復路與康樂街之間。
2.綠九市場:在宜興路與復興路交叉地,鐵路旁。
3.北門市場:在聖後街。
4.文化中心對面:在復興路二段。
5.中央果蔬批發市場:在縣民大道上。

「南北館市場」不只是宜蘭舊城,更是全宜蘭縣最大的傳統市場,舉凡日常五金用品、乾料、雞鴨豬羊、鮮魚、鴨賞、魚乾、蔬菜各式配料等,什麼都有。有趣的是這裡也有店舖式的零售業,五金百貨,各式各樣的產品應有盡有,是體驗傳統購物的絕佳市場,物美價廉,因營業了數代人,信用可靠。

北館市場

日本人統治宜蘭之初,並無法直接深入宜蘭城核心,循序漸進先從南門和東門一帶佈署及興建房舍,與西門、北門地區的清式建築明顯不同,也在宜蘭城外發展出新興區域。

這新興市場應屬「康樂街」最為熱鬧,市場小販聚集,各式商品齊全,到現在都是宜蘭市家庭主婦傳統購物的首選之處。而第一家戲院「宜蘭座」出現其間,日治時期高級料理餐廳林立,隨著鐵路現代交通的興起,旅客商販大增,交際應酬,並引進藝妓伴酒的酒家場所,東洋消費型態的街町,成為另一個時代的城市面容,隨著南門圳溝旁的柳樹垂映,搖曳生姿。

現在北館市場內現仍維持日治時期空間格局,磁磚牆壁及攤台,別有一番復古風味。其中「三源行」、「一香扁食」和「什菜麵」是北館市場內知名店舖,生意興隆。康樂路是宜蘭從日治時開始熱鬧起來的街道,當時除有名的「新港街」酒家之外,宜蘭座「宜蘭戲院」也在此路上,當時有名的「蘭陽旅社」就在此路上。南北館市場日治時期叫做「宜蘭街食料品小賣市場」,設立於明治44年(1911),當時是連成一片。昭和14年(1939)拓寬目前的光復路,並切斷市場貫通中山路,形成南北館市場。南北館市場可以說是宜蘭市的廚房,是宜蘭溪北最熱鬧最重要的市場。


宜蘭市場舊照:設立於明治44年(1911),當時是連成一片(光復路未拓寬)。圖/宜蘭縣史館提供

現在南北館市場,中間道路是光復路。圖/李界木提供

北館「草藥街」內的各式種子、藥材。圖/李界木提供



康樂路與崇聖街口的「宜蘭戲院」。宜蘭人的第一家戲院,昔日稱為「宜蘭座」。1933年8月24日開幕。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市第二(南館)公有零售市場
根據文獻,南館市場的前身是成立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的宜蘭市場,當時約有134家賣店,主要以餐飲、食品為主,其周邊的崇聖街、昇平街、南興街也是商店雲集。一般民眾皆簡稱「市場」,為當時宜蘭街唯一的公有市場;市場當時呈「工字形」,中間部分有前後二個對稱的主入口,東側中山路入口處兩旁有矮樹叢,門前還有一棵大樹;市場內販賣蔬菜、豬肉、魚肉,生意興隆,周邊的康樂街、昇平街也非常熱鬧,形成宜蘭街的商業中心。在日治時期一般普通的台灣人家庭都是前往南館採購消費,日本人或富裕的家庭都去北館,直到戰後消費型態仍未改變。

1980年,南館市場由宜蘭市公所改建新大樓,規劃為綜合性市場,因為貨源充足,依舊是市民平日買菜的首選地點。南館市場依每層空間指定營業類別,地下室指定以魚、肉、菜、雞、鴨攤為營業場所,一、二樓為店舖,二樓以上為綜合商場,然而新式樓層式水泥建築,缺乏傳統市場的流動性,二樓以上幾無商家營業,反而攤商卻擁擠於一樓騎樓及路道,形成對比。原位於南館市場內祭祀祝生娘娘的南興廟遷移至頂樓,一般信徒係利用電梯上下,由於少子化現象,致香火遠不如從前興盛。

南館市場其商圈屬於早市的性質,每天清晨與中午是商圈最為熱鬧的時刻,中山路經過光復路與南興路路段的交通,常因市場商圈群聚的人潮導致交通阻塞,尤其是摩托車橫衝直撞,寸步難行。下午時段商家則逐漸關門休息。市場商圈的周邊有許多重要歷史與公共空間,西側有林氏家廟、台灣銀行、市農會,西南側則有生鮮超市、百貨、休閒娛樂等多功能的大型購物中心「新月廣場」,南側有中山公園、演藝廳及南門林園,其提供滿足了舊城居民重要的生活與休閒需求。


南館市場。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市最大的市場:南館市場,保存了三時代傳統市場的建築與販售型態,各式商品琳瑯滿目,在此可以感受到親切的買賣關係,有別於現在全球化商場的單調面容。圖/李界木提供

綠九市場(即宜蘭市中央攤販集中區)地處宜蘭市區之交通樞紐處,坐落於交通要道,緊鄰著台鐵宜蘭站及客運轉運站,為一寬敞舒適且通風乾淨之傳統市場,除備有停車場外,更為少數備有手推車供消費者使用的傳統市場,經過植栽綠化美化並且定期維護清掃的公廁,即是最好的例子,以提供最優質的購物環境及最友善的消費氛圍為出發點,其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宜蘭市綠九市場成立於1989年,當時因流動攤販流竄,宜蘭市政府為整頓市容將攤販集中而成立,是宜蘭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場所。市場附近設有停車場,方便消費民眾停放車輛。市場內部環境維持得十分整潔,地板乾淨不溼滑雜亂,通風良好沒有異味,榮獲2015年優良市集評核二星評定。

一大早走進菜市場就能聽到熱鬧的聲音,這邊的肉販喊著他賣的肉有多便宜、那頭的魚販,又喊著他的海鮮最新鮮,還可以看到水果和蔬菜擺在攤子外新鮮的樣子,這就是最傳統的綠九市場。


宜蘭市中央臨時攤販集中場(綠九)。圖/李界木提供

市場一隅。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市北門公有零售市場
北門市場是宜蘭市僅有的黃昏市場,營業項目有分美食區及生鮮區,營業時間為12:00至22:00,購物環境整齊乾爽,讓北門市場整體有了明亮整齊的現代感。

大約70年前,北門口城門孔仔,每到黃昏時候就有一些魚販,從大老遠的南方澳或大溪運來「現流仔」在此地販賣,便宜又新鮮,連住在礁溪、壯圍、員山的居民都前來購買,好熱鬧喔!隨著時代演變,現在除了新鮮魚蝦之外,豬肉、蔬菜、雞鴨、雜貨等在這裏,應有盡有,晚餐餐桌上欠些什麼?來「城門孔仔」就對了。

攤販的食品大部分是鄉民飲食所需的魚、肉、海鮮、蔬果、麵攤、各式小吃。每當午後斜陽消失在街道時,這裡便擠滿了購物買菜的人潮,對於大部分的鄉民而言,黃昏市場不僅是一個歷史的記憶,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市場內外仍有多家具有特色的傳統老店,販賣各式的鄉村美食提供顧客購食。


宜蘭市北門攤販黃昏市場。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市北門公有零售市場小攤。圖/李界木提供



文化早市
位於神農商圈、文化中心廣場及都市計劃『綠七』公共設施保留地保留的市集。文化中心開放空間及週邊,每日清晨五時至八時,有來自鄉村的農民出售自產的果蔬,以及中盤商和小盤商出售市場果蔬、魚、肉和乾貨,可說是流動性、臨時性的市場,大都是攤販。消費者是早晨運動者,來自宜蘭的明星國中:復興國中,再加宜蘭大學和文化中心 廣場的運動者,為數數百人,大部分是公教人員的家庭主婦。

此區以前都是稻田,現在良田不再,到處是公寓大樓,是宜蘭市的高級住宅區。文化中心前面的綠地設置觀光夜市,商機鼎盛,人潮眾多。金六結地區包括五、六、七結,現在有文化中心、復興國中、宜中等供給市民運動、休閒的場所。以前的老人要牽牛、割草,現在的老年人在公園聊天、跳舞,他們都會在早市走動。


水果攤販。圖/李界木提供

中央果菜批發市場
宜蘭縣至2008年尚無果菜批發市場設立,當地果菜批發商因交易需求,原於宜蘭市復興路與校舍路租用之土地內及其周邊道路上,進行果菜批發交易,對當地交通及環境造成不良之影響。為解決上述問題,於宜蘭縣縣民大道及蔣渭水高速公路旁,面積約 3.5 公頃用地,規劃設立一處果菜批發市場。

宜蘭果菜批發市場建築設計,細長幽雅、波浪形的屋頂造型為全國首創,交易場一樓平面建築及三層樓的行政辦公室,採用鋼構環保建材,舒展飄揚的屋頂,融入宜蘭在地風情的建築式樣,成為宜蘭地區重要地標。

果菜批發市場具有集中、分散、均衡的功能,於運銷通路居於樞紐地位,雖然隨著工商業急速發展,國民生活水準提升,民眾對農產品消費型態與結構及購買行為均有改變,運銷通路多元化,批發市場仍是目前蔬果運銷通路中最重要的通路。宜蘭果菜批發市場,具有場地足夠及交通便利優勢,未來可供應宜蘭縣蘭陽溪以北地區,包括宜蘭市、蘇澳、壯圍、五結、員山、礁溪、頭城等鄉鎮及臨近新北市福隆、雙溪、貢寮、瑞芳等地區之果菜消費需求。

在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環境下,這個聚落如何形成、發展及居民生活習性,值得更進一步探究。


一個像小巨蛋的菜市場:果菜市場,波浪形的屋頂造型,成為宜蘭地區重要地標。圖/李界木提供

一大早逛果菜市場,摩托車是市場內的主要交通工具。圖/李界木提供

發財車是市場外的主要交通工具。圖/李界木提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