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從印尼反思蔡總統對漁業的用心

全世界有超過31億人將近20%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是魚類,漁業更是數十個國家/地區的經濟命脈。然而世界上卻有將近90%的魚類遭到過度捕撈或捕撈殆盡,更甚者全球有超過15%的漁獲量來自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IUU)的捕撈。如何讓漁業永續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而印尼政府在這方面的表現,外界給予高度評價。

不過隨著該國鐵腕漁業部長蘇西.普加斯圖蒂(Susi Pudjiastuti)的下台,原有漁業政策是否轉變也引發外界關注。印尼雖為蔡政府新南向的目標國家之一,2018年雙邊貿易額達到89億美元,但台灣與印尼在漁業方面的實質合作遠遠不如預期,且受聘印尼漁工受虐事件也有損台印漁業投資暨合作。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於2015年提出「全球海洋支點」(Global Maritime Fulcrum)戰略構想,將透過重建海洋文化、管理海洋資源、構築海上走廊、進行海洋外交,以及增強海洋防衛,希望將印尼打造成海洋強國。近年來印尼漁業發展相當快速,目前海洋捕撈量每年約556萬噸到600萬公噸,鮪魚產量居亞洲第一,漁產量僅次於中國大陸居全球第2,2018年鮪魚出口則居全球第9位(出口量為167,695噸,價值7,011億美元),該國也是石斑魚主要出口國之一,去年該產業收入達269億美元,占GDP的2.6%,已經成為印尼經濟重要來源。

為了進一步推動漁業經濟成長,印尼繼開通在線魚類拍賣網站後,計畫配合當地的觀光旅遊,成立世界級的魚市場,來進一步發展當地的漁業。為改變當地魚類資源枯竭和非法捕撈等問題,印尼政府除了拿出鐵腕嚴格處分在印尼水域非法捕撈的外國船隻外,也於2017年成為首個與全球漁業觀察 (GFW)分享捕撈船隻跟蹤資料的國家,不僅幫助該國海域魚類種群數量大幅增加,也讓國際見識到印尼政府捍衛該國漁業資源的決心。不僅如此,印尼政府還積極輔導當地漁民使用永續漁法,並鼓勵企業取得海洋管理委員會(MSC)永續捕撈標準的認證,進一步提高當地漁產品外銷的競爭力。

印尼全力減少海洋塑膠垃圾

鑒於印尼為全球僅次於中國的第2大海洋塑料廢物的來源,每年產生320萬噸管理不善的塑料廢物,其中129萬噸最終排入海中。如果情形未改善,估計到了2030年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將比魚還多,印尼漁類資源及漁業經濟也將受到嚴重影響,為此印尼政府保證每年花費10億美元經費,用於減少海洋塑膠垃圾,希望在2025年前能將海洋垃圾減量7成。

近年來印尼和越南在納土納海域發生漁業紛爭不斷,該海域不但有豐富的水產,也有大量天然氣與石油資源,原因在於兩國專屬經濟區重疊,對於國家間的漁業衝突,往往可以通過對話和協商或簽署漁業協定的方式予以解決,不過兩國經多次協商談判仍未獲得實質性突破,也為南海和平埋下隱憂。

同屬海島地形,面對海洋時代來臨,印尼總統對海洋暨漁業的雄心壯志,遠超過台灣的蔡總統,看看印尼總統有計畫的將印尼推向海洋強國的做法,只顧灑錢的蔡總統是該加油了!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