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自救建國」是台灣必要行進的途徑(下)

論壇討論:零散感想

最近筆者有機會在 BATA 論壇上,就「正名制憲」問題班門弄斧,提供拙見。摘要如下:

一、我不曾聽說過有人「反對正名制憲」,也不曾聽說過有人「認為講正名制憲會分散獨立建國的力量」。這是無風起浪的說詞。我的想法是,「正名制憲」必當以建國為目標,因為建國是入聯的手段。據此,「正名制憲」是建國的手段,當然就不會「分散獨立建國的力量」。只有認定台灣現在是一個國家的人,才會避談建國。在我看來,「分散獨立建國運動的力量」早在蔡英文出道之初,其姚姓幕僚提出「台獨建國已沒市場」,繼而在競選公開運動避談「黨外(台獨)運動」,拒穿綠衣,「獨立建國運動的力量」早就已被動搖、繼而分散。一向「正名制憲」的喊話,若有欠缺,充其量只是可能誤信單只「正名制憲」即可「建國」;「正名制憲」並未直接削弱「獨立建國運動的力量」。

二、有關民族獨立,設想一個例子:台灣民族主義故史明老前輩,2019 年往生之前大力擁護蔡英文政府,是否曾經寄望蔡政府「有心勇敢挑戰殖民體制,成功推動『正名制憲』,完成民族獨立建國」?我認為史明先生定有其建國高見,但是我完全看不出蔡英文在民族主義的旗幟下能發生任何作用。她只在利用史明的台獨形象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三、1989年 8 月 23 日,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自由人鏈」(chain of freedom) 與十五年後 2004 年 2 月 28 日台灣「手牽手護台灣」,表面上看來,三國「人鏈」導致獨立建國入聯,似可當台灣「手牽手」亦可導致建國的他山之石。但是深究二者的政治歷史背景,「自由人鏈」自始是「『恢復』獨立建國」運動,繼而人民繼續朝著建國的方向邁進,終於脫離蘇聯,達成「建國入聯」。反觀「手牽手護台灣」,台灣是以「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做中華民國」的姿態,「手牽手」是在紀念二二八事件和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部署針對台灣的飛彈設施。在同年總統大選(3 月 20 日)三個禮拜以前舉行,民眾對「手牽手」留下了的記憶是「總統選舉活動」,民進黨贏選連任的目標,也達成。波羅的海三國種瓜得瓜,中華民國台灣種豆得豆。


2004.2.28的228手護臺灣人鏈,拍攝於臺中縣烏日鄉。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四、 現在由蔡英文領導,使得「中華台北」變成民進黨六都引以為傲的國名,加上最近還讀到《自由時報》報導,總統在「全國黨部主委會議,各縣市黨部主委幾乎全部出席,據了解,蔡英文在會中喊話『家裡不是沒有大人,我就是大人』,並表示不會讓民進黨回到 2018 年之前的狀況。. . . . 可以看到各縣市黨部主委對於民進黨的凝聚力,以及對於主席處理事情表達高度認同 . . . 」這個報導在在顯示最近辜寬敏因蔡英文無心制憲而「只好退了」資政的合理性。而且,蔡英文過去強調「威權時代大家應該選擇服從!」也在繼續發燒。

五、我去年參加(初名)「正名制憲國際座談會」,一開始就討論座談會名稱應加入「建國」二字,每次會後,二週必寫一篇「會後談」在《民報》發表,強調「國際座談會」名稱必要彰顯「建國」是目標。假如「建國」不是目標,蔡政府已有「國策顧問」獻策,哪需煩勞市井小民越俎代庖?我們不要繼續把「死馬(政府)」當「活馬(國家)」 醫。我們儘管以「建國」為目標,努力「正名」「制憲」備用。認清「建國」是「入聯」的手段。「入聯」有聯合國的憲章條文規定:無權入聯的政治實體(如台灣),不管改什麼名字,和/或擁有接地氣的憲法,對聯合國來說,都還是無權入聯的政治實體。聯合國不在發行建國證書。是先要有建國證書,才可入聯。總之,「建國入聯」受制於憲章條件,無法一廂情願平步青雲。

六、鼓吹「革命」,不可因顧慮民眾疏遠而避免用「革命」號召民眾;主張「建國」,不可因顧慮民眾疏遠而避免用「建國」號召民眾。這種顧慮是作繭自縛的聯想。深究到底,這種自我設限,隱含的不僅是替別人顧慮,自己其實也有同樣顧慮。就像有人勸人不要談政治一樣,自己本身就是在談政治。

實際行動:成立「520 台灣民間音樂節」以助建國教育宣導

我對實際行動,感佩環島徒步宣導團,也期待「手牽手建立台灣國」可以年年同日同時分別在各大城市局部舉行,蔚成風氣。

我的另一構想,早在五年多前寫在一篇〈發抒台灣民歌民情,志在建國〉的文章裡, 。其中有一段話:建議「從此開始,成立『台灣民間音樂節』,每年於總統就職 520 當日,在各大城市合唱台灣民歌,讓豪情歌聲響徹雲霄,多方回音震醒沉睡政要。」「母親的名叫台灣」是文中這一個構想的主題歌。其他我還乘興列出〈你敢有聽著咱唱歌〉,〈二二八手牽手 —伊是咱的寶貝〉,和〈島嶼天光〉。

台灣解嚴及終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後,方言歌謠蓬勃發展,台灣民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二千萬粒的蕃薯子,未凍叫出母親的名 . . . .」這首本土化的代表歌曲〈母親的名叫台灣〉(1994) 是對台灣民心被殖民「惦惦不(m) 出聲」的自省。在「台灣民間音樂節」日,用這首歌當主題曲,演唱場面可大可小,大到如日本萬人大合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 (〈第九與日本人〉是各國舉國上下團體大合唱的模範),小到如香港快閃(Flash Mob)演奏同一貝多芬世界名曲 。

人不在多,有心則靈。

結語

關乎「建國」的正名制憲,政府反對,人民碰壁,先例已足。什麼應該正名,實例與道理,大家都已很清楚。我們必須認清「政府反對台灣『正名制憲』,是在否決台灣『建國入聯』」。

備用!備用!我不相信有人反對「正名制憲」,只差在不能轉個念頭:政府無理拒絕「正名」,民間「正名」就可存下「備用」。「制憲」也是一樣:政府不制憲,但是沒有人能夠制止台派有識之士寫成接地氣的《台灣憲法》「備用」。台派制憲專家,互相間不能同意一部新憲法「備用」,反而老是想和明知不願「正名制憲」的政府打交道,豈非懵懵懂懂緣木求魚。

這時已是討論「建國入聯」如何合乎「聯合國入會條件」的時候了。老是寄望無心的政府,把死馬(政府)當活馬(國家)醫,處處碰壁,是下下策。自己活起來,走上正確未雨綢繆的途徑,才是上策。台灣法界人士人才濟濟,到時台灣合乎條件「建國入聯」之時,「台灣憲法」該已水到渠成。

台灣的人才、能力齊全,願景已經走入建國近期。成立「520 台灣民間音樂節」定有進一步解殖台灣民心效果。建國大業,有望大家認清前程,用解放的心情,眾志成城,不愁眉,不苦臉,不怨天,不尤人,快快樂樂一起完成。事成與否,是處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多一事長一智」一紙之隔,能否轉換念頭,由消極「校正歸零」,轉趨積極「超前部署」。但願台灣美麗島上東西南北音樂長才,能同心協力,共同實現「520 台灣民間音樂節」,使 5 月 20 日這一天,成為台灣歷史洪流中永垂不朽的節日。(全文完)
※延伸閱讀【專文】「自救建國」是台灣必要行進的途徑(上)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