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血緣不會阻礙他們成為愛國者(上)

今年2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月,拉脫維亞政府宣布增加軍費開支,5月頒布一項法令,所有美化集權主義政權的物品必須在11月15日前清除,7月初,國防部長表示,明年將恢復2007年取消的義務役。

8月25日,一座位於首都里加、高達約80米的慶祝蘇聯紅軍戰勝納粹德國的紀念碑,被推倒落入池塘;29日,法務部長表示,為解決就業市場的語言歧視(必須能說俄語),已提案推動立法,要真正落實拉脫維亞語為唯一官方語言。

圖:8月25日,里加市一座建於紅軍時代、高達80米的「解放者紀念碑」被拆除推倒入河的瞬間,這也是拉脫維亞「去俄羅斯化」極具象徵意義的一幕/翻拍自網路視頻。
圖:8月25日,里加市一座建於紅軍時代、高達80米的「解放者紀念碑」被拆除推倒入河的瞬間,這也是拉脫維亞「去俄羅斯化」極具象徵意義的一幕/翻拍自網路視頻。

這一連串行政、立法、司法等全面的積極作為,看似為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動作,但其實,在1991年恢復獨立後,拉脫維亞就沒輕忽過潛在的俄羅斯威脅,一直努力要「去俄羅化(Russification)」落實本土化、強化國家認同。

所謂現實殘酷,經歷過俄羅斯帝國時期(1721~1917)和蘇聯時代(1940~1941和1944~1991)的佔領,又與俄羅斯相鄰214公里邊界,想要永保獨立,就不能掉以輕心。

尤其,蘇聯佔領時期的「俄羅斯化」暴政,讓恢復法理獨立的拉脫維亞至今仍無法全然地從「俄羅斯化」裡走出來,而推行本土化政策,又不時要面對俄羅斯和國內與國外的左翼政黨、團體、人權組織的不滿抗議、批評或關切。如此艱難的情況,除了緊鄰的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特別能理解,台灣應該也心有戚戚焉。

拉脫維亞於1991年恢復獨立迄今超過30年,仍無法全然地走出「俄羅斯化」以推行本土化政策,不時要面對國內外親蘇側翼或人權團體的抗議批評,拉國如此處境,台灣應也心有戚戚焉。圖:2007年里加市街攤販售的俄語雜誌書報/維基百科
拉脫維亞於1991年恢復獨立迄今超過30年,仍無法全然地走出「俄羅斯化」以推行本土化政策,不時要面對國內外親蘇側翼或人權團體的抗議批評,拉國如此處境,台灣應也心有戚戚焉。圖:2007年里加市街攤販售的俄語雜誌書報/維基百科

與中國宣稱「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之沒兩樣的帝國主義心態,今年6月,普丁出席(莫斯科)紀念彼得大帝誕辰 350 週年的「帝國的誕生(Peter I: Birth of an Empire)」展覽時表示,1703年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遠東角的土地上建立聖彼德斯堡(Saint Petersburg),儘管其他國家認為那塊土地是瑞典的領土,但「從遠古時代起,斯拉夫人與芬蘭的烏戈爾語族人就一起在那裡生活,這片領土是在俄羅斯帝國的控制之下。」

普丁宣稱,彼得大帝的第一次對納爾瓦 (Narva,今愛沙尼亞之城)征戰,就是要「歸還和強化」(returning and reinforcing),他沒有從瑞典拿走什麼東西,是歸還了本來屬於俄國的東西。現在,我們的責任也是收回和加強。

1920年蘇拉簽訂和平條約,蘇聯同意無保留支持拉脫維亞獨立,但是合約簽訂後,蘇聯又兩次侵佔了拉脫維亞,顯見獨裁者不足以信任,他的「承諾」也根本毫無意義。圖/維基百科
1920年蘇拉簽訂和平條約,蘇聯同意無保留支持拉脫維亞獨立,但是合約簽訂後,蘇聯又兩次侵佔了拉脫維亞,顯見獨裁者不足以信任,他的「承諾」也根本毫無意義。圖/維基百科

若要談歷史真相,就要說得完整清楚;彼得大帝的確趕走瑞典,陸續取得現今的波羅的海三國地區;不過,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拉脫維亞宣布獨立,12月,蘇聯派兵入侵,1920年1月,蘇聯和拉脫維亞簽訂停戰協議,同年8月11日簽訂「拉脫維亞-蘇聯和平條約(Latvian–Soviet Peace Treaty)」

這紙條約之第二條明定:「…俄羅斯毫無保留地承認拉脫維亞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並自願和不可撤銷地放棄根據當時的憲法和國際條約對以前屬於俄羅斯的拉脫維亞人民和領土的一切主權權利…」

只是,跟專制極權國家怎麼說理論法,甚至是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條約,根本毫無用處,在拉脫維亞獨立20年後,蘇聯又入侵佔領了拉脫維亞兩次(1940~1941和1944~1991)。

如此恐怖而悲慘的拉脫維亞經驗,台灣必須引以為鑒、謹記在心,絕對不能寄望「和平協議」與「一國兩制」能帶給台灣永遠的和平與安全;而認為與「一心只想統一台灣」的中國對話,就能求得台灣的平安的人,若不是天真無知,就是自欺欺人。

專制極權國家的政府,永遠想的,是能從自己的人民和別的國家得到什麼好處─「你能」或「你要」給我什麼,他們本質沒有「尊重」二字,且視法律為無物,才會在20年前毫無保留地承認拉脫維亞永遠獨立,20年後又入侵佔領。

拉脫維亞和台灣的不幸都在於和與極權專制的政權扯上關係,要獨立很難,獨立後也難永保平安。圖/駐拉脫維亞代表處臉書
拉脫維亞和台灣的不幸都在於和與極權專制的政權扯上關係,要獨立很難,獨立後也難永保平安。圖/駐拉脫維亞代表處臉書

現在,俄羅斯再次有入侵占領意圖,就主張波羅的海三國地區自古就是俄羅斯的,這與當年毛澤東說:「我們將熱烈支援他們(台灣)爭取獨立的戰鬥」,但時至今日中共卻向全世界宣告「台灣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一樣地無恥不誠實。

拉脫維亞和台灣的不幸都在於和與專制極權的政權扯上關係,要獨立很難,獨立後也難永保平安,既然如此,就要自立自強。

不過,拉脫維亞的分析人士表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前,拉脫維亞國防部長若提議恢復義務役,鐵定不受歡迎,還會因此下台,但現在,徵兵卻成為選舉時的重要主張,因為越來越多的民眾支持加強武裝部隊,尢其經歷過被蘇聯佔領迫害的老一輩,更是支持。

然而,在中國的戰機飛過海峽中線、對台灣包圍式軍演、發射彈道飛彈飛越台灣上空、不斷地以民用或軍用無人機擾台,台灣內部竟還有那麼多人批判「抗中保台」,取笑貶抑要護衛台灣的「黑熊學院」是義和團,這其中有很多人在過去可是堅決反共,但現在不是要與中國對話,就是要「兩岸一家親」;顯然地,對他們而言,血緣與文化認同高於一切,沒有任何文明價值能夠超越。

拉脫維亞近1/4的人口為俄羅斯裔。圖:里加市區被稱為小莫斯科的俄裔社區/取自網路
拉脫維亞近1/4的人口為俄羅斯裔。圖:里加市區被稱為小莫斯科的俄裔社區/取自網路

其實,拉脫維亞也有這樣的一群人;當普丁宣稱入侵烏克蘭是為了保護俄羅斯民族和說俄語的人時,讓有近1/4人口為俄羅斯人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非常緊張,尤其,愛沙尼亞的納爾瓦(Narva)和拉脫維亞的陶格夫匹爾斯(Daugavpils),不只近一半人口是俄羅斯人,且全城都說俄語。

2012年,拉脫維亞的俄羅斯族群發起「將俄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的修憲公投,投票率為70%,75%的拉脫維亞公民不同意修憲,但,陶格夫匹爾斯卻有85%支持修憲,同意將俄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對於拉脫維亞公投一事,俄羅斯外交部發布聲明說,公投結果遠未充分反映民族感情,因為31萬9千名(講俄語的)的非公民被剝奪了表達意見的權利,甚至還對拉脫維亞選委會沒有授予俄羅斯公民議院「公投正式觀察員地位」表示「困惑」;所以,普丁入侵烏克蘭的理由,不讓拉脫維亞人焦慮擔心嗎?陶格夫匹爾斯的居民是不是都站在為他們說話的俄羅斯那邊,而給了普丁未來入侵拉脫維亞的藉口呢?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