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跨語研究揭示閩客粵潮共同語源:以「縱子/Seng-kiaN」為例

閩南台語找不到語源和本字有三種情況,一是有本字存在,學界卻隨意使用同音字代替,華語使用的「大家」,包括閩南語系在內的所有漢語系語言也都使用,只要稍作研究或查閩客台語辭典,就可知「大家」是各語言的共用本字,而不致誤用同音詞「逐家」(註1)

「大家」是包括華語、閩南語在內所有漢語系的共用字,但閩南台語卻誤用同音詞「逐家」。圖:「逐家攏好」意為「大家都好」/青平台官網
「大家」是包括華語、閩南語在內所有漢語系的共用字,但閩南台語卻誤用同音詞「逐家」。圖:「逐家攏好」意為「大家都好」/青平台官網

第二種情況是閩南台語文獻找不到本字,各辭典及台語研究文章使用自家同音字,各行其是,如華語「又」「再」,台語寫為「閣」「擱」「佫」等,「再一次」寫成「閣(擱)一擺」,然只要運用跨語比較、語用邏輯推論等研究方法,即可明白漢語「各」有異樣之義,閩客台語都有「各樣」一詞,閩南語唸koh-iuN,客語唸kog-iong,意指健康有異狀,依語用邏輯推論,「各」是「異」義,引申為「又一個」,由此認定「閣(擱)」的本字是「各」無疑。

第三種情況是文獻中找不到本字,不同版本的辭典自行其是,語源研究力有未逮,呈現語源迷失的亂象,茲舉實例如下:

華語溺愛或放縱孩子,閩南台語說為seng(或泉腔sing),漢字則五花八門,如《臺日大》寫作「乘」,《廈英大》作「剩」,吳守禮教授的《國台對照活用辭典》寫為「盛」及「乘」二字,皆唸seng/sing,例句:「汝按怎將一个查某囝仔盛甲此款?/你怎麼把一個女孩子嬌縱溺愛成這樣?」

吳氏另以台語「逞乘」(唸theng-seng)譯釋華語的放縱寵愛,「逞乘」在其他閩南台語辭典也寫為「寵乘(剩)」,台灣語文學者許極燉教授提出「恿」字,說台語「寵恿」唸theng-seng 或thing-sing,意為嬌縱(註2)

華語溺愛或放縱,閩南台語說為seng,漢字則五花八門,吳守禮教授的《國台對照活用辭典》寫為「盛」及「乘」二字。示意圖/古川古早諺語/YT頻道
華語溺愛或放縱,閩南台語說為seng,漢字則五花八門,吳守禮教授的《國台對照活用辭典》寫為「盛」及「乘」二字。示意圖/古川古早諺語/YT頻道

官版台語辭典則定調為「倖」,說台語此字唸sing,意為溺愛/放縱,「寵倖」唸thing-sing,意為過分寵愛,並有例句:人講「倖猪夯灶,倖囝不孝/寵猪翻灶,寵兒不孝。」

以上同音字如何評價?首先,官版辭典的「倖」不可取,倖/幸在閩南台語唯一讀法是heng/hing,有眾多閩南台語辭典可為證,唯獨官版辭典仿華語發音 xingㄒㄧㄥ,這跟時下網路濫用華語發音冒充台語音,如以「係金ㄟ」冒充台語「是真的」的作法一樣,許極燉教授可能看到「倖」的台語發音被誤用,因此在他的詞典(頁576)中註明〉「倖/幸,只有一種讀法,heng/hing」。

其次,就語意而言,寵倖(幸)是指帝王偏愛某女性,跟溺愛放縱不同義,溺愛放縱在閩南台語不能寫為「寵倖」。

「乘」「剩」「盛」等字有其語用邏輯,華語溺愛的「溺」意為沉迷、不知節制,華語「放縱」也是指放任縱容不加節制,閩南台語循此思路,使用「乘」(意為順應順勢,引申為隨順小孩喜好)、「剩」(意為超過,引為不加節制)、「盛」(意思與剩相似)等字表達溺愛放縱之義,具合理性,可惜未能達成共識建立共同接受的本字。

官版台語辭典定調為「寵倖」唸thing-sing,意為過分寵愛,然筆者認為並不可取。圖/公視台語台臉書粉專
官版台語辭典定調為「寵倖」唸thing-sing,意為過分寵愛,然筆者認為並不可取。圖/公視台語台臉書粉專

至於「恿」字,音義與華語「恿」懸殊,看似不正確、不合理,然福建的方言文獻確有此字彙,據說閩南話唸seng/sing,意為對孩子的溺愛放縱,且有閩南俗語「恿猫上灶,恿子不孝」為證,跟台語「seng猪夯灶,seng子不孝」相似,台灣的《台華對應綜合大辭典》及《維基多語詞典》也收錄「恿」「寵恿」作為閩南台語的theng-seng/thing-sing。

以上這些表明「恿」在福建方言別樹一格,不同於主流漢語,許極燉教授或認為「恿」才是台語seng/sing的本字,因漢語「恿」音義跟閩南語seng/sing相去太遠,其他學者和辭典並未留意,很難納入台語文書寫系統。

從上述可知,閩南台語因缺少古今傳承的語文典料等原因,很多字彙找不到正確語源,學者各行其是,同音字如蕪草般雜生於台語園地,不利於建立一套正當合理的台語文書寫系統,也不利於母語教育的推廣。

相較之下,「溺愛、放縱」在客家台語卻有統一而無爭議的本字,即「縱」,唸jiung,如「縱子(jiung-zii)」是寵溺孩子,等同閩南台語的「乘子(seng-kiaN)」;客語「縱」直接取自漢語,字音義配合,正如華語的「寵」「溺」一樣,見字解義、聞音明義,無有爭議的餘地。

反觀閩南台語,漢字「乘」(或剩/盛)並無溺愛放縱之本義,只是由語用邏輯推論而得,學者各行其是,社會沒有共識。

閩南客語「縱子/jiung-zii」意為寵溺孩子,「縱」取自漢語,正如華語的「寵」「溺」一樣,見字解義、聞音明義,無有爭議的餘地。圖:《神隱少女》裡的「坊寶寶」象徵被寵壞了的巨嬰/Studio Ghibli @Twitter
閩南客語「縱子/jiung-zii」意為寵溺孩子,「縱」取自漢語,正如華語的「寵」「溺」一樣,見字解義、聞音明義,無有爭議的餘地。圖:《神隱少女》裡的「坊寶寶」象徵被寵壞了的巨嬰/Studio Ghibli @Twitter

那麼,閩南台語seng/sing 的語源和本字應如何處理?筆者從跨語比較得知,不但客語用「縱」,粵語和潮州話也是如此,例如粵語說:「佢老竇縱佢/他老爸溺愛他」,把「老竇」換成「老爺」,此句也是標準客語,粵語和客語使用「縱」的句法竟如此相似,由此引發問題意識:閩南台語seng/sing 的本字是否也是「縱」?

藉由跨語比較研究,從以下華語母音ong轉台語母音eng/ing的規則,判定「縱」應該也是seng/sing的本字。

(1)龍(long)→台語leng/ling;(2)種→tseng/tsing;(3)腫→tseng/tsing;(4)鐘→tseng/tsing; (5)松→tseng/tsing;(6) 龔→keng/king;(7) 榮→eng/ing;(8) 用→eng/ing;(9)永→eng/ing;(10)寵→白讀theng/thing;(11) 縱→白讀tsheng/tshing(音同台語穿)。

以上(10)的「寵」台語文讀thiong,白讀theng/thing,(11)的「縱」文讀tshiong,白讀 tsheng/tshing(音同台語穿),子音稍變音成為seng/sing。

若此跨語研究無誤,客語及粵語說老爸「縱」兒子,譯成閩南語是「伊n老爸縱伊(In-lau-pe seng i)」,「縱」原來是seng/sing的本字,也是閩客粵潮語的共用本字,閩南台語在此與各姐妹語言接軌,彰顯其文化親近性。

以上盼能獲得學界認同,統一採納字義清晰且為各姐妹語言共用的「縱」字作為seng/sing的本字,否則,請使用羅馬拼音seng或sing來終結同音字紛然雜陳的語文亂象吧。

附註:

註1.閩南台語「大家」除正讀tai-ke外,還可前後連音為takke,碰巧與「逐家」同音,以致引起誤解,詳見論述連音原理的拙文。

註2.參見許著《常用漢字台語詞典》頁851。

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