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驚奇墾丁鵝鑾鼻

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除了歷史悠久的燈塔外,寬闊的草原令人心曠神怡,沿海高位珊瑚礁森林,也有獨特的風貌,曾經是中國觀光客的最愛之一。

記得多年前去遊覽時,停車場滿滿的遊覽車載來一團一團的旅客,看到他們的打扮穿著,就知道是來自中國,走在他們之間,聽到他們的腔調,恍忽間還以為我們在中國旅行,在自己的國土故鄉,會有這樣的錯覺感,有點反常。

在公園步道與其擦身而過,他們個個看來神態自然,充滿歡樂,如此友善觀光客,可惜他們背後的政府,卻一心要吞噬台灣,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如何將對岸的人民和政府分割?愛與惡能交融嗎?

遊客友善又客氣 神態自然樂無比

肖想台灣沒好意 甚至不惜用武力

鵝鑾鼻公園裡除了歷史悠久的燈塔外,寬闊的草原也令人心曠神怡。 圖/王健椎提供
鵝鑾鼻公園裡除了歷史悠久的燈塔外,寬闊的草原也令人心曠神怡。 圖/王健椎提供

兔年春節前幾天,我們再到鵝鑾鼻,原本以為中國新冠疫情解封,會湧來大批中國觀光客,沒有,幸或不幸?不只沒有中國觀光客,連台灣觀光客,也寥寥無幾,看來有點稀迷;公園入口前兩旁的攤販,熱忱地招呼遊客,我們微笑回應:「稍後再來交關」,那麼多的店,我們五個人,怎麼照顧得了?

數小時後出來,選了一家紀念品店,盡量買,算是盡些心力,沒有大量的觀光客,攤販們生計是個問題,努力招攬中國觀光客嗎?可以,但依靠中國,觀光事業縱然蓬勃發展,萬一那天中國突然改變政策,後果更可怕;或許招攬國際旅客時,如能多招攬對台灣沒有敵意的國家,會比較可靠些。

攤販熱忱打招呼 如何回應費心思

店多無法全照顧 微笑點頭打馬虎

進入鵝鑾鼻公園,走過那大片的草原,看到數位男女水泥工,頭戴斗笠、手拿土鍬、臂裹護套、口嚼檳榔在步道旁認真地清泥土,擺置新水泥磚,要將步道拓寬;聊天之後,知道他們要趕在春節前完工,以應付春節大批的遊客。

隨口問了:「那一條步道通海岸?」「我們只是來工作,對這地區不熟」聽到他們這樣的回答,忽然覺得不好意思,我們從遙遠地方,帶著輕鬆愉快的心,來到鵝鑾鼻觀光遊覽,對我們來說,鵝鑾鼻是個美麗的景點,但是他們家住附近,鵝鑾鼻名聲再響亮,風景再漂亮,對他們來說,只是個工作地點,為了工作賺錢才到此,不同的心,看同樣的景,感受差很多。

不同的心,看同樣的景,感受差很多。圖:工人們在草原步道上施工,準備迎接春節遊客來到。圖/王健椎提供
不同的心,看同樣的景,感受差很多。圖:工人們在草原步道上施工,準備迎接春節遊客來到。圖/王健椎提供

台灣名勝鵝鑾鼻 珊瑚礁岩超神奇

遠來的人心歡喜 勞工為錢不得已

談到觀光地區的工人,想起在墾丁森林的觀海樓時,遇到一位女士,手上提著一桶汽油,幽默健談,她說標到一項工作,每天清掃遊客中心到觀海樓的道路,但是政府只提供掃帚,如要用電動機器吹掃,就要自掏腰包買器具,連汽油也要自己買;鵝鑾鼻大草原有3座「生之旅」的藝術鋼雕,聽說是名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不菲,但是大自然的公園為何要摻雜人為作品?如果那藝術鋼雕是用一般公園經費購買,實難苟同,如能將小部份藝術開銷,撥些給工人加薪,是否會讓人生之旅更人道?

標到業務純掃地 人工掃帚耗體力

電動風吹要工具 汽油昂貴非兒戲

筆者與一位公園巡查聊天,他提到墾丁公園的生態危機,原來是在大約40年前,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引進台灣梅花鹿復育計畫,結果計畫大成功,梅花鹿繁殖估計超過1500隻,但是墾丁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卻遭殃了,來不及長大的小樹苗被梅花鹿當草吃掉,大樹樹皮被鹿角磨擦而重傷,使得高位珊瑚礁森林反而瀕臨生態危機。

到處遊蕩的梅花鹿不但踐踏附近農作物,還造成交通意外,影響附近居民生活,政府雖然架設柵欄阻擋,甚至幫梅花鹿打避孕針,效果仍相當有限;復育台灣梅花鹿相當有意義,但墾丁高位珊瑚礁森林係屬世界稀有的自然景觀,也不該因梅花鹿被犧牲破壞,如何兩全其美,是個大挑戰。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引進的台灣梅花鹿復育計畫成功了,墾丁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卻遭殃了,兩者如何兼顧,真是個大挑戰。圖:復育成功的台灣梅花鹿/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官網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引進的台灣梅花鹿復育計畫成功了,墾丁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卻遭殃了,兩者如何兼顧,真是個大挑戰。圖:復育成功的台灣梅花鹿/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官網

珍貴高位珊瑚礁 梅鹿摧殘日漸消

保育政策如何喬 瑚礁梅鹿才協調

大約50年前,美國黃石公園為了挽救瀕臨絕種的野狼,引進41隻加拿大野狼,如今保育成功,繁殖到500多隻,卻因為無法控制牠們的活動,經常搔擾鄰近家畜,造成政府和居民磨擦,至今尚未解決。

墾丁是台灣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是美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台灣、美國的第一,分別施行了梅花鹿與野狼的保育政策,美好的初衷看似成功,卻都衍生出棘手的意外,是天意?還是天意難違?

黃石墾丁攏第一 保育目標好心意

野狼梅鹿新元氣 瑚礁農民無歡喜

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