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籠絡德國極右政黨、分化歐洲的策略

德國另類選擇(AfD,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民調上升/維基
德國另類選擇(AfD,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民調上升/維基

美中對立之下,拜登聯合世界的民主國家共同對抗中國。但中國共產黨也是想盡辦法要分化歐洲與美國的關係。法國總統馬克宏前往北京,就是中國分化美國與歐洲的策略。不只如此,中國對歐洲的統戰,早已深入到歐洲的極右派政黨當中。例如在德國,中國正籠絡其極右派的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fD,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而其目光是瞄準明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很清楚地,中國很早就在布局裂解歐美的工程。
「德國另類選擇」支持率上升的意義
 
在德國政黨支持率的民意調查當中,德國極右的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fD)」超越了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德國保守立場的報紙《世界報》的阿朗·波茲納在「中國將支援提倡反美的『德國另類選擇』」的文章中指出:「如果德國放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那德國將不得不唯中國之命是從。」他如是提醒人們要警惕這種情況的產生。
希特勒德國的傲慢
波茲納舉出了在二次世界大戰前於德國被談論的笑話。有一名年輕女性進入一家銷售地球儀的商店。「納粹的阿道夫·希特勒總統希望我們對世界政治感興趣。我想買在那裡的地球儀。請問:我們的德意志帝國(Deutsche Reich)在哪裡呢?」她就這樣問。店員回答說:「就在這裡。」女性再問:「這好小啊!那麼,『虛假的Albion(英國)』帝國在那裡呢?」店員就不斷移動手指說:「這裡、還有這裡、這裡...」。女性又重複提問:「被猶太化的美國在那裡呢?」「猶太人的布爾什維克帝國在那裡呢?」這位女性就嘆息說: 「我們所敬愛的總統也有這個地球儀嗎?」。

波茲納就表示,這個笑話實際上道出了真相。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計劃是傲慢的。儘管如此,當時的德國實力強大,而英美的領袖邱吉爾和羅斯福假如陷入和平主義和失敗主義的風潮的話,那麼德國或許就會成為世界強國。
馬克宏:「歐洲在台灣問題上面,不應受制於美國」 
「德國另類選擇」的共同黨首阿麗斯·韋德爾(Alice Elizabeth Weidel)以及兩名聯邦議會議員受中國邀請,於今年6月底在北京和上海逗留了約1個星期。韋德爾女士曾在高盛任職,她獲得德國學術交流獎學金而前往中國,並在中國生活了6年。她取得了與中國年金制度有關的博士學位,而以中國通聞名。

今年4月,德國外交部長鷹派的安娜琳娜·貝爾伯克(Annalena Charlotte Alma Baerbock)在訪問中國時,曾針對台灣問題和中國的人權狀況發表了對中國的批判。韋德爾女士就在當時的推特(Twitter)上回應說:「當德國聯邦經濟事務暨氣候行動(德語: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Klimaschutz)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在摧毀國內經濟的同時,貝爾伯克則在國外,給棺材打上了新的釘子。她為了自我滿足,正在欺騙我們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國家中國。」、「上帝啊!請幫助我們。貝爾伯克在中國正背負著新的使命。她想要強調『歐洲所共有的信念』,而沒有共有這個信念的國家不只是法國」。

習近平大灑幣,花大錢買160架空巴,拉攏法國。圖/馬克宏臉書
習近平大灑幣,花大錢買160架空巴,拉攏法國。圖/馬克宏臉書

習近平大灑幣,花大錢買160架空巴,拉攏法國。圖/馬克宏臉書

如果觀察戰後的德國,其外交政策在《大西洋主義》與《德法軸心》之間搖擺著,其中大西洋主義是特別重視與美國的關係,而德法軸心則是將法國視為主要盟友之一。今年4月,結束訪中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在飛機上接受法國經濟報紙《Les Echos 》和美國新聞媒體《Politico》專訪時表示:「歐洲人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加速台灣「危機」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最糟糕的情況是,歐洲人認為他們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受制於美國的節奏或中國的過度反應」,但他的這番言論就引起了爭議。
德國首相蕭茲:「與中國脫鉤並不是目的」

馬克宏的發言其實是「歐洲應該成為與美國、中國並駕齊驅的世界秩序之第三大國」,他再次確認了歐洲的「戰略自主」,亦即長期目標是避免對於美國和中國的軍事依賴和經濟依賴。但是,他就被美國和一些西方盟國批判為是:「馬克宏在暗示台灣的安全並不是歐洲目前關注的事情」。

7月,德國政府首次提出了對中國獨特的戰略,該戰略的目標旨在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例如汽車生產。提出對中國獨特戰略的原因是:「中國已經變了,我們有必要根據這一個情況和中國的政治決策去改變我們對待中國的方式」。去年(2022年),中國連續7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物品進出口的價值約為3000億歐元。在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擔任德國總理的2005年至2021年期間,柏林和北京宣布了全面性的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就好像是在度蜜月一般。但德國所面對的中國是:中國與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是處在無法撼動的友好關係上、台灣海峽的局勢緊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少數民族受到壓迫等等,因此德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戰略夥伴關係。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一再強調,德國的對中策略「不是與中國脫鉤,而是為了要把風險最小化」,這與由拜登(Joe Biden)所主導的脫鉤政策不同,而被認為是他對德國業界的溫和回應。但是,中國方面強烈反對,表示「中國是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AfD:「反中勢力並不代表德國的利益」

《德國另類選擇》外交政策發言人表示:「他們偽裝成是德國的外交戰略,實際上卻是在追隨Green Woke Ideology(綠色覺醒意識形態,亦即是,好像突然間覺醒一般地提倡極端的環保)以及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將中國定位為競爭對手,並將其定位為體系性的對手,是美國對中國採取對決路線的結果。」該黨親中的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於2022年11月在中共報紙《人民日報》旗下的英文版《環球時報》上發表文章,表示:「將德國從中國切離只是符合美國的利益,這將對德國的產業造成嚴重的損害。德國內部的反中勢力並沒有代表德國的利益。」

波茲納分析說:「假如我們考慮到在德國可能出現的右傾化的結果的話,具有民族主義特質的德國對世界來說,並不會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約4.2兆美元,相比之下,中國的GDP達到18.1兆美元,美國則達到25.4兆美元,德國的規模是微不足道的。至於人口規模和軍事力量,不用說,更是如此。」

「但是,他們(指AfD)可以瓦解歐洲聯盟(EU),可以削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德國無法成為歐洲的主宰,卻有必要按照北京的節奏來跳舞」。
中國接近「德國另類選擇」的目的是要對包含AfD在內的歐洲極右政黨具有影響力,明年6月,AfD被預期在歐洲議會的選舉中會取得進展。這難道不是中共像惡魔一般的現實政治手腕嗎?。

戰後,德國國民把「不要重蹈歷史覆轍」視為信條。但在《難民和移民湧入》、《能源和生活成本危機》,以及《政府昂貴的全球暖化對策》之下所引發的不滿,使得「德國另類選擇」的支持率已超過20%。現在,拿著地球儀的德國選民將會如何行動呢?德國在二戰後受惠於美國的馬歇爾計畫,並與法國主導歐盟的形成,而且在歐盟東擴的過程當中,把東歐納進歐盟,使民主的勢力擴張,但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也使得極右派產生,拜登推出拜登經濟學要創造就業,改變美國的貧富懸殊,歐盟與德國顯然有必要學習美國的作為以改善國民的經濟生活,當然,這未必容易達成,卻也是民主國家必須去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