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 —從統計數字中可以看出中國如何造假與習近平的焦慮

一、 中國經濟的真真假假

「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有成為世界第一的市場之潛力」,「2035年中國加上香港的GDP將超越美國與日本的總和」,「中國的AI已經超過美國」,⋯⋯各國種種對中國的報導與預測,似乎讓許多人會覺得中國將取代美國而成為世界的強權。但是美國與歐盟的合作與印太聯盟的形成也暴露出中國許多的問題。訊息的混亂使得中國的真相像霧又像花一般,不易猜測。不過,最近幾天,日本有一篇報導,用中國政府的統計數字點出中國目前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篇報導算是滿中肯的,所以特別在這次的專欄加以介紹。

二、 中國政府統計下的中國經濟

(一)「有武肺影響的經濟成長率」高於「沒有武肺影響的經濟成長率」

根據中國政府的統計,去年(2020年)10〜12月的中國GDP比起2019年同一季增加了6.5%。但是各位回想一下,2019年的10〜12月的當時,完全沒有武漢肺炎的疫情。與「沒有武漢肺炎的疫情」相比,後來因為武漢肺炎的影響之下,中國經濟受到很大的傷害,但是中國卻說:一年之後的同季成長為6.5%,這個統計數字所要說的就是:2020年第四季簡直就像完全沒有受到影響一般。

這件事情奇怪的地方在於:如果我們想起中國所發表的2020年的第四季GDP成長率是6.5%時,就會很清楚。沒有武漢肺炎的動盪,有6.1%的經濟成長,但去年中國經濟受到武漢肺炎很大的打擊,卻說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高於2019年。

(二)把「兩年同季比」換成「後季與前季比」

從統計來看,中國是一個稀罕的國家,因為中國政府每一季會發表GDP的統計,其發表是以「和去年同季的GDP比」之形式來發表。相對地,在主要國家,都是以「和前季之對比」的形式來發表,例如2020年10〜12月的GDP之成長率是和前一季=2020年7〜9月的GDP做比較而被加以顯示的。因為這個緣故,如果我們將中國的統計轉換成「後季與前季比」,而做成和外國容易比較的狀態時,就會很清楚問題之所在。

中國所發表的2020年各季的GDP成長率,如果與2019年同季相比,1〜3月是-6.8%,4〜6月是+3.2%,7〜9月是+4.9%,10〜12月是+6.5%。如果把這個數字換成「後季與前季比」,而以年率來換算,1〜3月是-37%,4〜6月是+60%,7〜9月是+13%,10〜12月是+12%。

(三)英國摔的重,中國摔的輕

1〜3月的-37%看起來或許好像很大,但是如果與英國4〜6月的-60%相比,就輕得很多。

(四)從失業率來看

1、英國的失業率

的確,武漢肺炎的禍害給英國很大的打擊。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前的英國的完全失業率是4%,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後,失業率上升至最多的5.1%。換句話說,英國產生了失業率上升1.1%的打擊,這個是在一時之間與GDP成長率負60%這個大下滑有關連的。

2、中國的失業率

那麼,中國的失業率如何呢?

亞洲開發銀行推估有6290萬人至9520萬人是新失業。粗估的話,就是說有7900萬人左右,亞洲開發銀行是稍微以某種幅度的差距來做思考的。而且被俗稱為「瑞士銀行」的UBS(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則推估有7000萬人至8000萬人是新失業。中國有名的經濟學家李迅雷則認為新失業者是超過7000萬人,他說:以此來算失業率,應該是高到20.5%。

3、武肺疫情,中國沒補助

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緣故,失業者或是無法維持事業而貧困的人,在日本是由政府支付給他們10萬日圓的定額給付,在英國則對於不得不休業的業者與員工支付最大八成的補助經費。但是中國並沒有做這樣的支付以止住傷痛。

儘管失業率增加10%,而且對於在經濟上受苦的國民並沒有任何止傷的給付,但是從統計數字來看,中國在經濟的損失會比英國輕,這有可能嗎?無論怎麼想,這樣的情況根本是不探可能發生的。


中國有名的經濟學家李迅雷則認為新失業者是超過7000萬人,他說:以此來算失業率,應該是高到20.5%。中國在經濟的損失會比英國輕,這有可能嗎?示意圖/Pixabay
(五)超V字之回復之可疑

按照前述的數字來看,中國在1〜3月的成長率下降了37%,其後的4〜6月上升60%,這是「超V字的回復」。那麼,在達成超V字的回復之後的6月末的失業率又是如何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所長姚洋推估:在6月底的完全失業率是15%左右,如果把「即使有時會打工,但是可以說和『失業』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半失業』人口」也加進來的話,那麼失業率就是20%。

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大幅下滑的經濟在4〜6月,依照統計來看,我們應該說:這是達成超V字的回復,但是失業率卻沒有什麼改善。如此一來,這個超V 字回復,我們就不得不說是很可疑了。

三、對中國經濟的正確看法

那麼,中國的經濟統計是否只有2020年很奇怪而已嗎?

(一)智慧型手機之銷售量下滑

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在國內市場的出貨台數在2016年是5.6億台,2017年是4.9億台,2018年是4.1億台,2019年是3.9億台,2020年是3.1億台,年年在持續縮小。智慧型手機假如使用過2年的話,電池的耐久性會變差,人們會因此變得想要替換。但是中國的替換需求卻沒什麼產生。
從這裡可以猜想出:電池的耐久性即使變差,不替換而忍耐使用的消費者應該有很多,而這應該就是意味著:平民百姓的荷包惡化是遙遙超過我們的想像。這應該不是一個每年持續達成6%以上之經濟成長的國家應該有的現象吧!
或許有人會反問說:一般平民百姓即使經濟上不行,但是富裕階層的消費成長的情況應該會有吧!

(二)自用車的銷售量同樣下滑

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中國自用車的銷售輛數吧!2017年是2376萬輛,2018年是2235萬輛,2019年是2070萬輛,2020年是1929萬輛,其銷售情況和智慧型手機一樣,都在下滑。因此我們不能說富裕階層的消費是有成長的。

換句話說,如果要說明上面這種現象,那麼我們如不認定「每年持續達成6%以上的經濟成長」是假的話,是無法說明的。

(三)國進民退下,經濟只會下滑

大家都知道,習近平不斷強化社會主義的控制,步步在粉碎中國因為「改革.開放」而不斷成長的經濟。例如阿里巴巴這個IT企業如果更加成長的話,那麼這將貢獻於中國的經濟成長,但是習近平卻是把方向切換到要將這樣的IT企業解體、弱化的上面。

因此,在《中國正強化習近平的專制獨裁體制》當中,變成任何人也無法對習之任何作為提出異議,在這種情況之下,推測:中國經濟崩壞的速度正在加快,絕對不是基於意識形態所做的結論。因此,認為:中國為了掩蓋這個現實,而更加強化了經濟統計的造假,這應該是對中國經濟的正確看法。

四、中國迷幻世界的魔術

中國即使經濟下滑,但是中國人口非常多,如果中國人不反抗的話,那麼習近平就可以以「數大」的模式,使用「所得不高的中國人整體所形成的資源」來威脅世界,但這也是弔詭的地方。看得出來,共產黨並沒有任何派系可以制衡習近平,而習為了自己政權的鞏固,會不會對外進行擴張來掩護其弱點,並冒險動武呢?雖然我們台灣有萬全的準備,但是目前卻也是習的武統最具有現實味道的時候,也是其政權走向崩潰的前兆。我們應比以往更加快軍事上的準備,讓解放軍在幾天之內就瓦解崩潰。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