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以哈戰爭意外掀起拒買麥當勞運動

圖/擷自X畫面
圖/擷自X畫面

麥當勞的薯條一個等於給以色列一發子彈。」最近有一位馬來西亞人參加了正在阿拉伯伊斯蘭地區所擴散的不買運動,這個運動是針對《在阿拉伯.伊斯蘭地區擴張的全球知名漢堡連鎖店麥當勞》。一名知名的埃及網紅也表示:「這家餐廳(麥當勞)應該消失,這是我們能做的最小限度的事情。」
一、 阿拉伯伊斯蘭地區的不買運動

這次不買運動很明顯地是始於:在這個月初,突襲以色列南部地區的巴勒斯坦伊斯蘭組織哈馬斯與以色列交戰時,以色列的麥當勞就免費提供給以色列的軍隊食物。特別是在17日時,加薩地帶的醫院爆炸事件造成數百巴勒斯坦人死亡,這就引起阿拉伯.伊斯蘭地區對以色列軍隊的憤怒情緒升高。

隨後,不買麥當勞運動就以社交媒體為中心蔓延開來,並演變成暴力事件。土耳其、黎巴嫩、埃及等地的麥當勞店面遭到當地居民在深夜時,前來砸破玻璃窗,印度則有伊斯蘭聖戰主義者(Jihadist)在麥當勞店面前踐踏以色列國旗而被警方逮捕。

相反地,科威特、埃及、約旦等地的麥當勞則發表聲明表示:「以色列的麥當勞行為與我們無關」,而卡達、土耳其、巴林、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的麥當勞則向加薩地帶提供捐款,以保持距離。

麥當勞在全球超過120個國家擁有4萬多家的分店,每家店面都是獨立經營的,他們雇用當地員工,自行決定員工的工資和價格等,因此人們是很難將在阿拉伯.伊斯蘭地區所購買和食用的薯條視為是對以色列軍隊加以支援的子彈。但是,因為對美國積極支持以色列,阿拉伯.伊斯蘭的憤怒,就將麥當勞視為是「美國的象徵」並遷怒於麥當勞。

過去,麥當勞在阿拉伯.伊斯蘭與美國對立的時候,或是社會的不和激化的時候,經常會成為遷怒的對象。2003年,當多國聯軍由美國主導入侵伊拉克時,黎巴嫩貝魯特的一家麥當勞分店發生爆炸事件,造成五人受傷。2011年,在埃及等地爆發「阿拉伯之春」的抗議活動時,一些當地的麥當勞分店也受到攻擊。《華盛頓郵報》指出:「不同於美國大使館會獲得警察保護,麥當勞卻是因為政治動機而很容易成為損壞物品的目標。」
二、和平象徵的麥當勞
進出各國的速食店之代名詞的麥當勞似乎被認為是世界化、西歐式近代化的象徵,更且也有人因為經濟的富裕與因富裕帶來的安定、和平,而把這個安定.和平的意義給了麥當勞。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湯瑪斯·弗里德曼在1996年的一篇專欄中提出的「黃金的M拱型理論」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以象徵麥當勞的巨大而黃色"M"字形標誌來命名其主張,而其主張的內容是:當麥當勞進入國家之間時,是不太可能爆發戰爭的。這是指:因為全球化和各國經濟相互交織,因此,因為戰爭而會造成彼此巨大損失的戰爭就不容易產生。簡而言之,有麥當勞存的在意就味著這個國家是開放的、有購買力的中產階級變多,因此他主張國家應該追求和平和經濟發展,而不是戰爭。

當時提供支持這個主張的根據是改善美國與其天敵伊朗和蘇聯等國的關係。在20世紀1950年代,美國曾因伊朗的石油而與伊朗的關係緊張。然而,在20世紀1970年代,親美的巴勒維王朝恢復政權,而於1971年麥當勞進入伊朗之後,兩國關係得以改善。接下來,1979年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政權之後,麥當勞撤出了伊朗。1990年,麥當勞進入了蘇聯的莫斯科開幕,次年蘇聯解體,冷戰時代就結束。

事實上,在1990年代,麥當勞相繼進入中東地區,佛里德曼的主張似乎是正確的。以色列建國後,與埃及、約旦、黎巴嫩等國爆發了近30年的戰爭,使得中東被稱為「火藥庫」。但是,在1994年,以色列與埃及,1996年與約旦,1998年與黎巴嫩相繼開設了麥當勞分店,這一時期,又一段時間就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基於這樣的背景,在2018年美朝峰會時,有外國媒體報導稱,如果在朝鮮半島創造出和平的氣氛時,也許平壤的麥當勞分店可能會出現。
三、在21世紀崩潰的拱形理論

但是,黃金拱理論並不適用於許多情況。這些情況包括199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對南斯拉夫的空襲,2006年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勢力的戰爭,以及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等。而麥當勞是有進入了參與戰爭的兩個國家的。但也有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麥當勞在於戰爭爆發之後就撤離。俄羅斯的麥當勞被當地公司收購,並在去年6月重新開張。招牌菜單上面的「大麥克」成為「大風行(big hit)」,還推出類似兒童套餐的Happy Meal等,這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假麥當勞」。俄羅斯政府其實是允許仿冒牌,而麥當勞無法提出損害賠償訴訟,因此他們感到焦慮不安。

這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問題,會擴大到以色列軍隊和真主黨的交戰等擴大,這可能會被預測是成為是反駁黃金拱型理論的案例,而這樣的一個預測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對於黃金拱型理論,金融時報指出:「即使社會中的中產階級增加,但對立仍然是人類固有的特性。21世紀重新開始的大國之間的競爭,這會提醒我們人類並不純粹是經濟動物。」據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報導,巴勒斯坦的加薩地帶和西岸地區都沒有麥當勞分店。
四、「和平的象徵」麥當勞,曾引導結束戰爭 ,但未來呢?

從社會現象來談過程政治,總會覺得好像較沒有直接關聯。但麥當勞卻是在二戰之後,代表社會繁榮的象徵。但看到以哈戰爭可能像烏俄戰爭一樣會拖延,這似乎告訴我們,新的國際政治正在從對抗中崛起。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院長丹‧史密斯(Dan Smith)表示,他對於「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特別感到擔憂,他說,「我們不能只談半斤八兩的事情,必須從整體來看。」他指出,一方面強調哈馬斯的暴力,另一方面只談及以色列對加薩地帶的空襲,但如我們從整體的狀況來看的話,就能找到危機的出口。

史密斯進一步表示,「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攻擊是令人震驚的,但如果回顧過去的10至15年,對於在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所發生事情,就不足為奇了。」他認為,完全消除哈馬斯或驅逐巴勒斯坦人離開加薩地帶是完全不現實的,因此唯一現實的解決方案是追求共存的未來。

史密斯警告,如果使用「力量」來對付「力量」,只會使情況惡化。自2001年的9/11事件以來,「美國一直在打擊恐怖主義,但恐怖主義卻只增加了。」儘管他預測以色列應會接受「兩國方案」以實現和平,但他也指出,實現「兩國方案」的前景可能很難,因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大多數人都贊成兩國方案,但實現兩國方案的政治基礎尚未建立。」

總之,史密斯對於全球兩個戰爭(包括烏俄戰爭)的早日結束和和平重建的分析和預測並不樂觀,但是他強調「安全的關鍵要素是《合作》。我們必須將《惡性循環》轉為《良性循環》。」希望麥當勞所代表的國際政治意義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