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你若選擇屈辱,屈辱過後仍得面對戰爭─諾曼第登陸80週年省思


日前中國對台軍演結束,我陸海空三軍部隊處在戰備前線承受壓力,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在視導海空軍司令部時指出,面對近期中共持續加大擾台力度,「空軍戰機的轟鳴,就是讓民眾安心的聲音;只要看到空軍鐵翼蔽空,民眾就安心」。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86694
但目前台灣的處境猶如當年的英國,有人主張對敵人堅定立場,也有人主張對敵人妥協,台灣需要有類似邱吉爾的人物出現。問題是,誰是邱吉爾,誰是張伯倫?大家心知肚明。
日前中國圍台軍演,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台灣本應全民團結一致對外,卻有網友故意散佈消息,說我國有空軍人員因為任務繁重,準備退役,有人認為這是敵人的認知作戰,希望不戰而屈服台灣軍民,真是想得美,可能讓他得逞嗎?
此事不禁讓人想起英國偉大空軍健兒,由於他們的奮鬥與犧牲,才拯救英國,也扭轉人類的命運,因為當年英國如果被德國併吞,世界後果將不堪設想。當時英國也有支持納粹德國的人士,要執政黨妥協。
今年6月6日適逢諾曼第登陸80週年即將到來,當年出生者,今年都80歲了!1944年6月6日,人類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目標法國諾曼第海灘,盟軍集結上千架滑翔機率先發動空降突襲、加上逾5000艘艦艇投入兩棲攻擊,橫越英吉利海峽,海空並進,發動代號為「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的諾曼第登陸戰役。https://youtu.be/mlX1FJD90JY?si=AW9u0RQD_VdhHP2W
當時蘇聯已經打贏史達林格勒的聖戰,從東方開始反攻,但若沒有盟軍從西邊夾擊,想擊敗德國並非易事,因為德國陸軍是當時歐洲第一強,沒有哪一國家可以單獨對抗他,所以盟國急需開闢第二戰場以分散德軍軍力,因此才有「大君主作戰」的計畫。

戰車登陸艦於奧馬哈海灘卸下補給品 /維基

諾曼第登陸前四年的1940年6月,納粹德國席捲歐洲,打敗英法聯軍,英法聯軍從敦克爾克海灘展開史無前例的大撤退。8月初,不列顛戰役正式打響,英德空軍展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戰,德軍每天平均出動飛機一千架次,而皇家空軍的飛機數與飛行員人數均處於劣勢,一個人每天必須執行三次左右的任務,然而英國空軍健兒照樣奮戰到底,給予德軍痛擊,讓德國空軍損失慘重。8月20日,邱吉爾在下議院讚揚空軍健兒的英勇表現:「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少的人對這麼多的人作出過這麼大的貢獻。」(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當時邱吉爾在國會的演講說:「讓我們勇敢地承擔義務,這樣如果大英帝國和她的聯邦可以留存千年的話,人們仍然會這麼說:這是他們最光輝的時刻。」「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若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我們要在空中、海上、沙灘與巷道作戰,我們決心奮戰到底,永不投降。」這些話鼓舞了大英帝國軍民在危難中奮起,度過英國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刻,所以戰後邱吉爾被英國人公認是英國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https://youtu.be/olt2zVfH4ws?si=otGv0xmpfMXsADXm
在發表演講之前,邱吉爾曾走訪民間各階層,問民眾是否希望接受納粹德國的招降,以免引來戰火,出乎意料之外,民眾紛紛反映:「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民眾比當時英國一些投機政客和孬種軍人有種,無形中帶給邱吉爾力量,才有日後國會他那篇著名的「永不妥協」演講稿。
到了9月7日,由於英國空軍的英勇抗敵,德國知難而退,停止空襲英國,令原本計畫登陸英國的「海獅作戰」嘎然而止,這是不列顛戰役的轉捩點。隔年,希特勒掉轉頭向東發動代號「巴巴羅薩」入侵蘇聯的軍事行動,以奪取俄國的石油、礦產等重要戰略資源。
邱吉爾領導英國軍民度過難關,直等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加入盟邦,歷經3年的休生養息,D-DAY來臨之前,駐守在英國的歐美聯軍,個個雖然興奮,卻心情沉重,因為未來生死未卜,極可能有去無回,然而為了自由、民主與人權,且在盟軍統帥艾森豪的精神激勵下,人人均以能參與此偉大的聖戰為榮。
1944年6月6日,當艾帥一聲令下,數千艘戰艦大砲齊轟後,登陸艦快速駛向諾曼第海灘,將士們在槍林彈雨中冒死前進,許多官兵不幸中槍紛紛倒下,一時血染沙灘,讓海灘瞬間變成人間地獄,天地同悲。
美、英、法、加聯軍登陸諾曼第海灘後,先光復法國,再與蘇聯聯手從東西方夾擊德國,攻佔柏林,逼死希特勒,審判所有納粹戰犯,為人類自由與尊嚴寫下最可歌可泣的一頁。https://youtu.be/KVzg5kXRhWs?si=uKxUKf2ixbmDeeYu
在《搶救雷恩大兵》電影中,米勒中尉奉命率領一班士兵搶救雷恩,來到一座小鎮找到雷恩,雷恩說他不能棄同袍於不顧,米勒於是決定與英國傘兵合作,共同死守橋頭堡,面對比自己人多又有虎型坦克做先鋒的德國黨衛軍精銳部隊,米勒一行人與傘兵毫不畏懼,與德軍展開激烈巷戰,大部份人不幸壯烈犧牲,包括米勒中尉,最後只剩下雷恩生還,完成上級交代任務,可歌可泣。雷恩晚年帶領子孫在米勒墓前喃喃自語:「我這一生是否活得有價值,值得你們捨身相救?」
https://youtu.be/bvZIBLeDOL4?si=nzlqm6DUMwnreXVT
每年的6月6日是諾曼地登陸(D-Day)紀念日,依照慣例,各國政要都會在諾曼地舉行慶典,以紀念當年光榮戰死的盟軍部隊。10年前,70週年紀念日,有超過300名來自英美法加的老傘兵來到法國諾曼第,重演當年跳傘降落法國的情景。https://youtu.be/B_I4uqKauek?si=4aPbsJzSlCG3opwi
當年雙方退役軍人在諾曼第相會,彼此抱頭痛哭,感慨生命無常,讓愛好和平的民族彼此爭戰,其中有位德軍當年曾用MG-42超高速機關槍殺死數千名盟軍,當天相會時感到懊悔不已。他當年本是愛好和平的年輕人,只因國民有服兵役義務,軍人有服從天職,不得不殺人,可見選舉時大家應理智投票,以免選中獨裁者,被他牽著鼻子走,則悔之晚矣。
當年這些在諾曼第登陸的盟國三軍將士,前撲後繼,慷慨捐軀,是盟軍最後贏得歐戰勝利的關鍵,他們的英名將照耀史冊,永垂不朽。哪像我們有些黃埔軍人,從以往「反共抗俄」時期的「神勇」激情,如今變只敢抗議竭力捍衛國家尊嚴的民主政府,然而對中國威權政府卻噤若寒蟬。
當年以納粹德國大軍之威猛,尚且不敢跨海侵略英國,而盟軍反攻法國諾曼第的登陸戰,只跨越比台灣海峽還狹窄的英法海峽,尚且要動用數千艘軍艦與軍機,如今中共的實力能比得上當年英美法加的聯軍嗎?何況當年盟軍師出有名,如今中共有嗎?中國的軍事行動能躲得過現在美日的太空天眼嗎?
瑞士正是世界典範,他們從不攻擊別國,也不忘加強自己國防,因此贏得世界尊重。二戰時,橫掃歐洲的德國也不敢入侵瑞士。以色列亦然,曾一國力戰多國,從未戰敗過,還曾派遣突擊隊到他國搶救人質,贏得世界肯定。為何我們不能以他們為典範,只想像腐敗的宋朝那樣,向敵人妥協?然而宋朝與敵人妥協結果又如何?

邱吉爾(左)、艾森豪(中)、蒙哥馬利/維基

邱吉爾也曾說:「勝利不是結束,失敗也不是終結,真正重要的是敢於繼續奮戰的勇氣」、「如果你已在歷練煉獄,請繼續往前邁進」、「偉大的代價是責任」,此與西點校訓「責任、榮譽、國家」互相輝映,所以英美國家能培養許多傑出政治家與偉大軍人,然而當今台灣有幾位政治人物與軍人有如此膽識與格局?其「責任、榮譽、國家」的觀念又何在?苟且偷生活到百歲又有何意義?
當年英國軍民深受邱吉爾演講的感動,上下一心,尤其是劍橋與牛津大學生,紛紛投效空軍,保衛祖國,沒有人嘲笑邱吉爾不自量力,將他們當炮灰,也因為他們的奮鬥與犧牲,終於擊退德國空軍,挽救祖國的命運,奠定反攻基礎。
邱吉爾功在國家,英國卻沒有為他立銅像、蓋紀念堂,更沒有派國家儀隊每天為他操槍致敬與站崗守衛。反觀八年抗戰從未反攻收復失土且在國共內戰中慘敗的老蔣,憑什麼到現在還被國家儀隊膜拜如神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9XbvTjMW6U
諾曼第登陸80週年給我們的省思是,忘戰必危,好戰必亡,只有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先自助爾後才會有人助。台灣不只需要類似邱吉爾的偉大政治家,也需要類似孫立人的偉大軍事家,文官有智慧,武官不怕死,則台灣永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