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球沸騰陷危機---澳洲天然災害頻傳且加劇,無法估計損失

2023年統計澳洲擁有約6千萬隻象徵物之袋鼠。(圖/網路)
2023年統計澳洲擁有約6千萬隻象徵物之袋鼠。(圖/網路)

壹、澳洲是全球最大煤炭和天然氣高碳燃料出口國,為此付出無法估計災難代價
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稱澳大利亞或澳洲,位南半球中北部、東半球東部的聯邦國家,是大洋洲面積最大、南半球面積第2大和全球面積第6大國家,國土囊括整塊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及聖誕島等數個島嶼,是世界上惟一領土覆蓋整個大陸國家,因此亦稱澳洲,國土總面積約7,692,300平方公里,與美國本土面積相當。依據2019年人口普查,全國約有2,522萬,居世界第54位,且擁有世界最多800萬隻無尾熊及6千萬隻象徵物袋鼠。澳洲沒有陸上鄰國,所有近鄰國家均與其隔海相望,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也是天然氣的最重要生產國之一,依據2022年ClimateScience資料,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澳洲近年一再遭受極端氣候衝擊,經歷史上最大的森林大火、數次嚴重乾旱、洪水等自然災害,估計蒙受約35億美元經濟損失。2022年東北海岸的海溫已比平均高出2~4℃,澳洲大堡礁在過去6年中發生3次白化後,正面臨特有的沿海生態大堡礁,出現珊瑚白化死亡和物種消失現象,這些都代表著因全球沸騰導致氣候更加極端、無法預測和更加危險。
歐洲聯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氣候監測機構證實,2023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一個月,全球均溫為16.95℃,首度7月比工業時代前均溫高出1.5℃。熱浪席捲全球,世界各國包括澳洲也都被極端高溫籠罩,乾旱、野火和洪水等氣候災難不斷相繼伴隨而至。聯合國業於2023年7月27日宣告,地球氣候已步入「全球沸騰」時代。澳洲富藏石油及天然氣,雖然國內對化石燃料的需求正在減少,但仍源源不絕向世界各地輸出,液化天然氣出口排名全球第3位,煤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印尼。澳洲是世界主要輸出高碳燃料及排碳大國之一,是全球不斷增溫與極端氣候惡化的幫兇,近年遭逢自然災害已付出無法估計代價,因此於2022年9月4日通過「氣候變遷法2022」,將2030年減碳43%及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入法。

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珊瑚礁研究中心,發現2020年發生白化的範圍,比起2016年、2017年更往南延伸。澳洲大堡礁名列世界遺產,40年後恐面臨降級危機。(圖/澳洲珊瑚礁研究中心)
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珊瑚礁研究中心,發現2020年發生白化的範圍,比起2016年、2017年更往南延伸。澳洲大堡礁名列世界遺產,40年後恐面臨降級危機。(圖/澳洲珊瑚礁研究中心)

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珊瑚礁研究中心,發現2020年發生白化的範圍,比起2016年、2017年更往南延伸。澳洲大堡礁名列世界遺產,40年後恐面臨降級危機。(圖/澳洲珊瑚礁研究中心)

貳、澳洲野火燒毀大片面積森林成為排碳大戶,全球沸騰更陷入加劇危機-
據澳洲氣象局《2020年氣候年報》,2011~2020 年是澳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年均溫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達1.5℃。2019年9月開始竄燒的澳洲叢林野火(bushfires)肆虐長達7個多月,燒毀境內超過21%的森林。據澳洲聯邦內政事務部統計,截至2020年3月,大火燒燬面積達1,710萬公頃,相當於4.7個臺灣,逾25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消防志工)、6人失蹤,超過2,500處房屋焚毀,估計4.8億動物燒死或因缺乏棲息地與糧食而喪生。災情以東岸最為嚴重,失控大火造成嚴重空污,濃煙甚至飄散到2,000公里外的紐西蘭。2020年1月NASA表示,由於前所未有的高溫和乾旱等因素,致形成異常焦積暴雲(PyroCb)事件,即由火災引起的雷暴,因近地面過熱的上升氣流所形成,隨上升氣流攜帶煙霧、氣體和塵埃等物質到高空,形成類似雷雨雲,但沒伴隨而來的雷暴雨。PyroCb煙霧抵達16公里高空的平流層,進入平流層後,從其源頭可傳播數千哩,而影響全球大氣。平流層中的濃煙會遮擋陽光導致局部降溫,煙塵則在重力作用影響下,下沉到地表附近,造成空氣品質惡化和健康風險。森林中的植物在燃燒過程中,原儲存於樹葉、樹根及樹幹中的碳被釋放,化為二氧化碳回歸大氣;而植被越茂密的地區就越容易讓野火延燒,植物被焚毀後整體釋出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多。因此森林理論上雖是理想的碳儲存槽,但在野火熱區內的大面積森林,反而成為「排碳大戶」。
NASA於2020年1月15日表示由煙霧分析數據顯示,澳洲野火的煙霧已大量飄進大西洋,並且隨著南半球西風帶持續漂流,很可能將繞地球傳播一圈,NASA於2022年1月12日稱,澳洲山火所產生的濃煙已經環繞地球一週並重回澳洲,這場震驚國際大災難,澳洲總理承認與氣候變遷有關。澳洲科學院更稱大火中,估計約有超過10億隻動物命喪火窟,重創澳洲本土獨特的生態系統,造成大量無尾熊死亡。澳洲曾擁有800萬隻無尾熊,但因人類大量砍伐森林及越來越嚴重的野火,燒毀無尾熊的棲息地和賴以維生的尤加利樹,使得數量銳減只剩4~30萬隻,澳洲特有野生物種正因野火、旱災、人類活動和全球暖化影響日漸消失。2022年2月11日澳洲政府宣布,將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以及首都特區的無尾熊列為「瀕危物種」。

2019~2020年澳洲叢林大火造成嚴重災難,天空一片橘紅灰暗。    圖/ 維基
2019~2020年澳洲叢林大火造成嚴重災難,天空一片橘紅灰暗。 圖/ 維基

2019~2020年澳洲叢林大火造成嚴重災難,天空一片橘紅灰暗。 圖/ 維基

2019~2020年澳洲長達7個多月火災,因近地面過熱的上升氣流,致形成異常焦積雲。(圖/網路媒體)
2019~2020年澳洲長達7個多月火災,因近地面過熱的上升氣流,致形成異常焦積雲。(圖/網路媒體)

2019~2020年澳洲長達7個多月火災,因近地面過熱的上升氣流,致形成異常焦積雲。(圖/網路媒體)

2019~2020年間澳洲森林大火,無尾熊棲地遭到嚴重破壞,已剩不到30萬隻。圖/翻拍ABC Brisbane臉書
2019~2020年間澳洲森林大火,無尾熊棲地遭到嚴重破壞,已剩不到30萬隻。圖/翻拍ABC Brisbane臉書

2019~2020年間澳洲森林大火,無尾熊棲地遭到嚴重破壞,已剩不到30萬隻。圖/翻拍ABC Brisbane臉書

参、近年澳洲年均溫明顯攀升,陷入沸騰危機並導致極端降雨事件
過去30年澳洲發生乾旱年數明顯增加,但異常降雨的年數也異常增加,由於2011~2020年澳洲年均溫,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約1.5℃,因大氣中的溫度上升時,大氣會儲存更多水氣,因而增加熱能,致天氣系統擁有更豐沛的能量,可釋放龐大雨量,造成暴雨引發毀滅性水患。若這種天氣型態持續不斷,同樣劇烈的降雨將更頻繁發生,而且每升溫一度,發生頻率將增加近一倍。
2021年1月澳洲發生大火時,幸好即時降雨,使火勢得以撲滅,然而劇烈大雨卻緊接著帶來洪災,當地居民因而禍不單行,2021年3月19日同樣在新南威爾斯州,遭逢百年一遇的嚴重水患,6天內降下900公釐雨量,超過3月平均值的3倍,造成河水暴漲,橋梁和道路因此中斷。2022年3月2日澳洲遭到「千年一遇」暴雨襲擊釀成洪水,第三大城市布里斯本主要幹道被淹沒,而這場洪水至少造成10人死亡。2022年7月新南威爾士州再次遭受洪水襲擊,18個月內遭遇4次大洪災,建築和道路被暴雨引發的洪水淹沒,約5萬居民緊急撤離。2022年10月澳洲暴雨持續一個多月,維多利亞省、新南威爾士省和塔斯馬尼亞等受災嚴重。近年澳洲遭遇一系列自然災害,包括洪災、森林火災和乾旱,使國家氣候政策面臨巨大挑戰。

澳洲暴雨成災,居民遭撤離。圖/Shae Laura
澳洲暴雨成災,居民遭撤離。圖/Shae Laura

澳洲暴雨成災,居民遭撤離。圖/Shae Laura

肆、近年侵襲澳洲熱帶氣旋更加劇烈
大部份侵襲澳洲地區的熱帶氣旋,通常都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期間發生。2021年4月11日熱帶氣旋蓮花(Seroja)於晚間登陸澳洲西部,造成嚴重災情,沿海小鎮卡爾巴里(Kalbarri)幾乎被夷為平地,稍偏內陸的北安普敦鎮也受災嚴重。
熱帶氣旋艾莉(Ellie)於2022年12月23日凌晨在澳洲北領地沿海登陸,2023年1月9日澳洲西北部因受熱帶氣旋侵襲,引發百年以來最嚴重的大洪水,災區在幾天之內就降下一整年的雨量,大草原變成一片汪洋,連袋鼠也遭殃,大片草原與林地都泡在黃澄澄的泥水中,一座城鎮橋樑也被洪水沖毀,受災最嚴重的金伯利地區在幾天內降下一年的雨量,部分城鎮交通中斷成孤島,必須以直升機疏散民眾或運送救災物資,連袋鼠等動物也遭殃,被當局形容這是當地百年來最嚴重的洪災。
2023年4月14日5級強烈熱帶氣旋伊爾莎(Ilsa)侵襲澳洲西北部,在人口稀少的西澳洲帕杜鎮(Pardoo)附近登陸,導致澳洲有史以來最強持續風速,達到平均每小時218公里;澳洲2007年由熱帶氣旋喬治(George)所締造的風速記錄是每小時194公里。
伍、結論
全球步入沸騰時代危機,此時急需落實減碳行動,但澳洲依賴化石燃料與採礦的企業,仍不斷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全球沸騰與極端氣候災難,包括野火、水災和乾旱,根據估算澳洲人民平均每年須為氣候變遷的衝擊,付出130億元澳幣的代價,而這並不包括生命與自然生態的損失。由於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不斷升高,強降雨機率將更高,在短期間內釋放過量雨水,因而導致洪水災難,澳洲部分地區這類複合型災難,發生頻率已增加約10%。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呼籲,各國應於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淨零,方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內。煤炭、石油、天然氣開採的企業,是助長氣候變遷的最大始作俑者,為加速淘汰化石燃料,必須制定氣候賠償基金,由煤炭、石油及天然氣業者負責支付其所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