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別叫我「東歐」

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在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外交事務⟫雙月刊發表了一篇「捍衛烏克蘭即捍衛台灣」專文,呼籲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應持續不斷地給予烏克蘭軍事、經濟及人道援助,「恢復歐洲大陸的既有秩序,同時壯大民主同盟,對抗俄中勾結。」⟪外交事務⟫在標題下介紹吳釗燮是「台灣外交部長、本月稍後將出任台灣國安會秘書長」。
吳外長的文章附和了1年前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3國總理在同刊物的共同撰文,該文提醒西方國家: 若結束戰爭是讓俄羅斯繼續據有克里米亞及烏東領土,對於這些顛倒歷史、挑起仇恨、侵略鄰國,即使死掉數十萬計平民也OK的獨裁瘋子來說,無異是開門揖盜,鼓勵他們繼續侵略。他們又說,如果讓俄羅斯戰勝,烏克蘭戰敗,「中歐」會是下一個。


這裡所謂「中歐」,在冷戰年代叫作「東歐」,冷戰已結束32年,但我看電視名嘴仍然是「東歐、中東歐」不離口。這種地緣政治的刻板印象,要改還真不容易。我派駐莫斯科時,聽台灣訪客講「蘇聯、蘇俄」,講了10多年,到後來已懶得去糾正人家。
今天從布拉格到布加勒斯特,已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東歐國家」或「東歐人」,或喜歡被人這樣稱呼。地理上,奧地利、希臘的位置比捷克還更東歐,但從沒人指這2國是「東歐國家」。
美國有學者寫了一本分析60年代東歐國家與蘇聯關係的書: ⟪北極熊與狐狸⟫,北極熊代表蘇聯,狐狸則代表前東德、波蘭、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利亞等6國。1隻北極熊加上6隻狐狸,曾經威震歐洲大陸達45年之久,主要原因是,她們都是工業化國家,號稱「第2世界」,2戰後初期的50-60年代,整體經濟成長速度甚至快過西歐國家。最重要的是,軍力非常強大,讓美國不得不威脅動用核武,以嚇阻東歐大軍輾壓西歐。
北極熊與狐狸的矛盾其實非常深刻。這6國歷史上及文化上更接近於中歐的德國與奧地利,宗教上也同屬天主教或基督教,第1次世界大戰前更是同屬1國,亦即奧匈帝國。2次大戰末期,6國陸續遭到蘇聯紅軍佔領,她們戰後淪為東歐集團一員,完全是蘇聯軍事佔領的結果,北極熊扶持了各國社會主義政權,對6隻狐狸擁有主從關係,匈牙利及捷克都曾爆發反蘇革命,最後都被蘇聯血腥鎮壓,領導人不是被處死,就是被送去莫斯科軟禁。「東歐」一詞,對於6國人民而言是不堪回首的。
我在1981年及1982年曾2度進入「鐵幕」內的東德,參加萊比錫國際商展,我2次都住1個多月,商展只是秀場,但走在大街小巷,已可看出東歐經濟社會的衰敗,技術停滯,缺乏競爭力,資金短缺,人民生活清苦。因此,1982年以後我國政府便沒有再參展,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台灣人才又開始進出東歐。那時的「東歐」已翻天覆地自由奔騰,有若解嚴後的台灣。
今天,「東歐」疆界稍有調整,東德併入統一的德國,捷克拆分為捷克與斯洛伐克2個主權國家,少了東德的「中歐」仍是6國。6國皆已完成第3波民主化,一如台灣,並進行了由中央計畫型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沒有了虛胖的農工生產值,賺進的錢都是紮實的強勢貨幣。2004年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及匈牙利成為歐盟一員,2007年保加利亞及羅馬利亞跟隨加入。看來,中歐6國8,800萬人民或許更喜歡被稱為「歐洲人」。
我在2012年左右曾重遊80年代住過的萊比錫及東柏林,想到我第1次到德國是從哥本哈根乘坐米格客機飛進東柏林,出來時,是由東柏林乘坐高架火車通過柏林圍牆的無人地帶進入西柏林,由一個森嚴樸素的世界,到充斥誘人櫥窗廣告的花花世界,真是恍如隔世。如你細細觀察,現今被稱為「德東地區」的前東德,還可看到共產黨統治留下的痕跡,經濟轉型沒有那麼快。不過,「德東地區」1,700萬德國人,現在應該都很高興不會再當「東歐人」吧。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統計,中歐6國每人GDP已達23,000美元,捷克更接近3萬美元,這種所得水準已不是中國的金錢外交能夠輕易收買的,更何況,6國政府與人民有國家遭俄國人45年控制的慘痛經驗,你中國卻要跟俄國建立「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在宣傳上,在物質上支援莫斯科的侵略戰爭,是可忍,孰不可忍?

德勒斯登天際線與易北河/維基
德勒斯登天際線與易北河/維基

德萊斯頓天際線與易北河/維基

相較於中國,台灣與中歐6國理念相近,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也一致,反而更有利於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台積電已決定今年內在德東的德勒斯登興建晶圓廠,台灣科技大廠紛紛進駐捷克。民間投資總是比較實在,政府投資常打水漂,元首訪問常是船過水無痕。我非常看好台灣廠商在中歐的發展前景。前進「中歐」的第1條禁忌是: 別叫我「東歐」,特別提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