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加速房地產國有化 重返社會主義路線─習近平師法毛澤東


一、517房市新政
中國政府在兩週前推出了房地產市場救援政策=「517房市新政」,但這看不見顯現的效果。相反地,市場狀況的惡化程度讓共產黨中央感到震驚。雖然提出了《大幅放寬住房貸款》及《大規模收購滯銷房產》的計畫,但其目標似乎並非真正為了拯救房地產市場,而是另有其目的。
毛澤東過去曾從地主手中奪取土地並分配給農民,以確立其權威,並控制經濟,而習近平主席或許也是正在考慮類似的政策。
中國經濟的危險信號是越來越明顯。5月17日,中國政府推出救援不動產市場的王牌手段,這被通稱為「517房市新政」,專家們對其進行了種種的分析,但這似乎不會成功。儘管在政策發布後僅僅兩週就斷言其會失敗,可能會為時過早,但根據6月初公布的數據,共產黨中央的經濟知情人士似乎對此感到震驚。
517新政策是5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會上所發表的,其名稱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發布當天,中國A股市場的不動產指數上漲了7%以上,這在一時之間引發了期待。
其內容大致分為三個金融政策和一個最後的王牌政策,一共是四項措施。
首先是降低購房的首期付款之比例。對於首套房,首付款最低降至15%;對於第二套房,首付款降至25%。其次,取消了購買房地之貸款的利率下限,並下調了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利率。
此外,中央銀行以低利率(1年期是1.75%,可以展期四次)向21家銀行提供30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因為這些資金,總額約5000億元的資金就流向地方國有企業,用於購買房地產市場上過剩的住宅庫存,並將其轉為保障性租賃住房(類似於廉價的低收入者住宅,像是國內的國民住宅)。這個第四項的政策=由國有企業購買房地產的政策被認為是防止房地產價格暴跌、支撐房地產價格水準的一種措施,這四個政策被總稱為「517房市新政」。
二、房地產貸款的條件雖已大幅放寬
這項政策推出至今已經超過兩週。中國超過20個省已經開始實施具體的措施。
以廣州為例,廣州根據通知,對於首套房的購房貸款利率設定為3.4%,第二套房設定為3.8%。順便一提的是,上海和深圳首套房為3.5%,第二套房為3.9%,略高於廣州。
在首次付款方面,廣州首套房為15%,二套房為25%;上海和深圳首套房為20%,二套房為30%。在購房者資格方面,廣州規定:非廣州市民戶籍,但在廣州市繳納社會保險超過半年以上者,在廣州的六個區,可以購買120平方公尺以下的住宅。

宣告破產的碧桂園集團,在馬來西亞柔佛州開發的住宅社區/維基

到目前為止,條件是必須繳納兩年的社會保險才能購房,而這次條件則是大幅放寬。上海和深圳的條件是稍微嚴格,要求根據區域的不同,其條件為最低繳納1至3年的社會保險。不僅是一線城市如廣州、上海和深圳,二線城市如武漢、合肥和長沙也相繼推出了這些具體的措施。
但是,這些措施是否真的促進了市民購房的意願呢?這兩週的情況所顯示出來的並非如此。
三、持續下跌的住宅銷售
合肥在5月末,商品住宅銷售額較4月末是下降了8.9%,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48.24%。無論是銷售面積、套數還是每平方公尺的價格都較上月有所下降,政策效果顯然看不見。
武漢和長沙的新建住宅的銷售額較上月增加了兩成,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三成,而且這僅限於新建住宅市場;如果包括二手住宅市場在內,據說實際上銷售額較上月相比,也是下降的。
這些數據當局尚未發布,所以實際情況不明。據《證券時報》的報導,二三線城市住宅平均銷售額較上月增長6%,但較去年同期則減少34%。南京、蘇州、重慶、福州、長春、嘉興、無錫、珠海的5月銷售額均較4月下降。從這些數據來看,並無法看出「517新政」的正面影響。
此外,中國政府所推出的房地產庫存回購政策也未必能拯救房地產市場。
習近平壓縮不動產泡沫的政策=「三條紅線」,導致民營大型開發商無法出售房地產的庫存。如果庫存無法出售,民營房地產企業就無法推動「保交樓」的政策,亦即把未完工的房地產完工,並交付給購房者。
企業只能破產,而留下未完工的「爛尾樓」。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民銀行創立了3000億元規模的保障性住房租賃貸款基金,21家國有銀行就利用該基金向《國有房地產企業》提供貸款,國有房地產企業就回購住房庫存並將之轉化為保障性租賃住房,作為銷售或出租的住宅來運營。這些執行單位就被稱為「國家隊」。
人民銀行還為了支持城市再開發計畫而創設了5000億元的擔保補充貸款制度,總規模到達1兆元。中國媒體還敲鑼打鼓地報導稱,這是一項歷史性規模的不動產市場救援政策。
雖然有人認為要等到年底才能判斷成效,但有人認為這項政策根本上不是為了拯救房地產市場。
四、收購賣不掉的住宅資金是不足夠的
其中一個根據是:無論怎麼看,資金都遠遠不夠。路透社引用了高盛的分析師和美國銀行的估算而報導說,中國的住宅滯銷庫存總計為13兆5000億元。而5000億元只能收購「二線城市」庫存的15%,而且這還是相當樂觀的估算。
根據中國天風證券的估算,截至2024年3月,中國的住宅庫存達到44億平方公尺。如果真的想要使房地產市場活絡起來,依據保守的估計,至少也需要減少7.7億平方公尺的庫存。即使按每套房為70平方公尺來計算,也需要收購約1100萬套房產,如果按照每套住宅70萬元到100萬元來估算的話,約需7到8兆元,甚至10兆元。
說起來,收購價格要設定在多少才算合理呢?本來,商品的價格應由市場機制決定,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失去了市場機制的功能。因此,收購價格就由黨和政府來決定。
五、改革開放路線的「走回頭路」

毛澤東讀報 wiki commons
毛澤東讀報 wiki commons

毛澤東讀報 wiki commons

回顧習近平這十年的經濟政策,可以明確地說,習近平的目標是要從改革開放路線走回毛澤東的老路。
鄧小平所提倡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而要擴大私有經濟。民營企業發展,市場經濟擴大,並透過市場經濟的共通規則使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相連接。
但是,在習近平上台之後,與國際資本相連接的民營企業家、與民營企業家有關的習近平政敵=紅二代(共產黨元老的家庭)政治家和官僚的勢力增強,習近平覺得這些對自己的獨裁統治構成威脅,因此政策就轉向壓縮民營企業家和紅二代資本家的影響力,這就是「國進民退」,也就是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監管,並推動主要產業的國有化。
這次的房地產庫存收購政策,表面上看起來是市場救援,實際上是為了低價收購自2020年以來房地產泡沫壓縮政策之下瀕臨破產的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資產,而對之進行接收。其目的是其實與毛澤東的血腥土地改革是相同的。
毛澤東的作法是從地主手中奪取土地分配給農民,以獲得農民的壓倒性支持,藉以確立權威,同時摧毀私營經濟,讓黨完全控制經濟。
而習近平的作法是:低價從民營企業收購住宅庫存,並將之轉為提供給低收入者的廉價保障性租賃住房,黨和習近平就藉此獲得人民的支持和向心力,以穩固習近平的獨裁統治。
這樣看來,517新政並不是救援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而是要將房地產市場去市場化,甚至是對房地產行業進行國有化,加速回歸過到去的社會主義政策。
六、「中國經濟崩潰」成為現實
這些習近平政權的方向性,人民都已經預見到了,因此,即便首付款比率降低、房貸利率降低,大家也不願意買房。隨著經濟整體走向社會主義化,私有財產的保障會越來越不穩定,房價只會下降,不會上升。
富裕階層會被剝奪,而貧困階層則會搶奪,這不是回到了「造反有理」的時代嗎?
如果這樣的看法是正確的話,那麼這項政策將是宣告改革開放時代的完全結束,模仿美國建立起來的中國銀行系統也會崩潰。中國的私有經濟、市場經濟可能會陷入功能失調。
此外,令人擔憂的是,中國銀行的人民存款總額最近是急劇減少。根據4月的金融統計數據,中國的存款總額在4月底為291.59兆元,僅在4月一個月內就減少了4兆元。
其中1.85兆元是人民個人的存款。中國當局解釋這是季節性的波動,預計到6月會回升,但許多觀察家認為:失業人數增加以及電、水、瓦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導致人民為了生活而動用存款,或者是富裕階層暗中將資金轉移到海外。
由於房地產市場和股市都在下跌,存款並沒有流到這些市場裡面。
過去有許多人預測「中國經濟會崩潰」,但當時無法具體想像這個崩潰會以何種形式來發生。頂多人們只是會想像中國會出現比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更大規模的事件。
但是,中國未來可能發生的,不僅僅是資本主義經濟中屢次所經歷的房地產泡沫崩潰,而是會摧毀市場經濟、美式金融以及資本主義經濟常識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