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印尼窮人沒有生病的權利

印尼靜思堂(左)印尼慈濟醫院(右) (圖:慈濟基金會)
印尼靜思堂(左)印尼慈濟醫院(右) (圖:慈濟基金會)

文:許苑杰(公職退休,高考及格)
筆者旅居印尼期間,曾走訪許多城市及郷村,發現40歲正當年富力強,以及年歲更大的長者,很多人都有缺落牙齒情形,心裡很覺納悶。直到太太到牙科診所洗牙後,才瞭解真正原因:原來洗一次牙的費用是台幣4千元,相當於中產階級半個月的薪資。
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平均薪資約400萬印尼盾,相當於台幣8千元。在其他城市如勿加、萬隆、泗水、三寶瓏、日惹等城市,則薪資更低。這種薪水收入,當然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由於天氣炎熱土地肥沃,天然資源豐沛,也養成他們樂天溫和懶散的習性。三分之一年輕人沒有工作,而貧富差距是印尼嚴重的問題,目前有1.1億人其每日生活費低於美金2元。
在雅加達,要看到醫療診所非常不容易,不像台灣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大醫院或小診所。有一次我路過一家大型醫院,特別走進去看看,發現求診病號不是很多,不像台彎大型醫院的門庭若市。不是印尼人不生病,而是生不起病,看不起病,只能望大醫院興嘆!大部份的人生病時,都是到藥局買成藥服用,有點像台灣50年前的情況。
在一些貧窮的家庭,5歲以下因生病或染疫而夭折的有20%,難怪全國平均壽命只有67歲。印尼5歲以下兒童最大致死原因是腹瀉,飲用水污染傳播引起痢疾常年位居死因之首;印尼人偏好吃油炸食物、抽煙人口多,導致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等與生活習慣相關的疾病成為主要致死病因。
整體地說,印尼醫療服務不足,醫療建設落後,專業醫護人員極為短缺,醫療設備水準相對低落。公部門初級保健中心的基礎設備不佳,有錢人寧願到國外就醫。 印尼雖於2014年推出國家健康保險計畫(JKN),健保覆蓋率超過八成以上,但對窮人而言,保費負擔仍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有一次和台商、僑胞談到印尼醫療問題,大家認為,醫療資源欠缺是所有開發中國家共同的問題。而台商或僑胞萬一病痛嚴重,都選擇回台灣治療,和在中國的台商一樣,生病寧可花機票錢回台灣享受醫療健保,一方面費用便宜,另一方面醫療品質佳。有一位老先生家住印尼機場附近,有病就回台灣治療很方便。
印尼政府鼓勵民間和外資投資醫療事業,期盼提高國民醫療水準,留住高端醫療客群。印尼最大的醫療集團──西羅亞醫院集團(Siloam Hospitals Group)設立二十多家分院,目標是增加到40家以上。
印尼是全球人口第四多的國家,但醫療資源不足,每1,000人只有1.36張病床,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3.6張。為了提高醫療服務的品質,慈濟印尼分會在首都雅加達興建大型綜合醫院,於2021年10月啟用,服務更多病人,成為印尼第一家有骨髓移植能力的醫院。
相較之下,台灣醫療水準高,健保制度讓民眾以低廉價格享受優質醫療服務,但也出現資源浪費現象。看看印尼的醫療現狀,台灣人更應知足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