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台灣書法藝術創作主體性的困境

元-趙孟頫-蘇軾赤壁賦-維基共享
元-趙孟頫-蘇軾赤壁賦-維基共享

日前筆者談論〈書法教育在台灣發展的主體性何在?〉一文,引起讀者進而質問,沒告訴大家「台灣書法主體性」該怎麼做?真是一言中的「大哉問」!
主體性(Subjectivity),又譯主觀性,在哲學語境中與意識、能動性、人格、真理的觀念有關。常見的定義是指主體的事物,作為擁有意識體驗的個人或個體,必須具有能動性的一個實體,意味著它對其他客體起作用的權力行使。在台灣「主體性」一詞的使用90年代後開始蓬勃發展,這是受到台灣意識日益高漲,助長了主體論述在政治場域的風行,彰顯出主體性概念與政治、文化日常實踐密不可分的關係。

董陽孜-山雨欲來風滿樓-台北市立美術館.
董陽孜-山雨欲來風滿樓-台北市立美術館.

董陽孜-山雨欲來風滿樓-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灣書法教育既然是殖民政策「洗腦教育」的一環,目前檯面上書家捍衛的是中國文化,可以說深具黨國意識鐵桿的一群;尤其在這龐大的中國文化「黑洞」(black hole)磁吸效應下,無論是官方或民間書法教育很難擺脫幾千年的漢字美學文化思想,更奢談建立自我意識的「主體性書法」!?
是以,台灣書法創作的主體性「典範」(model)在何處?如何開啟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基本概念實驗、實踐的根本變化?可謂「前不見古人,後無來者」而愴然涕下的困境。因此,本文亦僅止於對於當下書法主體性的困境加以描述,藉此拋磚引玉,或許激起「江山代代有人出」的英雄豪傑,建構出屬於「台灣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

陳慶坤-福爾摩沙噩夢來自海上
陳慶坤-福爾摩沙噩夢來自海上

陳慶坤-福爾摩沙噩夢來自海上

首先釐清「台灣書法」的定義。寬泛而言,台灣人寫的書法作品皆可謂「台灣書法」,但問題是,它更屬於「中國書法」的範疇,無論從書寫的內容、形式、技巧並沒有所謂真正「台灣書法」的存在。例如「日本書道」它是獨立存在於中國書法意識美學,擁有自我的審美觀與書寫特質的日本文化所有。直而言之,因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大中國」殖民文化意識貫穿台灣人的意識思考而缺乏主體性,故無「台灣書法」這一概念。
當然近代台灣書法亦深受西方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藝術思潮的影響,在當代社會結構、現代藝術環境下,「現代書法」應運而生;「現代書法」企圖跳脫中國傳統書法的窠臼,確實也為台灣書法藝術創作注入新的血液,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遺憾的是這些創新現代書法家,有者依然高揭中國書法歷史、美學內涵的大纛,意欲復興中國書法文化的「蠶變」再造,很難定義所謂台灣書法。甚至一些形式主義的書寫行動、展演,被視為「野狐禪」的荒謬性的少數存在?

陳慶坤-獨立
陳慶坤-獨立

陳慶坤-獨立

「現代書法」彷彿看到台灣書法的一道曙光,可惜的是,並沒有激起普遍性的共通之道,成為與「文化創意產業」合流的商業設計,淪為高尚品牌市場行銷標的;另一方面,將書法書寫的「圖像化」也成為末流中的末流,在此姑且略過不論。
目前台灣書法作品內容,大多從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漢賦唐詩宋詞、箴言雋語等精煉篇章,追尋「文采」與「書體」並茂的文人典範。在各種名目的書法展中滿壁風動的書法作品,不是唐詩宋詞就是佛教經文的抄襲與複製;例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等等內容充斥著書法市場。若是說中國文人歷經帝王政治的壓抑、迫害,以書法、文學藝術表達滿腔憤懣,造就璀璨的中國人文精神文化,那麼現代的書家僅能剽竊、複製,滿足自我書寫技巧的玩弄而已!

元-鄭思肖-墨蘭圖-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元-鄭思肖-墨蘭圖-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元-鄭思肖-墨蘭圖-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因此,台灣書法如何表現台灣自我的主體性?應從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的情感開始。台灣人面對統獨意識的精神分裂凌遲、對岸中國共產黨日夜威懾恐嚇、自由民主制度的虛弱與危機,卻很難在書法作品看到它的詠嘆、表現?至悲無淚、至痛無聲掩蓋在中國文人雅士的筆情墨韻之中。
法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1866-1944):「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台灣書家要用寫的、用畫的表達對這一片土地的關懷,才是表現台灣「自我主體性」的書法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