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台灣歷史從1582年起算已有442年

葡萄牙在1996年發行的一枚硬幣200Escudos(200盾銅板),是以1582年葡萄牙人「發現台灣」作為主題。該枚200盾銅板顯示的圖案可謂觀察入微,不論幣面的符號、象徵都有深入考究與歷史依據。其中在幣面正、反面邊緣以凸點總綰最上沿的一顆「梅花」,並在該枚反面左邊以一枝「折枝」的梅花作為裝飾,與葡萄牙國徽並置,底下刻鏤「1996」發行年代。「梅花」是中華民國的國花,出現在葡萄牙這一枚硬幣,表示90年代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續存的政治現實,迎合台灣當局的國際歷史現況。

葡萄牙1996發行的200盾銅板-反面-作者拍攝.

其次,在銅幣正面是它主題呈現的意義所在,首先映入視覺的是一艘中式戎克船(junk),雙桅張滿竹篾編成的風帆,乘風破浪前進;船的右邊是台灣地圖,圖底邊刻著l. Formosa,底下並將「1582」置於中央,同時雙雙展示「TAIWAN」與「台灣」的字樣。
葡萄牙在1996年發行這一枚銅幣,是以1582年葡萄牙人「發現台灣」作為主題,藉以標示著葡萄牙與福爾摩沙一次空前、重要的「陌生文明」接觸。而所謂「發現台灣」應該指的是該年在台灣發生的一樁船難事件。16世紀歐洲殖民主義興起,往來台灣海峽貿易、文化交流的船隻絡繹於途,在台灣海峽發生船難事件應該時有所聞,只是都沒有文獻記錄下來。

菲律賓男童與原住民對談-陳慶坤作品

直至1582年7月6日從澳門出發的一艘戎客船,滿載貴重貨物出發前往日本貿易,中途卻遇上颱風擱淺在福爾摩沙海岸,這次船難事件當年也算是一件轟動的新聞,造就了西方文獻首次記載、登錄台灣的記錄。當時從到麻六甲到澳門的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得知此船難消息,也記載著:「過去一年多次發生船隻失事,特別在福爾摩沙慘重損失了一船赴日本貿易的貴重貨物。」可以說西方文明與福爾摩沙文明以一種有意識、自願性和積極主動的近距離接觸(Close encounter),與原住民文明溝通的歷史詩篇。

原住民第一次見識到西方火槍-陳慶坤作品

過去,台灣史大多從1624年荷蘭殖民台灣開始起算,但以有文字記載可資引證的歷史應該可以從1582年這次船難開始。因為這次事件有三位歷劫歸返澳門的神父,書寫向教會報告的完整資料,目前存放於葡萄牙國家圖書館;復有台灣學者將其翻譯並加以研究的專書、論文在台灣發表。因此,從1582年葡萄牙登陸台灣到1624年荷蘭建城殖民台灣有42年之差;換言之,台灣歷史將可從「荷西」往前推展42年,台灣歷史的縱深延長了442年,而不是現在所說的400年。

矗立在台灣的第一座教堂與十字架-陳慶坤作品-

而且1582年船難事件締造了,台灣接觸西方文明開端的史無前例事件:
一、神父看到好像是插著「白紙條」的王冠,其實是台灣原住民在頭上插羽毛的傳統。還有他們全身赤裸僅以遮羞布掩蔽,髮長及耳披頭散髮,這也是台灣目前所知道,在西方文獻中關於台灣土著民族外在造型描述的最早紀錄。
二、桑切斯(Alonso Sánchez)神父從馬尼拉帶來的呂宋島男孩,與搶船的原住民交談,還跟著他們走向深山部落展現友誼的邀請;可見台灣南島語系的民族與菲律賓原住民有血統上的關係,可能緣起於男孩母語與西拉雅語之間亙古的連結。
三、葡萄牙人展示了火繩槍,可以想像開天闢地以來,台灣原住民第一次看到槍枝,接觸到現代武器,見識到子彈威力的強大。槍枝在往後的三百餘年原住民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四、船難者建立新營地,包括設有聖壇的小禮拜堂,神父還在山丘上立起十字架,這是在台灣島上豎立的第一個十字架,也是第一座教堂。
五、葡萄牙人因為一場船難而登陸台灣,開啟了台灣與歐洲之間的交流,接著西班牙人與荷蘭人陸續來台,奠定、確立了美麗島「Formosa」是台灣的美稱。

1640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維基共享.

因此,葡萄牙發行200盾的銅幣,把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時代與台灣密切的關係的歷史榮光完全呈現;再加上1582年7月6日這得特殊的日子,銅幣上「1582」成就了葡萄牙與福爾摩沙的深刻歷史記憶,台灣歷史的起算從這裡開始,應是無庸置疑。
筆者在2023年以繪本、繪文的方式書寫台灣,發表《福爾摩沙陌生文明的近距離接觸》繪本,並在桃園文化中心、台北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展示這一系列的作品,其目的即在於推廣、宣示台灣歷史應從1582年起算的理念,值得歷史、教育學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