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國際詩交流與翻譯──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6-6)

文/李魁賢(世界詩人運動組織PPdM亞洲副會長)

2017年6月去西班牙,出席佮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赫迪雅.嘉德霍姆(Khédija Gadhoum)參加2016年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時,講好合作編譯出版的漢英西三語詩選《台灣心聲》(Voces desde Taiwán / Voices from Taiwan, Cuadernos del Laberinto 2017),在Avila的Alma Mater文化中心、馬德里書展、佮馬德里通俗藝術暨傳統博物館三位所在,舉辦新書發表會佮念詩,由台灣駐西班牙代表處贊助出版,柯森耀大使也熱烈出席引言。這本詩選集後來出版哥倫比亞版漢西雙語本,改名做《台灣不是名詞》(Taiwán No Es Un Nombre, 波哥大 Editorial Escarabajo S.A.S. 2020)。

2018年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帶領國內外詩人拜訪總統府,由陳建仁副總統接見

2018年1月組織3位台灣詩人的代表團,去突尼西亞參加第5屆西迪布塞(Sidi Bou Saïd)國際詩歌節,承蒙本籍突尼西亞的美國詩人赫迪雅.嘉德霍姆介紹,台灣詩人頭一擺進入非洲交流。會後,會長勞福.達赫勞儀(Raouf Dakhlaoui)親身開車載三位台灣詩人旅遊突尼西亞五日,參觀各地古蹟。回國前一晚,詩歌節主席莫耶茲.馬傑德(Moëz Majed)報告好消息,講記者在媒體上熱烈報導,於突尼西亞,甚至阿拉伯語世界,頭一擺看到台灣詩人參與,對雙方詩交流是真好機會,對未來充滿期待。

2019年4月單獨去希臘中部地區艾維亞島(Evia),參加第2屆希臘哈爾基斯(Chalkida)國際詩歌節,大會主辦人女詩人馬麗雅.宓思特里奧悌(Maria Mistrioti)用希臘文翻譯我的詩四首,印入2023年5月舉辦的第3屆哈爾基斯國際詩歌節大會詩選《奧德賽》(Odysseys),可惜我因為已經濟歲無方便出國。
2019年5月組織3位台灣詩人的代表團,去羅馬尼亞參加第6屆雅西(Iasi)國際詩歌節,大會為我出版羅馬尼亞文譯本詩集《存在或不存在》(Existență sau Non-existență, Editura 24 ore 2019),以野柳女王頭岩石相片做封面,譯者羅馬尼亞詩人數學教授艾蓮娜.波佩斯古(Elena Popescu),另外安排佇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新書發表會,由羅馬尼亞文化協會(羅馬尼亞文化部佮羅馬尼亞作家聯盟以外的主要文化團體),聯合布加勒斯特大學主辦。會後,波佩斯古教授翻譯林鷺佮陳秀珍的詩,於幾個羅馬尼亞雜誌發表,又復編譯出版《無共款的自由》(Libertăţi în diversitate, Pelerin 2019),對伊翻譯出版過我的四本詩集,選出72首,編成一本選集。
2019年12月組織5位台灣詩人的代表團,去墨西哥參加鳳凰巢出版社第1屆國際詩歌節,安排去瓜達拉哈拉市,參觀第33屆瓜達拉哈拉書展FIL(全名是 Feria Internacional del Libro de Guadalajara),是美洲上大規模的書展,於書展會場出席我的西班牙詩集《兩弦》(Desde dos cuerdas)佮所編出席詩人選集《雪的聲音》(el sonido de la nieve)西班牙譯本新書發表會。隔轉年,鳳凰巢出版社(Ediciones El nido del fénix)復出版我編的台灣詩人選集《海的情歌》(La canción de amor que llegó del mar, 2020),包含18位台灣詩人作品。
人講相交陪,禮貌上該有來有去,外國詩人安爾共咱翻譯,我也相對翻譯外國詩作,分享國內讀者。佳哉有秀威科技資訊公司支援,特別為我設【名流詩叢】,到旦出版50種,自2016年至2023年,這七年中間出版漢譯詩集有38本,包括亞洲、美洲、歐洲、非洲,佮中東阿拉伯世界,這五個地區的詩人作品,部份於外國出版。
另外,2016年起為淡水文化基金會策劃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編印《詩情海陸》5本佮《福爾摩莎詩選》5本,以及精選集《淡水五年詩選》,前後邀請五個地區來台灣參加詩人已經有35國共88人次,出席率總平均大約七成。統計這48本漢譯詩總共大約兩千首。
由此可見,從事國際詩交流,譯詩是上費精神佮時間,遮濟年來我差不多全力囥在茲,反倒轉來講,因為有譯詩,才有法度給國際詩交流產生實績效果,台灣詩欲佇國際詩壇被人看會著、看有夠重,咱該繼續努力!
詩無國界,干單有語文的差別,該借用翻譯做交通,所以從事國際詩交流上要緊就是該靠翻譯做媒人,但是世界各國欲揣會曉台灣通用的華語或者台語,翻譯做伊等本國語文,真僫揣,若有人會曉,也無一定會曉翻譯,或者願意翻譯,上方便的變步,就是透過國際通用的語文,特別是英文。語文只是工具,從事翻譯的動機是意願,我的經驗是交情,俗語講「見面三分情」,熟識交朋友了後,詩若有受著感動,就會產生翻譯的意願,這是上蓋基本的關鍵。翻譯了後,若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國際詩交流的橋就搭好完成。安爾講較緊,但是出版才真正是困難的上尾關,何況在外國若無知名度,出版社毋敢接受,所以特別重要的條件,第一是出版社編輯共款受到詩作感動,第二是看翻譯者的背書佮交情。
國際詩交流的翻譯經驗,講來有滿腹的苦湯,萬幸是也有得到少寡成果,也值得自我安慰。
(本文摘錄自李魁賢著《詩無所不在》回憶錄,第22章「 國際詩交流的實際翻譯經驗」,即將由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