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在自己土地上流浪的陌生人

昨天(1/10)參加台灣教授協會所主辦:「走揣正港台北人,koh看咱台北ê天空」座談會。主持人是台教會副會長陳月妙教授,以日治時期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所著《花開ê季節》新書發表會為引導,闡釋作為「台語」在黨國時期被禁聲、壓抑的苦悶。還有「與談人」台語文開拓先鋒陳明仁老師,說明台語書寫創作的經歷過程,朗讀「前衛出版社」為他出版的散文篇章。
「走揣正港台北人,koh看咱台北ê天空」,2024年的台北為何我們還在、需要尋找「正港台北人」?所謂欲意尋找「揭露」即表示一方的被「遮掩」消逝;意義在於喚回逐漸被時代取代的台語表述能力,以台語描寫、表現正港台灣人生活方式與語言價值意義。否則,失去主體意識的台灣人卻淪為在自己土地上流浪的陌生人?

「走揣正港台北人」主持人陳月妙教授

中國國民黨竊佔台灣,發生228事件與日後長達38年恐怖戒嚴,日治時代原本一片湛藍疏朗的台北天空,蒙上灰濛濛的哀嘆。詮釋台灣的語言開始由流亡台灣權貴難民政府所把持,例如1971年白先勇所發表的短篇小說集《臺北人》。小說雖以「台北」為名,然書中所寫的並非台北人的故事,或對台北的感情,而是描寫「落魄戶」遷台外省族群在台北生活窘境,哀嘆黨國時代興衰和人世滄桑感嘆。所以「koh看咱台北ê天空」我們是需要努力的尋找!
台灣被殖民的滄桑史,語言的詮釋權往往任由殖民者的無情宰制與扭曲,在黨國時期「台語」被「汙名」為粗俗沒有文化涵養的象徵。70年代的「鄉土文學」描繪出穿著藍白拖、口嚼檳榔、出口成「髒」的形象?殺豬屠夫成為難以脫離語言與住民形象宿命的關係。但更悲慘的還不在此,接下來要消滅台灣人的抵抗意識,除了汙衊其形象之外,黨國極權主義者更祭出「禁絕地方語言」的殺手鐧,從根刨除台灣人的記憶與思考。
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被聯合國驅離,搖搖欲墜的獨裁者實施「中國化」以禁播黃俊雄布袋戲,理由竟然是「妨害農工正常作息」。造成台灣人語言流失的罪魁禍首,指向1974年宋楚瑜當新聞局長後,政府推行國語政策,消滅台語就不再偷偷摸摸,成了雷厲風行的公開政策。在學校說「方言」被抓到就是罰錢、掛狗牌、掃廁所,中午日正當中操場罰站的下場。1985年新聞局還擬定更嚴厲的「語文法」,明定會議、公務、公開演講、公共場所交談、各級學校實施教育、大眾傳播等都要使用「標準國語」。

與談人陳明仁老師

不過已故國寶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曾經表示:「那個宋楚瑜擔任新聞局長後,才開放台語。」恢復在電視撥放「劍光戲」雲州大儒俠,也因此對殖民者感謝莫名?台灣人的奴性可從這裡窺視豹斑!就像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台灣人竟然感動到痛哭流涕一般的荒謬。
台灣本土語言包含台語、客語以及所有原住民語言,根據2020年教育部「台灣本土語言調查報告」顯示,所有本土語言皆面臨程度不一的世代傳承危機,流失情形每況愈下,即使2001年開始將本土語言納入國小必修課程,但對學生本土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乃緣木求魚。
北京話(國語)「宰制」台灣人,台灣人不會用台灣話成為迷失自我的一群人,自己的故鄉成為自我流落的他鄉;在自己土地上流浪的陌生人?至今依然失魂落魄的晃蕩在黨國威權體制所炮烙的傷痕無以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