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外企遠離 中國自作自受

美國顧問公司貝恩公司(Bain and Company)經常對中國財經、消費趨勢做調查/貝恩公司網站
美國顧問公司貝恩公司(Bain and Company)經常對中國財經、消費趨勢做調查/貝恩公司網站

中國政府和企業甜言蜜語鼓勵外國企業留在中國開展業務,但現實並非如此美好。

儘管中國官方強調要對企業採取開放態度,表示歡迎外國來投資,但在中國做生意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困難。外資企業經營階層一邊談論如何在中國從事經營,另一邊把美元、日元、歐元、英鎊、韓元和各種資金轉往其他國家。對於相關人員來說,形勢很嚴峻,最艱難的事態擺在中國眼前。

中國說一套做一套

如果只從官方公告來看,貿易和投資前景無疑看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近日表示,「我們將繼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與各國企業共用中國市場和開放紅利。」、「中國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一切願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國家,我們都願意與他們相向而行,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繁榮發展。」

從商業角度來看,美國摩根大通銀行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es "Jamie" Dimon)呼籲美中之間要進行“真正的接觸(engagement)”。在上海擁有特斯拉工廠的企業家馬斯克會見了當時擔任中國外交部長的秦剛,表達拒絕美國和中國經濟脫鉤的觀點。

但是,現實發生的與對外漂亮的說詞,卻是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經營的外國顧問公司、審計公司(Audit Firm)和律師事務所,最近都成為中國安全部門調查的對象。

根據美國企業調查公司明茨集團 (Mintz Group) 報告,三月份中國安全官員突然襲擊該公司的辦公室,有五名員工被拘留。美國顧問公司貝恩公司(Bain and Company)也表示,其上海辦事處遭到同樣的突擊搜索。當時,員工僅只是受到審問,並未被拘留。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治安當局正在調查凱盛融英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Capvision Parters)。

無論那一個案件,中國政府當局都僅以“國家安全上的考慮”作為調查的理由,政府僅僅只是做了含糊的解釋。中國的美國商會會長邁克爾·哈特認為,這些企業在業務中所收集的資訊是與調查有關的,他據此提出如下的質問:「當我們無法對未來的合作夥伴,實施詳細的事前調查時,我們如何規劃未來的投資計畫?」

中國不再是首選投資地

因為一連串調查造成的不確定性,妨礙了中國政府想要增強外國投資的願望;不只如此,中國當局在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及其影響當中,實施特別嚴格的封鎖和檢疫,讓人們對於中國濟經的信賴度之評價就產生懷疑,這就損傷了中國做為外國投資場所的吸引力。

另一個負面因素是中國的工資增長速度快於先進國家和亞洲各國。美國前總統川普所提出,並由現任總統拜登所維持的對中關稅,也使中國的吸引力更加減弱。

所有這些因素相加在一起,就可以在外商和投資人之間看到一股無法允許中國政府政策的態度正擴展開來,這不僅是不允許有不明原因的安全調查,還有不允許中國政府要求外國企業與中國的合作夥伴企業分享自己獨有的技術等政策。

這些擔憂在《針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企業和其他外資企業為對象所實施的問卷調查》中,就很清楚地顯現出來。在中國的美國商會於最近所做的一項調查當中,中國從首選的投資國之上位滑落下來,而這是第 25 年以來首次的滑落。調查結果的總結是如下:「擴大投資的意願和戰略的優先程度正在下降。」在中國的歐盟商會所進行的一項調查也可以看到其企業有著相同心態的變化。

因為這個緣故,日本、韓國、歐美的資金紛紛尋求中國以外的投資國。在過去曾經是高度獨立和自由的“特別行政區”香港,有數十家公司因為對中國政府強化高壓統制反彈,而已經遷往新加坡等亞洲的其他地區。美國物流巨頭聯邦快遞(Fedex)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大部分搬走的企業還是與金融有關的企業。

根據專門研究航運業的雜誌《Freight Caviar》一項調查發現,約有70家公司計劃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特別是印度、泰國、台灣和越南。大企業的韓國三星與美國的蘋果當然也被包含在內。

三星徹底關閉了過去在中國生產手機的大型工廠,並大幅裁減了在中國的員工,而目前正在印度建設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蘋果雖然還沒有到達完全關閉的程度,但計劃將部分的業務基地遷往越南,並將其手錶和iPad的業務遷往印度。

外企遠離是中國自己造業

事情的發展顯然不利於中國。外國企業的反思和脫逃的動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領導階層的行為,可以說中國是在自作自受。這並不是個別或一連串的政策決定有問題,而是中國威權主義體制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政府不太可能找到可以扭轉局面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