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師聯盟論壇】 從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到臺大牙醫學系


從2007年夏天開始,臺大牙醫學系系方開始逐步對系館展開整修計畫,臺大牙醫系館是位於臺大醫院舊院區(又稱西址),靠近青島西路及公園路路口(參考圖一,臺大醫院西址配置圖一樓),系館是我在臺大學習生涯的八年中陪伴我的地方,五年的牙醫學生、一年的牙科實習醫師及兩年的研究生。當時我偶而回母校系館走動,便開始思索著,在整修系館前應如何紀錄系館的原貌及如何保存其內的文物及相關資料,這棟我曾在此進出八年,作為臺大牙醫系館的建築物,在過去的歷史中,她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有趣的是,在歷史的研究中,我們常看到的是針對一個人物、一個機構或一個團體,分析其發展的脈絡及其影響,但卻鮮少看到是針對一棟建築物,關照其歷史沿革。

圖一 臺大醫院西址配置圖一樓(局部),紅色框為臺大牙醫系館所在位置。

正好我在2007年修讀已故的范燕秋老師在臺師大臺灣史研究所開設的「臺灣醫療史研究」課程,在這個課堂上我完成一篇「從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到臺大牙醫學系」的報告,時隔17年,重新翻開來看,更發覺得這棟現為臺大牙醫系館的建築物確實乘載著不簡單的歷史記憶。
臺大醫院舊院區西側第九棟(九西)建物在日治時期為傳染病棟,故另設面西之玄關(圖一),整體建物保存良好,一樓為臺大醫院牙科部門診區域,而一般臺大牙醫學系師生們口中的系館,則是指九西整棟建築。在我回顧臺大牙醫系館的歷史時,發現她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可惜似乎已經被遺忘了,就連臺大牙醫學系的師生們也鮮少人知道她的過去,對臺灣生物醫學發展有重大貢獻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U. 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No. 2,NAMRU-2)就設置其中(圖二)。

圖二 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NAMRU-2)建築物,資料來源:https://apps.dtic.mil/sti/pdfs/AD0669709.pdf。

美國海軍為了支援海外作戰,預防地區性疾病對戰力的影響,於1955年在臺美雙方同意之下,成立了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並將總部設在臺北(臺大牙醫系館現址)。美國海軍在其本土以及世界各地皆成立類似的機構,但仍以NAMRU-2的規模最大,所做的貢獻也最多。在臺灣的二十幾年中(最後因中美斷交而在1979年3月遷往菲律賓馬尼拉),她發展了許多適用於亞洲地區的醫學技術,對臺灣乃至於整個西太平洋的基礎醫學貢獻極大,尤其是微生物及以蚊子為媒介傳染的疾病研究。NAMRU-2在臺最盛時期,在美國大量物力、財力及人力的支援之下,是當時全太平洋地區最優秀的醫學研究所,也可說是頂尖的研究機構。只可惜當機構撤離之時,並無作好傳承及延續,不然臺灣現在的生物醫學必然還會有不一樣的風貌出現。
要了解NAMRU-2對臺灣生物醫學的影響,須先檢視NAMRU-2的研究成果。NAMRU-2在臺灣的24年裡,研究的內容有瘧疾、血絲蟲病、恙蟲病,在寄生蟲疾病方面則包括毛線蟲病(capillariasis)、利什曼原蟲病(leishmaniasis)、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在病毒研究最有名的則是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瘧疾及血絲蟲等疾病在當時臺灣政府的加強預防之下,已有相當的成果。所以NAMRU-2在這方面介入較少,但NAMRU-2在日本腦炎方面的研究則有豐碩的成果。
日本腦炎是一種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疾病,每年大都在五至七月間流行,會造成兒童的腦炎,嚴重的會造成癡呆症或致死。以往日本腦炎的原因未被重視,是因為早期年代瘧疾過於猖獗。在日治時期,只要是不明原因的發高燒,一般就會聯想到瘧疾,所以日本腦炎的重要性在當時顯現不出。直到戰後,臺灣政府努力撲滅瘧疾,日本腦炎問題才真正被重視。為了防治日本腦炎,就要瞭解日本腦炎如何傳染,當時日本腦炎每年都有再度流行的發生模式,NAMRU-2企圖找出日本腦炎如何每年都會流行。在經過多種的實驗以及全臺灣蚊子的採集後,NAMRU-2的結論是:病毒可能藉斑蚊的卵過冬,斑蚊的卵有別於家蚊的卵則可以耐乾不死,到了隔年雨季,雨來了才孵化。所以日本腦炎病毒是藉斑蚊的卵過冬,而非由侯鳥傳入。有了以上的基礎研究,進行防治工作時才有所依據。因此,這些研究對臺灣的日本腦炎及其他疾病防治有很大的貢獻。
除了日本腦炎之外,因為野外哺乳動物的疾病能反映人類疾病的潛在危機(現代的人畜共通疾病問題),所以從事野外動物疾病調查時,野生動物的分類是十分重要。因此,NAMRU-2在臺灣也進行部份的哺乳動物分類,進而也發現很多臺灣特有的新品種。此外,NAMRU-2在組織培養也十分傑出,尤其著名的是節肢動物的細胞培養。NAMRU-2分別從熱帶家蚊和三斑家蚊培養出這兩種蚊子的細胞系,並供實驗使用。蜱的細胞系也是由NAMRU-2做出來,而這些細胞培養可供病毒及疾病診斷之用,極具研究及實用價值。
NAMRU-2也做了許多關於傳染疾病的研究,而這些傳染疾病都跟昆蟲(所謂的衛生昆蟲如蚊、蠅、蚤、白蛉子等)有很大的關係。這些研究過程並不簡單,NAMRU-2的成員為了收集動物的活體標本,足跡遍布到臺灣的高山及離島,為的就是收集更多種類的研究樣本,不只消耗金錢更耗費人力。NAMRU-2所堅持的研究精神已經超越這些熱帶疾病的研究成果本身,NAMRU-2的精神更是值得效法。基礎生物醫學的研究往往不見得有成果,或無法有立即的成效,是需要有毅力持續下去。所以NAMRU-2留下來的資產,不只是研究成果,還有其研究典範及研究精神,而最令人覺得遺憾的是,其研究典範及事跡,隨著撤離而被遺忘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NAMRU-2成立以前,這棟現在作為臺大牙醫系館的建築物,在戰後有一段時間是作為「臺大醫院附設高級護理職業學校」(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School of Nursing)的校舍(圖三),一樓還是醫院使用,是住院醫師宿舍,而二至四樓則是臺大護校的空間。

圖三 臺大護校門口,資料來源:https://ntuhisgal.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_72.html。

NAMRU-2在1979年3月遷往菲律賓,而後在1983年2月,臺大基礎醫學大樓開工,1983年4月原臺大牙醫學系舊系館搬遷改修開始,同年6月完工,臺大牙醫學系進駐NAMRU-2原址。今日的臺大牙醫學系雖然不是繼承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典範及精神的單位或機構,但她也同時發揮了教育、醫療服務及學術研究三項功能,系館的一樓是牙科門診區之一,而二至四樓是學院及系所辦公室、教室、學生實驗室及研究室。與NAMRU-2一樣,臺大牙醫學系也對臺灣的生物醫學發展作出貢獻,並且以專業學院的規模繼續在相關領域作出貢獻(圖四)。對於這棟現在作為臺大牙醫系館的建築物,以曾經使用過同一棟建築的歷史連結作為基礎,把曾經在這棟建築物的臺北帝大附屬醫院傳染病棟、臺大醫院附設高級護理職業學校、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及臺大牙醫學系,作整體的歷史論述是值得的研究方向。在未來的相關歷史研究過程中,希望我們能夠找回更多有關於她的歷史記憶!

圖四 臺大牙醫專業學院公園路入口。

參考資料:
1. chiamin0513的部落格,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NAMRU-2),https://chiamin0513.pixnet.net/blog/post/326875226。
2. 臺大校史漫談部落格,臺大護校 護園共拓,https://ntuhisgal.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_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