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成為美國一州不好嗎?

波多黎克多次透過公投,想變成美國第51州,每次公投支持者超過80%, 卻被美國拒絕。圖/波多黎克旅遊局
波多黎克多次透過公投,想變成美國第51州,每次公投支持者超過80%, 卻被美國拒絕。圖/波多黎克旅遊局

轉換議題,扭曲對方談話,藉此展開攻擊,幾乎是老柯從政以來的套路。這一套也是老共最擅長的認知作戰技術,所以有不少粉絲吃了老柯迷幻藥。

賴清德說,「台灣要努力進入白宮」。這一句話,智商100的人也可以理解,內容所指就是,有一天台灣要成為正常國家,與美國建交,進入總統府和美國總統握手。如此簡單一句話,被老柯扭曲成台灣要做美國外傭。

長期以來,推動台灣成為獨立正常國家,進入國際社會,一直是獨派團體的使命,也是台灣人的夢想。今天敢去投票選總統的台灣人,在老共心目中,全部是台獨,台灣如果不是國家,請問還能選甚麼總統?

老柯為了選總統,跑到美國走一遭,證明他還是在乎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失去美國保護,台灣危險了」,沒有人會反對這句話。可是有些政客就喜歡驚人之語,凸顯自己和民進黨親美立場不同。

716白色造勢會上,老柯公開反對台灣成為美國一州,7月18日受訪時,公開反對台灣法理獨立。這位在2014年假裝墨綠的老柯,已經全面暴露真面目。「反獨促親」,與國民黨立場沒兩樣,難道老柯的墨綠變成藍色,只為了搶攻藍營選票嗎?還是現在的老柯,才是真正的老柯?

想成為美國一州並不簡單

老柯與我的理念剛好相反,我雖然是台獨主義者,但是,我支持台灣和中國成為友好國家,而非中國一部分,因為台灣的獨立建國,對世界和平絕對好事。可是,台灣沒有成為新而獨立國家之前,我100 %支持台灣成為美國一州;說不定,台灣被納入美國一州,不只是多了安全保障,更快的速度可以完成獨立建國。

換一句話說,如果台灣被迫必須選擇成為中國一省,或成為美國一州,我寧願選擇後者。其實,成為美國一州,並不容易,因為美國憲法已經禁止國家領土擴張。

波多黎克就是一個例子。1898年,美西爆發戰爭,西班牙挫敗,根據巴黎和約,西班牙割讓波多黎克給美國,這期間,波多黎克多次發動脫離美國獨立戰爭,並未成功。一直到1952年,波多黎克確定身分,為美國憲法中的「自由邦」,可以自由選舉總督,波多黎克人免簽進入美國,移民美國就是美國人。但是,從1997年以來,波多黎克透過公投,企圖變成美國第51州,每次公投支持者多超過80%,可惜多次被美國國會拒絕。

美國當然不缺領土,多了領土多一個煩惱而已。80年代,在美國的台灣人也曾經發起,「台灣成為美國一州的運動」,很可惜回應不大,或許是時機不對。在威權統治後期,主張台灣脫離中國,當然是危險的理念,現在重提這項運動,恐怕就不同了。

台灣成為美國一州運動的初衷,很顯然是出於保護台灣。因為中台武力懸殊,如果中共以武力犯台,單單靠台灣人抵抗,恐怕無濟於事,而台灣法理獨立運動,成為新國家,勢必碰撞中共,所以先成為美國一州,得到美國保護,是最務實的做法。美國是民主國家,台灣若未來想「脫美獨立」,至少不會喊打喊殺。

目前的台灣地位如同波多黎克自由邦,唯一不同就是波多黎克在國際上是被認可的,可以加入各項國際組織,台灣卻被老共壓迫,連世衛組織都進不去。

80年代的「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運動」,在國民黨當局壓迫下,規模不大,如今已經煙消雲散,或許現在是再度討論推動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