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日本排放核廢汙水總統候選人應表態

日本排放核廢汙水引來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的憂心和反對。/翻拍BBC畫面
日本排放核廢汙水引來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的憂心和反對。/翻拍BBC畫面

當海洋在經濟、糧食、能源、碳匯、醫藥、旅運等重要性正受到全球關注之際,日本政府已批准第一批將處理過的核廢水排入海洋,預計將持續數十年。儘管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宣稱,核污染水在排放入海之前,會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處理,安全無虞,外界仍持續質疑該處理系統的有效性。由於海洋具有流動性,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一旦進入海洋,很可能會形成跨區域擴散,在海洋生物體內累積(Biomagnification),並通過食物鏈傳遞,進而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且排放時間長達數十年,非零風險,可能給全球海洋環境、漁業、旅遊業等帶來極大風險隱患。世界海洋已經面臨氣候變化、海洋酸化、過度捕撈和污染的壓力,不應成為“垃圾場”。

海排非唯一方式,國際專家曾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地下掩埋、蒸汽釋放、新建大型儲水罐長期儲存、製造混凝土等多種方案,而日本政府卻執意選擇風險最高,最省錢、省事的方式,且不是選擇排放在自家海域和河流,讓鄰國無端承受海洋生態環境污染、民眾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等風險,也引來各方(包括日本國內及國際社會)持續的反對聲浪。為此,身為日本水產品最重要外銷國家的中國大陸(2022年日本農林水産品和食品的出口額達1.4148兆日圓,中國大陸居首達2783億日圓),表達最堅定的反對立場,該國海關總署已於7月7日公佈了對日本水産品實施「100%」放射性物質檢測,抵制自日本進口海鮮的呼聲在社交媒體上蔓延,勢必影響到日本水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身為日本海產的第二大出口地區的香港,自6月中旬起,已全面提升對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範圍,檢測率比以往高。

歐盟已於8月3日撤銷,此前要求福島縣生産的水産品和野菜等,必須出具放射性物質檢測證明。

韓國政府因涉及政治態度前後不一,但民間的抗議聲浪大,不僅漁民舉行多次抗議活動,表達核污染水排海將引起水產品消費萎縮,並威脅漁民生計的不滿;該國也有萬名學生家長,參加了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畫的簽名活動,表達對孩子未來的擔憂。

經濟嚴重依賴海洋漁業的太平洋島國,也對日本計畫表達高度憂心。
其他鄰國如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等也表達反對聲浪,但未受到日方的重視。

一些與日本政治「友好國家」(如美國,紐西蘭等)則予以默許。
日本政府此舉勢必影響到台灣沿近海的水產,也會提高國人食用水產的食安風險,台灣漁民對此也表達憂心,深怕影響到漁獲安全、銷售(消費者害怕吃魚)以及生計,尤其隨著海洋資源逐漸枯竭,海洋遭污染嚴重,合法配額逐漸減少,傳統捕魚海域遭外國干擾甚至驅離,討海人生活越來越辛苦,生計越來越難以維持,對蔡政府態度軟弱亦深表不滿,希望政府能硬起來捍衛台灣漁民的權益。

針對該議題蔡政府始終對內強調會加強對來自日本海產抽驗量能(從一年500件增加至3,000件),對外則態度消極,未清楚表態。究其原因很可能又是基於政治考量,不想得罪日本政府,以免影響台灣加入CPTTP。問題是在中國因素的干擾下真能如願嗎?政府屢屢以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為由,開放對國人健康有極大風險的食品進口,例如開放含瘦肉精美牛、美豬進口,開放日本有核食風險的食品進口,開放有狂牛症風險的加拿大全齡牛肉進口等等,迄今無一兌現,且當初信誓旦旦會嚴格把關也跳票(含瘦肉精美豬不知終端去石斑魚向),讓民眾很難再相信政府的承諾。

基於對海洋環境和國人生命健康的重視,建議我國政府除應公開表達台灣民眾的憂心,並呼籲日方應積極回應國際社會正當的關切,用足夠客觀的科學數據,和同意國際共同監督外,更應嚴格管控日本水產輸台,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將風險阻絕於境外,才能確保國人的食用安全。另,考量到消費者對進口日本海產品的憂心和排斥,政府應該趁此機會,加強對外宣傳台灣陸地生產的養殖產物如鰻魚、鱸魚、台灣鯛、虱目魚、石斑魚不會遭到海洋汙染,且品質優,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不僅可以緩解國內產銷失衡,也可以開拓外銷市場。三位總統候選人,對此攸關民生的議題,不應表個態嗎?